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一刀切”。基于衛(wèi)星遙感技術的霸權治理,對基層的傷害還是很嚴重。有關部門雖然已不再將衛(wèi)片當作直接執(zhí)法依據,但從實踐看,國土資源督查部門只能以衛(wèi)片為依據,否則根本就管不過來。基層哪怕實事求是調查了,有了事實依據和合理理由,但基本上沒有討價還價空間,督查部門根本就不見面、不溝通,只要整改結果。讓人比較滿意的是,有些地方群眾在燒草木灰,沒人管。環(huán)保部門監(jiān)測到了,只是提醒,但不會問責。
2,關于基層待遇。從調查的情況看,越是具有財政自主性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財政困難約明顯。反倒是一直依靠上級財政兜底的地方,影響不大。東部某發(fā)達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因為津補貼規(guī)范了,獎勵基本上沒有了,考核也減少了,干部收入減少了1/3。某次發(fā)達鄉(xiāng)鎮(zhèn),以前依靠鄉(xiāng)鎮(zhèn)自籌的績效,基本上發(fā)不出來了。但西部貧困鄉(xiāng)鎮(zhèn),干部的待遇這幾年沒受任何影響。當地省會城市和市州貧困鄉(xiāng)鎮(zhèn)同級別干部的待遇,相差不大。全國基層干部的待遇在拉平,算是一個新現象。
3,關于基層負擔。這兩年,基層負擔的確得到了根本性逆轉。一位鄉(xiāng)鎮(zhèn)書記說,過去,他一周有個一天時間沒有會議,就算是很好了;現在,他一周有一天的會,都算多了。上級檢查督查也少了,文件雖然還有一些變相下發(fā)的,但總體上也減少了不少。這固然是中央花大力氣專項整治的結果。但很多基層干部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調侃:主要是沒錢折騰了?,F如今,各地都在節(jié)約過日子,搞正事都不夠錢了,搞形式更沒錢了。
4,關于基層債務。我的主觀印象是,基層債務增加了。鄉(xiāng)鎮(zhèn)和街道的債務,主要是因為項目建設造成的。有些項目是自己主動做的,投下去就是打水漂。前幾年,某縣的主要領導在全縣推廣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幾乎每個鄉(xiāng)鎮(zhèn)都通過借債搞了一兩個示范點,花了一兩千萬。結果,領導高升了,但鄉(xiāng)鎮(zhèn)幾乎都留下了巨額債務。村一級都債務,不少都是來自于上級不接地氣的政策。比如,在耕地進出平衡的整治過程中,很多村都花錢開荒種地,一個村為此留下十幾萬債務也是正常的。更為普遍都是,有些項目雖然申請下來了,但資金卻撥不下來,導致事實上的債務。據某位基層領導說,現如今,只有鄉(xiāng)村振興銜接資金??顚S?,其他上級下來的項目資金,縣財政都統(tǒng)一統(tǒng)籌了。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鄉(xiāng)鎮(zhèn)街道申請項目,哪怕做完了,但也可能是事實欠施工方的項目資金。
5,關于歷史遺留問題。幾乎所有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都以“維持”的心態(tài)開展工作。發(fā)展是不可能了,尤其是不能形成閉環(huán)的發(fā)展,基層領導有點害怕。現如今,政府發(fā)了專項債,鼓勵城市更新。但很多街道都不敢申請項目,或者不敢申請多,因為,城市更新以后,這個債務怎么還,沒個說法。債務是最主要的治理后遺癥,基層基本上沒辦法。某鄉(xiāng)鎮(zhèn)每年年某都要準備十萬元,就等著給上門的債主發(fā)點安慰。一個債主,政府欠了好幾百萬,但每年只能從十萬元里得兩千元,相當于是發(fā)個紅包,聊以自慰。城市里的不少街道,都在化解前些年城市開發(fā)帶來的后遺癥。房價下降,開放商破產或者跑路,留下那些被拆遷的居民天天上訪,真不好辦。在貧困地區(qū),最麻煩的是扶貧搬遷安置小區(qū)。脫貧戶都住在一個小區(qū)里,小區(qū)的公共服務都得政府提高,如房屋漏水、物業(yè)管理。很多社會問題,如果在原來的村寨,還可以通過熟人社會自行消化,但到了城市社區(qū),人們之間雖然熟悉,卻不可能有熟人社會的功能了,社會問題直接涌入政府。典型如未成年保護,有些脫貧戶實在沒辦法,大人要外出務工,未成年人獨自留守老家上學,監(jiān)護是個大問題。有些未成年人的遭遇侵害,家庭失效,社區(qū)瓦解,政府介入又不容易,挑戰(zhàn)很大。
6,關于無效問責。基層現在基本上是憑良心做事。“減負不減責任”,雖然基層減負了不少,但問責還是不減。多做多錯這個邏輯,還是通的。某地在有關部門的催促下,好幾個村積極建骨灰堂,群眾高興,基層也覺得做了好事。但因為工作太倉促,有關土地審批手續(xù)沒及時辦理,屬于未批先建。結果,村干部要受處分,這讓鄉(xiāng)鎮(zhèn)黨委很為難。中部某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說,他們班子最近三年,1/3背過處分,有能力的主要領導對于誰去背處分,需要權衡,盡量讓老同志背,不要影響年輕同志的提拔。實際上,在缺乏激勵的情況下,問責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對于很多基層干部而言,問責已經無所謂了。西部某鄉(xiāng)鎮(zhèn),工作氛圍挺好的,他們說“憑良心做事”,不可能超出自己能力去做太多的是,但本職工作肯定完成。因此,現如今的基層,要攻堅克難,轟轟烈烈搞發(fā)展,估計是不太行了。但維持基本秩序,可以充分相信基層干部的責任心。
7,關于兜底型治理。各地普遍出現了兜底型治理的情況,凡是群眾的事,都要管起來,但又管不好。某地為了治理地質災害,對村民自建房的護坡有專項資金補助。結果,村民都形成了習慣,以為只要蓋房就有補助。如果項目資金沒下來,就覺得是村干部貪污了。一些地方出現了“上面做好人,基層做冤大頭”的局面。很多上級部門在發(fā)展或服務民生過程中,只出政策,只提要求,卻沒有配套資金?;鶎悠鋵嵑転殡y,現在各地財政普遍困難,但上級的要求還在不斷增加。比如,某省出臺了基本喪葬服務減免政策,全省戶籍人口均可免除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務費用。有些縣級財政有困難,壓力挺大的。有些領導來視察,提這個要求,那個要求,但都未必適合實際;為了解決問題,一些領導對群眾承諾了不切實際的東西,結果政策上和資金上又沒辦法兌現,基層很難辦。有基層干部說,群眾但凡是出了點事,一定要找政府。夸張點說,哪怕是路上摔了一跤,也要找政府負責。
8,關于少數代表多數。在很多地區(qū),政法機關群眾滿意度測評和紀檢部門的黨風廉政測評,對于推動基層工作,挺有效的。群眾滿意度這個東西,是好也不好。在西部某街道調研時,基層領導說,街道的工作就是服務群眾,群眾愿意到街道來反映問題,是好事。但客觀上,群眾不自覺地借此把很多自己的事甩包袱給政府。比如,老舊小區(qū)的物業(yè),基本上只能靠街道去兜底。如果不兜底,群眾基礎就可能出問題。現如今,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推行了12345,這就給那些極端自私自利的人提供了要挾政府的便捷途徑。少數自私自利的人代表了廣大群眾,這實在是影響社會公平的關鍵問題。
9,總體上,現如今的基層,進入另一個新常態(tài)。過去,基層是發(fā)展導向,基層圍繞了項目、資源運轉,有了項目資源,就可以提供服務?,F如今的基層,普遍進入了沒有錢,不知道怎么辦事的局面。如果說,過去相當一段時期的基層出現了體制過熱、負擔過重的問題的話,現如今的基層,則進入了體制運轉降速、無所適從的問題。基層事務簡單了,負擔也少了,活力卻也沒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