網絡上的名人羅永浩最近因為預制菜成為輿論焦點,15日微博IP顯示在大陸,16日下午IP變成了香港,晚上IP再度顯示在日本。
從15日微博中內容來看,似乎在給自己遭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提前預警,并在回答網友詢問情況時說,以防萬一。
第二天,也就16日下午,TP地址顯示已經在香港,當天晚上羅永浩微博顯示IP地址已經到了日本。
就其IP地址在香港這件事,回復網友是在香港出差,與15日微博內容相比,這個“出差”容易讓人產生聯(lián)想甚至誤解。如果羅永浩本人沒有盡快回國內,這種聯(lián)想和誤解必然會加深。因為源于他本人15日在國內微博發(fā)布的內容,有表示對自己安全的擔憂。
這條微博之后第二到了香港,從香港當天晚上到了日本。加上自己15日的微博內容,難免被聯(lián)想和誤解。
網上甚至有人重提“譚醫(yī)生事件”,筆者認為這其實完全是兩回事,就事實而言,譚確實沒有考慮到作為學醫(yī)碩士和曾經的醫(yī)生,說出來的話對企業(yè)產生的影響。而企業(yè)認為自己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實際上又造成了更大的損失,面對社會強大的輿論……其實最后兩敗俱傷。
任何企業(yè),面對危機公關最好的辦法是低調或豁達,絕對不能去強硬,任何強硬危機公關的態(tài)度,對企業(yè)都是一種災難。畢竟,面對的是社會,是千千萬萬的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強硬之后,消費者并不會買賬,沒有人愿意接受企業(yè)強硬的態(tài)度和立場,只會適得其反。
商人從小商販開始,做大成功了就成了企業(yè)家,身上就會有各種光環(huán),接觸的朋友和路子也會越來越多,生活中順心如意的事也越來越多,過去認為很難辦的事情,成功后都是小事情。一個電話就能把事情辦了,背后是身份地位和面子的支撐,資源互相支持的互動交流。人在成功后,容易飄飄然,這種自我陶醉的享受中,時間久了必然會形成決定上的災難。如果說做一個企業(yè)不容易,守住一個成功的企業(yè)更不容易。
作為餐飲行業(yè),消費者如何理解看待預制菜,這個需要時間,有些菜本身就必須是預制菜,現(xiàn)場做時間上和流程上根本不可能。一些鹵肉、燒豬腳、豬蹄、牛蹄這些,都要提前進行一定程度加工。
現(xiàn)在人對食品安全和營養(yǎng)的要求和認知也在提高,尤其是目前對預制菜的了解認識還需要時間。現(xiàn)在蔬菜、魚肉類冷凍保鮮技術越來越成熟,海鮮不可能到處都是活的,深海遠洋捕撈作業(yè)上來的海鮮,都想要活的,在海邊還有可能,到了內地還是活的,想想都不實際。
現(xiàn)在一些遠遠捕撈漁船都有先進的冷凍設備,捕撈上岸后直接進行瞬間冷凍保鮮。
任何企業(yè),不應該害怕任何人的“攻擊”,學會處理危機公關是企業(yè)管理的必須課。低調一點,改進一些,這事也就過去了。
其實,現(xiàn)在很多人吃的肉類都是預制菜,看看那些外賣,一個紅燒肉、梅菜扣肉、燒鴨、牛雜……如果不是提前做的差不多,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到好送到。
甚至,前不久有網友把深圳一餐館煮速凍餃子直接連塑料袋一起放在開水里面煮,等煮熟后再剪開塑料袋倒入碗里來。
但對于品牌餐飲來說,一般做的食品在安全衛(wèi)生上沒有問題,至于速凍、冷凍時間上和營養(yǎng)方面,涉及到專業(yè)科學。企業(yè)碰到危機公關問題,對外柔合對內嚴肅嚴謹,事情很快就過去了。
任何硬剛都是下下策,消費者不可能擁護理解,就像當年“譚醫(yī)生事件”,抓了人后,反而引發(fā)更大的社會輿論。企業(yè)應該有一顆包容的心,尤其是對待危機公關的態(tài)度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