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遲來的正義已經(jīng)不是正義,是擋不住了,不得已而做出的通報,武漢大學專家組調查圖書館事件耗時近兩個月終于有了結論:撤銷肖同學的處分決定以及保留楊景媛的碩士學位。
人們常說正義永遠不會缺席,只會遲到。換句話說,如果每一次的爭議都會遲到,那遲來的正義又有什么意義?武漢大學圖書館事件處理結果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終于知道武漢大學為什么遲遲通報專家組對圖書館調查的結果了,武漢大學不是沒有調查,而是在兩個結果。一個就是楊景媛和肖某滔的二審結果,另外一個就是學校黨委書記調整。
武漢大學公布調查結果
9月20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布對楊景媛事件二審結果:武漢大學經(jīng)開區(qū)法院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本院于2025年9月17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結果很明確,楊景媛敗訴,肖同學是無辜的,
就在同日(9月20日),武漢大學同時發(fā)布專家組對肖同學的紀律處分和楊景媛的論文問題復查通報,通報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撤銷肖同學的記過處分,二是保留楊景媛碩士學位,三是對有關人員問責。
至于誰被處分,網(wǎng)友并不關心,大家關心的是肖同學蒙冤受屈背兩年的紀律處分,說處分就處分說撤銷就撤銷,武漢大學總得給個說法吧,當初作出這個草率決定的為什么不去處理?事關哪個領導?通報并沒提及。
如今,肖同學得到了平反,只是這個處分來得來遲了!因為學校的缺失,讓一個無辜的學生背著處分,他的損失誰來承擔?是武漢大學還是楊景媛本人?如今,該處分的已經(jīng)出分了,再追究責任已經(jīng)不可能,肖同學只能忍辱負重,忘記過去。
最值得關注的是楊景媛論文問題,網(wǎng)傳楊景媛論文錯誤百出、千瘡百孔,是誰給她開了綠燈?就連官方媒體都說“一看就不能通過答辯……”,楊景媛的論文調查結果如何?
奇葩!百余處錯誤的論文,專家組認定通過
武漢大學在《通報》中指出,2025年8月,學校組織專家對楊某媛碩士學位論文進行調查復核,復核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外部專家擔任組長,復核結果是:楊某媛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具有一定新意,選取的計量方法基本合適,基準回歸的結論與模型假設基本吻合:未發(fā)現(xiàn)抄襲、主觀造假、篡改數(shù)據(jù)和編造結論等學術不端行為。
值得令人關注的是,專家發(fā)現(xiàn)楊某媛學位論文存在百余處不規(guī)范問題,主要集中在表述不規(guī)范、引用不規(guī)范、格式不規(guī)范、翻譯不準確、分析不準確等方面。一篇論文有百余處不規(guī)范,復核組專家竟然也能認定論文合格,學位授予委員會會同意繼續(xù)保留楊景媛的學位?如果武漢大學的學位這么容易獲得話,學校還是一所世界一流高校嗎?
網(wǎng)友:錯誤不在專家
有人把責任歸咎于復核組專家,認為他們故意放水,有點常識的都知道,一篇碩士論文出現(xiàn)百處錯誤,是不可能通過答辯,楊景媛難道特殊嗎?還是有很大能量?
專家的復核是有依據(jù)的,楊景媛所在武漢大學二級學院對論文的要求是,全文及各段落文字重合率小于10%,文獻綜述(或理論綜述)部分文字重合率小于30。經(jīng)過核查發(fā)現(xiàn)楊景媛的論文總文字復制比為1.9%,太符合所在二級學院的要求了,所以,專家判定楊景媛的論文選題新穎,一百處錯誤就是小小的瑕疵,論文符合要求。
說白了,楊景媛所在的二級學院要求論文抄襲率不高于30%就是合格,這個比例也太高了吧?有了學院的規(guī)定,專家不判楊景媛的論文合格,他們能交差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