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楊文君 莫倩如 發(fā)自長春 9月19日—23日,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在吉林長春舉行。航空展期間,殲-16飛行員李超接受了南都N視頻記者的采訪,對飛行殲-16的體驗等問題進行了回應,并分享了個人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的成長經歷。
殲-16飛行員李超。
殲-16。
9月19日開幕當天的飛行表演吸引了眾多觀眾,其中,殲-16雙機編隊展示的一系列高難度動作備受矚目。李超認為,其中最驚險最有挑戰(zhàn)性的動作當屬雙機對沖接上升橫滾。
據李超介紹,雙機對沖動作兩機相對速度達到1600公里每小時,雙機的間隔和高度差也比較小,而且還要控制交叉點在跑道中心點,有非常大的沖擊力,需要飛行員有精準的空間感知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默契的協同配合。
另外,飛行表演中,殲-16與運油-20A組成空中加油編隊也是一大亮點。李超介紹道,空中受油對殲-16的戰(zhàn)力加成是全方位、革命性的,其核心價值在于突破傳統航程限制,將殲-16從“區(qū)域型多用途戰(zhàn)機”升級為“戰(zhàn)略級遠程打擊平臺”。
“空中加油就像是在風中穿針,我認為難點在于在動態(tài)中消除誤差,用精準的操控來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崩畛f,通過模擬器的演練和對飛行訓練的不斷復盤,固定印象克服問題,樹立信心,最終才能掌握。
從一名飛行學員到如今能夠掌握高難度飛行動作的飛行員,這并非易事,李超告訴南都N視頻記者,這一路是靠著自己狠勁挺下來的。
他介紹說:“我選擇成為飛行員是因為從小就想當兵,小時候每次看到飛機飛過,覺得飛行員好酷,自由飛行的感覺一定很好,當時就暗下決心,我也要像他們一樣?!?/p>
“今年也是我入校(空軍航空大學)的第十年,十年之約以這樣的方式向母校匯報成長也很有意義。”李超說,從飛行學員到飛行員的成長歷程是艱辛而又漫長的,從螺旋槳飛機到噴氣式飛機,從教練機到戰(zhàn)斗機,從二代機到三代機,每次改換機型,都是打破原有認知,重塑新思維的過程,其實相對來說,越先進的飛機越好飛,但對飛行員戰(zhàn)術思維、緊急決策及協同配合的要求更高。
談到飛行夢想,李超的眼中都在閃光。對于其他懷揣飛行夢想的年輕人,李超說:“如果你不怕挑戰(zhàn),渴望讓青春有重量、讓人生有坐標,那就來吧!加入我們,把‘想飛’的夢想,變成‘能飛、會飛、敢打勝仗’的實力。終有一天,你會坐在座艙里,對自己說幸好,我沒辜負當年那個敢追夢的自己;幸好,我能為祖國飛一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