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幾個月前張雪峰那句“可能是最后一次見你們”,不是博眼球的噱頭,竟是提前給所有人的“告別預告”。
9月24日,張雪峰突然“全網(wǎng)被禁止關注”。
微博、小紅書、抖音、B站,多個社交平臺幾乎在同一時間出手,不是限流,不是封一條視頻,而是——你想關注他,關注不了了。
微博上甚至直接寫明理由: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社區(qū)公約。
這一刻,熱搜刷爆了,評論區(qū)炸鍋了,所有人都在問:張雪峰怎么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禁關,張雪峰本人回應簡潔:“禁止關注是賬號問題”。而其工作室工作人員則向媒體表示“正在反省”。兩種不同的回應態(tài)度,為事件蒙上了一層迷霧。
支持者認為他敢說真話,揭開了教育行業(yè)的殘酷真相;批評者則指責他嘩眾取寵,制造焦慮只為賣課帶貨。
小編倒是覺得,真相或許介于兩者之間……
張雪峰在網(wǎng)上一直是個爭議人物,最近還上過幾次熱搜。
最近的一次是觀看2025年九三閱兵后,張雪峰在內(nèi)部講話中情緒激動,稱若祖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爆發(fā),“槍響當天個人先捐5000萬,公司整體捐1個億”,強調(diào)“公司賬上永遠備有這筆錢”。
省級媒體《大象新聞》七名記者聯(lián)名發(fā)聲,批評其言論“煽動對立”、“鼓吹戰(zhàn)爭情緒”。很多網(wǎng)友猜測可能是導致其賬號被禁的重要原因之一。
類似的爭議言論,張雪峰這幾年有過不少。
之前因為說新聞專業(yè)沒前途的事兒,被大學教授炮轟了挺久。
23年還自曝因為身體原因住院,關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評論。
去年因為提到給女兒準備了一輩子花不完的錢,而被批炫富……
而被封殺,好像也早有征兆。之前他就曾經(jīng)在直播時候表示:“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在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p>
他說自己干這行,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不敢保證以后大家還能不能見到他。
他甚至還含淚向屏幕前的家長和考生鞠躬:
張雪峰到底動了什么蛋糕?
2016 年,張雪峰憑借《七分鐘解讀 34 所 985 高校》一夜爆紅,以 “敢說真話” 的標簽成為普通家庭考生的 “信息燈塔”,那句 “建議普通家庭不要學醫(yī)” 曾引發(fā)廣泛共鳴。
但隨著名氣擴大,他的言論逐漸走向極端化:2023 年拋出 “文科都是服務業(yè),本質(zhì)是舔人” 的言論,直接刺痛文科群體,被批 “扭曲教育本質(zhì)”,連人民日報都點名批評其將專業(yè)選擇簡化為 “賺錢工具”;
除了價值觀爭議,張雪峰還多次踩線政策與商業(yè)倫理紅線。
今年 5 月,教育部嚴查高考相關 “夸大宣傳”,他團隊主推的 “高考押題卷” 被曝光 “5月1日便印好”,而高考命題 5 月才啟動封閉工作,涉嫌虛假宣傳,最終只能刪視頻停播兩個月 “避風頭”。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賬號受限的具體原因,但結合其多次虛假宣傳、傳遞極端價值觀、借焦慮牟利的過往,不難看出這更可能是長期爭議積累后的必然結果。
張雪峰的境遇或許釋放出一個信號:在教育領域,流量與噱頭終究替代不了真誠與敬畏,靠放大焦慮維系的生意,終究難逃監(jiān)管的審視。
這場 “賬號危機” 后,他能否再回到公眾視野,仍是未知數(shù)。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wǎng)絡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