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有情 點贊有愛 點個關注 評論傳真情 分享傳播美好。
感謝每一位關注的你。
時代億人
每一篇文字,都是心靈的一次遠行;每一段故事,都是情感的深情訴說。若你渴望在喧囂中尋得一方寧靜的精神角落,關注公眾號“時代億人”,開啟一場溫暖的心靈之旅。
699篇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希望與你同頻共振。一道欣賞文字的海洋,感受最熾熱的情感
你對這篇文章有何意見。說出你的觀點,如有不滿 評論區(qū)交流謝謝!
您的滿意是我最大的榮幸。謝謝!
蟬聲落處是清歡
夏夜沉沉,蟬聲乍落,似有無形的手撥動了心弦。我獨坐燈下,燭火搖曳,映著案頭一紙素箋。
窗外月色如水,星子倦怠,竟都睡去了。這般時分,最宜將塵封的舊事細細攤開,把記憶中的人與物,一一安放回原處。
此刻風是熱的,撲面而來,裹挾著草木的氣息。我卻不管,
只將心神沉入那已逝的多年光陰里。沿著紙頁,悄悄訴說,把那些未曾言明的遺憾,裝入將要寄往遠方的信中。
夏蟬無聲
《淮南子》有云:“蟬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崩ハx雖微,竟知時節(jié),曉更替。夏日炎炎,蟬鳴聒耳,不知止息。然萬物有定時,鳴叫亦有終了。
忽有一刻,蟬聲落下,天地間便陡然靜了。這寂靜比喧嘩更教人驚醒,恍如大夢初回,不覺自問:往日那些喧囂,都去了何處?
記得幼時,祖母常攜我于院中槐樹下納涼。彼時蟬聲正盛,如潮水般涌來退去。祖母搖著蒲扇,慢聲道:
“蟬這般嘶叫,是因它在地下埋了七年,才得一個夏天的光陰?!蔽已雒鎲柕溃骸澳撬焕勖??”祖母笑而不答,
只以扇指天:“你看那月兒,看那星子,它們看了人間多少春秋,可曾說過一句疲倦?”
如今槐樹猶在,蟬聲年復一年,祖母卻已作古十年矣。每當蟬聲驟歇,我便想起她那時的神情——安詳中透著徹悟,仿佛早已參透了生死輪回。
蘇軾詞云:“事如春夢了無痕”。當真無痕么?我看不然。每至蟬聲落下時,心上的痕跡便顯現(xiàn)出來,清晰如昨。
舊物情深
箱底藏一錦匣,內(nèi)置舊物若干:半截墨錠,一枚石章,數(shù)封書信,還有一綹用紅繩系著的青絲。這些物事不值幾文錢,于他人眼中不過廢品,于我卻是無價之寶。
那墨錠是父親所遺。他平生最愛書法,每日晨起必練字一個時辰。那日他正寫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寫至“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時,墨竟斷了。父親笑道:“墨也有盡時,何況人乎?”未料一語成讖,次日他便溘然長逝。那半截墨錠,
我始終舍不得研磨,每每睹物,便想起父親揮毫時那超然物外的神態(tài)。
石章乃摯友相贈。彼時同窗共讀,志氣相投,常于月下論詩,雪中煮酒。后他遠赴他鄉(xiāng),臨別時刻此石章贈我,
上鐫“一片冰心”四字。此后山長水遠,音信漸稀,惟有此章常伴左右。王勃有言:“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然知己終難覓,既得之,縱相隔萬里,心亦相近。
至于那綹青絲,則關聯(lián)著一段未了的情緣。伊人明眸皓齒,笑靨如花,曾與我在海棠樹下盟誓,
愿共白首。豈料世事無常,終成勞燕分飛。她剪下青絲相贈,道:“此身雖不能相隨,此發(fā)愿常伴君側(cè)。
”如今青絲尚存,伊人不知何處去矣。元稹詩云:“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毙湃蝗绱恕?/p>
李商隱《錦瑟》詩中有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迸f物之所以珍貴,非因其本身價值,而是因其承載著不可復得的情感與時光。
尺素傳情
今夜執(zhí)筆,欲修書一封。墨是新研的,紙是素箋,筆亦是狼毫新筆。惟有所書之事,皆是舊的。
寫信這樁事,在今世幾近絕跡了。人人都道便捷之重要,書信訊息,轉(zhuǎn)瞬即達。然我獨愛尺素傳書,
只因筆墨間有溫度,字跡里見性情。一封信自手中寫出,經(jīng)過千山萬水,抵達彼人手中,其間歷程,便是一段情意綿長的等待。
記得少時初次寫信,是給遠行的姑姑。父親教我格式,道:“書信有其禮儀,上款抬頭,正文敘情,
末了問安,一樣都少不得?!蔽夷菚r年幼,不解其意,只依樣畫葫蘆。姑姑回信夸我懂事,還附寄了些外地特產(chǎn)。那欣喜之情,至今記憶猶新。
及長,與友人書信往來,內(nèi)容愈發(fā)豐富。有時討論詩書,有時抒發(fā)抱負,亦有互訴煩惱之時。
每每展讀來函,見那熟悉的筆跡,便如見其人,倍感親切。杜牧《寄遠》詩云:“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钡拇_,山水迢遞,并不能阻隔真情流露。
今夜所要寄出的信,收信人已逝多年。明知無法送達,
卻仍要寫。為何?因有些話,不得不說;有些情,不得不表??v然無人收到,書寫的過程本身,便是一種釋然與安放。
安放往事
人之一生,猶如長河,奔流不息。過往種種,或歡樂,或悲傷,或成功,或遺憾,皆已成為河中水珠,向前流去。然人心奇妙,總喜回望,試圖從過往中尋覓什么。
祖母生前常言:“往事如煙,不可執(zhí)著?!比凰詡€兒,卻常對著祖父的遺物發(fā)呆。我少時不解,
問她既然如煙,為何還要時常回顧?祖母笑道:“傻孩子,如煙非是要人忘卻,而是教人學會安放。安放得當,往事便不再是負累,而成了前行的力量?!?/p>
如今我方明白其中深意。安放往事,非是要遺忘,而是要給予其恰當?shù)奈恢谩?/p>
那些愛過的人,經(jīng)歷的事,受過的傷,得到的歡欣,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若一味壓抑回避,反倒成為心結(jié);
若終日沉湎其中,亦會錯失當下。惟有心平氣和地接納,將其安置于記憶的恰當位置,方能真正地繼續(xù)前行。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之句。草木尚且知時,枯榮有序,人又何嘗不應如此?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必執(zhí)著,只需安放。
今夜,我將往事一一取出,拂去塵埃,審視摩挲,然后重新安放。
那些遺憾,那些未竟之事,那些來不及說的話,都將裝入信中,寄往遠方。雖不能改變什么,但心卻因此輕松了許多。
月眠心醒
夜已深,月華西斜,星子確已沉睡。窗外風聲漸息,燥熱退去,偶有蟲鳴響起,更顯寂靜。
我忽想起王維的詩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贝碎g雖無桂花春山,但心境相通。只有當外界喧囂止息,內(nèi)心才能真正清醒。白日的紛擾雜念,此刻皆已沉淀,惟有心緒清明如鏡。
這般時刻最宜自省?;仡檨砺?,審視自身,明白得失,看清方向。古人重視自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之所以能省,是因為心靜。心靜則明,明則通達。
今夜,我省思多年時光,省思過往人事,省思自身變化。那些曾經(jīng)以為放不下的,如今已能平和面對;那些曾經(jīng)遺憾的,如今已成生命的一部分。歲月教人成長,磨礪使人堅韌,而自省讓人明智。
諸葛孔明《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贝_是如此。惟有在如此寧靜的夜晚,心無雜念,方能明志致遠。
寄信遠方
信已寫就,密密麻麻三頁紙,載滿了多年未曾言明的話語。我將它細細折好,裝入信封,寫上地址——那是一個永遠無法送達的地址。
但我仍要寄出。因為寄信的目的,有時不在于對方收到,而在于自己表達了。正如古人祭奠先人,明知其不知饗,仍要虔誠祭祀,為的是表達哀思與敬意。
這封信,或許永遠無法抵達收信人手中,但它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使命——它讓我將心中的遺憾與思念具象化,賦予它們形態(tài),然后放手讓它們離去。
王安石有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睂懶乓皇?,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尤其是寫一封不寄出的信,需要多大的勇氣與釋然。
我將信箋置于案頭,待天明后投遞。盡管知道結(jié)果,仍要完成這個過程。因為人生許多事,重要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過程本身。
蟬聲又起
東方既白,晨曦微露。忽然間,蟬聲又起,打破了黎明的寂靜。
這新一天的鳴叫,與昨日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聲音,不同的是時光。蟬還是蟬,卻已非昨日之蟬;我還是我,卻已非昨日之我。
《詩經(jīng)》有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轉(zhuǎn),萬物變遷,惟有情思不斷。
我推開窗,讓清新的空氣流入。晨風拂面,已無昨夜的燥熱,反而帶著一絲涼意。遠處的山巒在晨霧中若隱若現(xiàn),宛如一幅水墨畫。
新的一天開始了。昨夜的沉思與書寫,已成過往。那些安放好的記憶,將繼續(xù)留在它們的位置上,不再擾亂心緒。而我將面對新的生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云:“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比松缧兄郏粩嘞蚯??;厥走^往是為更好前行,而非停滯不前。
生命如蟬
祖母曾言:蟬埋地下七年,方得一個夏天的光陰。如此短暫,卻仍竭力鳴叫,不知疲倦。為何?因為它活著的目的,就是盡情歌唱它的生命。
人亦如此。生命或許短暫,或許漫長,但重要的是如何度過。是否有盡情地活過?是否發(fā)出了自己的聲音?是否愛過、痛過、笑過、哭過?是否無憾?
蘇軾《前赤壁賦》云:“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鄙m短,若能活得精彩,便不負此生。
那些過往的人與事,無論美好還是遺憾,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接納它們,安放它們,然后繼續(xù)前行,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就像蟬,明知夏日將盡,仍要歌唱。直到最后一聲落下,也無怨無悔。
清歡自在
歷經(jīng)一夜沉思,我心已然平靜。那些遺憾與思念,都已裝封信中,即將寄往遠方。盡管無法送達,但心意已表,便無遺憾。
此刻頓覺輕松自在,仿佛卸下了重擔。原來放下執(zhí)念,竟是這般滋味。
蘇軾詞云:“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清歡之味,不在于轟轟烈烈,而在于平淡中的寧靜與滿足。安放了往事,釋懷了遺憾,心無掛礙,方得清歡。
我看向窗外,陽光已經(jīng)灑滿大地,蟬聲陣陣,生機勃勃。新的一天完全展開了。
那封信仍靜靜地躺在案頭,等待著被投遞。我知道,當我將它投入郵筒的那一刻,就是真正的放下與釋然。
余韻綿長
人生如四季更迭,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每個階段都有其意義,
每段經(jīng)歷都有其價值。那些曾經(jīng)以為過不去的坎,終將成為過往;那些曾經(jīng)痛徹心扉的事,終將淡去痕跡。
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從經(jīng)歷中成長,能否學會安放往事,能否繼續(xù)前行。
蟬聲落下又起,歲月更迭不息。惟有心境平和,方能應對萬變。
今夜之后,我或?qū)⒃俅位厥?,但不會再?zhí)著。因為我知道,一切往事都有其位置,一切情感都有其歸處。
只需安靜地,專注地,將記憶里的舊人舊物,在心里重新安放到屬于他的位置。
然后,繼續(xù)前行。
如同那夏蟬,落下又起,生命不息,歌唱不止。
《莊子》有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鄙m短,若能活得明澈通透,便不負這匆匆光陰。
窗外,蟬聲正盛。這不知疲倦的鳴唱,何嘗不是對生命最好的禮贊?我執(zhí)起案頭那封信,觸手生溫,
仿佛那些未能言說的遺憾已在此夜得到了溫柔的安放。忽想起《周易》有言:'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天地萬物,皆在循環(huán)往復中生生不息。
正如這蟬聲,今夏落去,來年又起;正如人間情意,看似消散,實則早已融入血脈,成為我們行走世間的底氣。
燭燼香殘,東方既白。我將信箋收入懷中,不必投遞,亦不必惆悵。
因我已知曉——真正的告別從不是遺忘,而是帶著所有過往給予的勇氣,
在蟬聲復起時,繼續(xù)向前走去。"
點贊 在讀 關注 不錯過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