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年前,汽車行業(yè)還身處電動化的浪潮之中。各大品牌爭相宣布 “向電動車轉型”,內燃機的終結似乎近在眼前。然而到 2025 年的當下,超高端豪華車與超跑市場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消費者仍更青睞內燃機及混合動力車型,車企也因此紛紛調整電動化戰(zhàn)略。
豪華品牌:放緩電動化步伐
保時捷曾設定 “2030 年前 80% 在售車型轉為電動車” 的目標,但近期卻將方向轉向擴大混合動力車型陣營。其判斷核心在于:相比 “一刀切” 的純電戰(zhàn)略,更需要推出能被消費者接受的務實轉型方案。
奔馳的情況類似。此前以未來感為賣點推出的 EQ 純電品牌,市場反響未達預期,疊加關稅與成本壓力,最終甚至不得不暫停部分車型的訂單。寶馬也明確表態(tài) “內燃機絕不會消失”,并放緩了電動化轉型速度。
賓利雖曾以 “Beyond100” 戰(zhàn)略宣布 “2035 年前全面淘汰內燃機”,但近期卻調整戰(zhàn)略,計劃延長內燃機的生命周期。賓利 CEO 弗蘭克 - 斯特凡?瓦萊里(Frank-Stefan Walliser)表示:“豪華電動車的需求低于預期,與消費者保持同一步調至關重要”,強調需采取更務實的策略。
超跑與 hypercar(頂級超跑):拒絕純電的市場
超跑與 hypercar 市場是對電動化抵抗最強烈的領域。執(zhí)掌蘭博基尼與布加迪的馬特奧?蘭博基尼(Matteo Lamborghini)直言 “消費者不想要電動 hypercar”;科尼塞克(Koenigsegg)CEO 也表示 “對超高性能電動車的需求極其有限”。
蘭博基尼長期以來也持相似立場。其 CEO 斯蒂芬?溫克爾曼(Stephan Winkelmann)稱:“從技術上打造高速電動車并非不可能,但消費者想要的是內燃機帶來的情感共鳴與夢想感”。事實上,品牌原計劃推出的首款純電車型 “Lanzador” 已將上市時間推遲至 2029 年后,甚至有消息稱該車型可能轉為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
法拉利雖也在研發(fā)電動超跑,但內部對 “純電車型能否形成持續(xù)需求” 仍持懷疑態(tài)度。顯然,這個市場的核心并非單純的性能競爭,而是品牌的獨特調性與情感體驗。
超高端消費者對電動車冷淡的原因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電動車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經濟性 —— 節(jié)省燃油費、規(guī)避復雜的發(fā)動機保養(yǎng),這些無疑是重要的購買動機。但對購買數百萬人民幣超跑與豪華車的消費者來說,這些因素毫無意義。
對他們而言,汽車并非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種身份象征,更是能提供感官體驗的載體。高轉速發(fā)動機的聲浪與振動、變速箱換擋的節(jié)奏所帶來的沉浸感,是電動車的瞬時加速性能或靜謐性無法替代的。正因如此,富裕階層對電動車態(tài)度冷淡,而車企也無法忽視這一需求。
純電時代的到來被推遲
這種趨勢并不意味著電動化時代的終結,而是表明:早期過度樂觀的預期撞上現實壁壘后,電動化轉型已進入 “調整節(jié)奏” 的階段。超高端品牌仍將電動化列為長期戰(zhàn)略,但不再局限于 “純電(BEV)單一路線”,而是選擇 “混合動力 + 內燃機 + 純電” 并行的多元方案。
或許未來某一天,電動超跑會成為主流,但當前市場仍渴望內燃機的轟鳴聲。這正是超高端汽車品牌短期內堅持保留內燃機的根本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