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國民黨主席選舉如火如荼,呈現(xiàn)了六強爭奪戰(zhàn)。其中,郝龍斌與鄭麗文屬于第一梯隊,前者獲得了國民黨派系與高層的支持,后者靠著論述贏得了基層的青睞??傮w來分析,如果羅智強不選擇棄保支持郝龍斌,鄭麗文獲勝的機會就很大。
如果羅智強選擇不參選到底,選擇主動或被動棄保,則郝龍斌獲勝的可能性更大。對此,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用自己的經(jīng)歷,分析了鄭麗文可以增加勝算的關鍵,那就是靠著“新面孔”贏得基層的支持。
一場關鍵的黨主席候選人辯論會,一個本該是主角的人卻意外“隱身”,結果整個國民黨都仿佛被這場缺席點燃了導火索,引爆了一場驚天動地的信任危機。
事件的引爆點,正是被視為第一梯隊候選人的郝龍斌,在9月20日由中天電視臺舉辦的辯論會上突然缺席。他給出的理由輕描淡寫——“準備不足”。但這四個字,在風云詭譎的選戰(zhàn)中,顯然無法服眾。
外界的猜測很快找到了方向,矛頭直指辯論會上可能出現(xiàn)的尖銳問題,特別是關于“立委提名黑箱操作”的傳聞。郝龍斌的躲避,反而讓這團迷霧變得更加濃厚。果不其然,辯論會后的民調數(shù)據(jù)給了他沉重一擊:郝龍斌的支持率雪崩式跌至5%,而他的對手鄭麗文則憑借犀利的論述,支持率飆升至駭人的66%。
這場缺席,它揭開的,遠不只是一次公關失誤那么簡單,而是一個盤根錯節(jié)、牽涉巨大的利益交換網(wǎng)絡。隨著郭正亮、邱毅等人的輪番爆料,一場圍繞國民黨未來的風暴,正式拉開序幕。
權位當錢花黨產(chǎn)變私產(chǎn)
這場風暴的核心,是郝龍斌被指控將黨的公器——那些本該屬于全體黨員和支持者的政治資源,徹底變成了換取個人選票的私有籌碼。這些“籌碼”明碼標價,種類繁多,幾乎涵蓋了權力的各個層面。
最直接的“硬通貨”,就是不分區(qū)“立委”的席位。爆料指出,郝龍斌與花蓮的傅崐萁、云林的張榮味兩大地方派系達成了驚人交易。比如,他承諾將傅崐萁的妻子徐榛蔚列入不分區(qū)安全名單,同時,云林張榮味的妹妹、現(xiàn)任縣長張麗善也被許諾了一個不分區(qū)席位。
更令人側目的是,張麗善并無任何立院議事經(jīng)驗,這樣的安排,幾乎是赤裸裸的派系利益輸送。這不僅有為家族政治鋪路的嫌疑,更嚴重沖擊了黨內的人才選拔機制,仿佛在告訴所有人:能力和經(jīng)驗,在派系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除了“席位”,更具杠桿效應的“職位”也被擺上了談判桌。郝龍斌向傅崐萁開出的最大誘惑,是承諾一旦當選主席,將力推傅崐萁接替江啟臣,出任立法院副院長。
這不僅是一個榮譽頭銜,更是對“花蓮王”派系地位的官方認證。這種操作并非沒有先例,傅崐萁在2021年支持朱立倫后,就被安排進入不分區(qū)名單并當上了黨團總召,顯示出這種“交易邏輯”在國民黨內早已根深蒂固。
贏了主席位輸了主戰(zhàn)場
為了拿下黨主席寶座,郝龍斌團隊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但這種戰(zhàn)術上的精明,卻可能導致整個國民黨在戰(zhàn)略上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其中,對傅崐萁的“副院長”安排,堪稱一部“明升暗降”的致命敗筆。
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清楚,黨團總召才是立法機構議事攻防的靈魂人物,是真刀真槍與對手搏殺的“戰(zhàn)將”。傅崐萁擔任總召以來,其強悍的風格正是壓制民進黨黨魁柯建銘的關鍵力量。
而立法院副院長,說白了更像一個榮譽職位,幾乎沒有實權。把一員驍將從前線調離,放到一個清閑的后方位置上,這無異于自斷臂膀。一旦傅崐萁離開總召崗位,國民黨在立法機構的戰(zhàn)斗力將出現(xiàn)巨大真空,未來誰能頂住柯建銘的攻勢?
這簡直是拿整個黨的國會戰(zhàn)力去換一個人的主席之位。
這種短視的算計,帶來的內耗遠不止于此。當資源被集中輸送給傅、張兩大派系,其他地方勢力自然心生不滿。
南投縣長許淑華的態(tài)度開始變得搖擺,云林內部也因為張麗善的提名問題出現(xiàn)雜音,甚至有地方人士開始轉而接觸鄭麗文陣營。一場本該團結對外的選舉,迅速退化為一場“派系內耗”的零和游戲。
遭到盟友嫌棄
這場“交易門”丑聞的外溢效應,很快就超出了國民黨的內部范疇,它像一盆臟水,狠狠潑在了國民黨的形象上,坐實了外界對其“醬缸文化”的刻板印象。
最直接的沖擊,來自潛在的盟友——民主黨。向來以“戰(zhàn)神”形象示人的黃國昌,公開對此事表達強烈批評,他直接喊話國民黨,要求必須徹查丑聞,并將此作為未來“藍白合”的先決條件。
言下之意很明確:如果國民黨連自清都做不到,那所謂的合作也就無從談起。這無疑讓本就脆弱的藍白互信,雪上加霜。
黨內的反彈聲浪同樣激烈。藍委洪孟楷就公開呼吁“檢調介入徹查”,希望用司法力量來廓清迷霧。而作為風暴中心的郝龍斌,面對排山倒海的指控,其回應卻顯得格外蒼白。他一邊否認私相授受,一邊高喊自己若當選將“撕掉醬缸文化標簽”,這種言行不一的辯解,幾乎毫無說服力。
更有意思的是,被指為郝龍斌幕后“操盤手”,甚至替他做出不參加辯論決定的趙少康,在丑聞爆發(fā)后,一反常態(tài)地選擇了沉默。這種詭異的安靜,反而比任何辯解都更令人遐想,似乎默認了外界的指控并非空穴來風。
結語
從一場辯論會的缺席,到一個龐大利益交換網(wǎng)絡的曝光,郝龍斌的“交易門”事件,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選舉攻防。它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國民黨內部沉疴已久的派系政治與權力尋租文化。當黨的公器可以被隨意“貨幣化”,當戰(zhàn)略布局要為個人私利讓路,當政治信譽被輕易揮霍,這個百年大黨,實際上是在押上自己的未來。
這場風暴最終將如何收場,或許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國民黨能否從這場危機中真正吸取教訓,是選擇繼續(xù)在“醬缸”里打滾,還是拿出刮骨療毒的勇氣,徹底與這種腐朽的政治文化做個了斷。這個選擇,將決定它未來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