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wǎng)友盧阿姨投稿的故事:
“一碗湯的距離”這說法,這些年想必大家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吧。
很多人都說,子女跟父母住一個小區(qū),端碗熱湯過去還冒熱氣的距離,是最好的養(yǎng)老方式,既能互相照拂,又不擠在一個屋檐下鬧矛盾。
我以前也信這話,早在十幾年前,我就在縣城咬牙買了兩套上下樓的電梯房,我住12樓,留著11樓那套給兒子當(dāng)婚房。
當(dāng)時心里想得很美好,等兒子結(jié)婚了,我們有事叫喚一聲,兒子就能上來,而樓下孫子哭了喊一聲我們也能到,感覺這就是享天倫之樂!
但是真正經(jīng)歷了和兒子上下樓的生活后,我卻發(fā)現(xiàn),所謂“一碗湯”的距離,其實不是適合所有老人。
我退休前在中學(xué)教語文,老伴是隔壁小學(xué)的數(shù)學(xué)老師,我們一輩子沒跟人紅過臉。
但我的老伴沒福氣,58歲那年,眼看著就要退休了,誰知卻查出癌癥,不到半年就走了。
我和老伴只有一個兒子,在縣城的電力局上班,算是鐵飯碗。29歲那年,經(jīng)人介紹認(rèn)識了兒媳婦,她是開著美甲店的。
兒子結(jié)婚時,我直接掏了22萬,把11樓的房子裝修了,并按著年輕人的要求,各種布置。
兒媳說,冬天衣服難干,想要個烘干一體的洗衣機,我二話沒說買了;兒子說客廳要裝一萬多的大電視,朋友來家里玩有面子,我也應(yīng)了。我想著,都是一家人,花點錢不算啥,只要日子過得和睦。
婚后頭半年多,我們住上下樓的生活狀態(tài),還像模像樣。
兒媳偶爾會拿點好吃的給我,比如她經(jīng)常燉一些花膠、燕窩等等,說給我補身子還美容;我也不會只顧享受,常常做些他們愛吃的菜,或者買一些好吃的水果給他們。
可沒過多久,這種和諧幸福的生活就漸漸變了。
最先扯到的是生活開支。我琢磨著一家人搭伙吃飯,總不能全讓一方掏錢,就主動跟他們說:“我每月出1500,你們也出1500,加起來3000塊,買菜、交水電煤氣費肯定夠了?!?/p>
沒想到兒子頭一個反對:“媽,你退休金一個月快8000了,一個人也用不了那么多,那些生活開銷就幫我們出吧?”
我想想也是,自己一個人花不了多少,3000塊生活費對我來說不算負(fù)擔(dān),還能攢下不少。既然兒子都這么求我了,我沒再堅持,就把家里大小開支全攬了下來。
可這一攬,就成了無底洞。
兒媳說美甲店要換新款平板電腦用來收付款,她看中個6千多的,就拉著我說:“媽,我差2000塊,你能先幫我添上嗎?這平板好,用起來不卡,還有面子。”
看著兒媳很想要,我就掏了錢,可沒幾天,我就看著她拿到那平板,卻看起了短視頻,閑暇時還玩起了游戲,根本沒用來開店做生意用的。
想著我自己那部用了四年多的手機,我就想笑,屏幕邊角摔裂了,打開個微信都得卡半天,可一直沒舍得換,結(jié)果卻給兒媳買了那么貴的平板。
時間一長,我那點退休金幾乎全花在了他們身上。
兒媳還一點不懂得節(jié)約,經(jīng)常用一次性洗臉巾擦桌子,一頓飯下來能造一沓;家里的快遞每天都一堆堆地來,什么化妝品、零食、衣服樣樣都有,不少箱子拆都沒拆直接扔在角落。
我心疼錢,說了兒媳兩句“別買這么多沒用的”,她就臉拉下來:“媽,這是我們自己的錢買的,又沒花你的?!?/p>
可她忘了,家里生活費是我出的,她那點開店收入早被自己揮霍光了。
他們夫妻倆還總出去下館子,一頓火鍋就花四百多,隔三差五還去吃燒烤。
我看著他們出去隨便一消費就幾百上千,再想著自己襪子磨破了都要補補繼續(xù)穿,連五毛錢的蔥花都舍不得多買,我心里頭就很不是滋味。
可又能咋辦呢?雖說住樓上樓下,可我天天往他們那兒跑著帶孩子、管生活,跟同住一個屋檐下也沒差,總不能為這點事鬧僵。
要是兒子兒媳拌嘴,我更是左右為難。不管是誰的錯,我都得先批評兒子,怕兒媳覺得我偏袒自己孩子。
可就算這樣,兒媳還是會給我甩臉子,好幾天不跟我說話。有回他們因為誰洗碗吵架,我罵了兒子兩句“讓著點媳婦”。
結(jié)果兒媳扭頭就說:“媽,這是我們倆的事,你別摻和行不行?”
我站在那,手腳都不知道往哪兒放,尷尬得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最讓我寒心的是“借”存款的事。
兒子說單位有內(nèi)部理財名額,利息很高,但最少要十萬起才可以買,找我借老伴留下的存款。我當(dāng)時就猶豫了一下,那可是我的養(yǎng)老錢?。?/p>
可兒子卻天天來磨:“媽,這機會難得,到期能多賺一萬多,比銀行高多了,到時候連本帶利給你,還能給你買個新手機呢?!?/p>
兒媳也跟著勸:“媽,你還怕你兒子騙你嗎?”我架不住勸,就拿出來十萬給他,起初兒子還嫌少,但最后還是要走了。
那筆錢,說是要存兩年,可到期后我問起,兒子卻說:“那錢反正一時半會兒用不到,我又放回去繼續(xù)存了!”
后來再次到期后,又說“你兒媳店里周轉(zhuǎn)不開,先用了”。直到現(xiàn)在,都快8年了,那筆錢也沒要回來。
去年冬天我重感冒,渾身難受,躺床上起不來,給兒子打電話,他卻說“媽,你自己找點藥吃吃先,等我再說!”
剛想打電話給兒媳,叫她來帶我去看醫(yī)生,她開店的,想關(guān)門就關(guān)門,結(jié)果就看到她發(fā)來微信說:“媽今天我就不回家吃飯了,晚上也要晚一點,你把飯菜做好放鍋里去?!?/p>
我當(dāng)時眼淚就下來了,我離他們就一層樓,卻活得像個免費保姆,連生病都沒人管。
正難受著,外甥女打視頻來電話問我近況,那外甥女算是我半個女兒,過去我姐家條件不好,外甥女很多吃的用的都是我?guī)兔Τ鲥X買的,就連上學(xué)的一些學(xué)費,也是我?guī)兔Τ龅摹?/p>
這孩子很孝順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看我,或聯(lián)系我。
那天,我真的很難受,外甥女見我這模樣,就很不放心地說:“二姨,你怎么病成這樣了,我表哥都不帶你去看醫(yī)生?這也太不像話了!”
然后,外甥女就從市區(qū)開了20多公里的車趕來,帶我去了醫(yī)院看病。
在醫(yī)院的時候,外甥女看到我又瘦了,就勸我說:“二姨,你這哪是享天倫之樂啊,分明是給他們當(dāng)免費保姆兼提款機。要不你跟我去市區(qū)住吧,姨父不是在市區(qū)給你留了套老房子嗎?空著也是空著?!?/p>
我這才想起,老伴生前在市區(qū)買過一套老式的兩居室,當(dāng)年是想著以后兒子去市區(qū)發(fā)展住的,后來兒子留在縣城,那房子就一直空著。
那天從醫(yī)院回來,我就下了決心,要搬去市區(qū),離這兒遠遠的。
兒子和兒媳聽說我要走,臉立馬拉了下來。兒子說:“媽,你去市區(qū)干啥?這兒多方便,我們還能照顧你。再說孫子還小,離不開你。”
兒媳也跟著勸:“媽,是不是我哪兒做得不好?你跟我說,我改?!?/p>
我沒有抱怨什么,就說:“我就想清靜清靜,市區(qū)的房子離你大姨家近,我想你大姨她們了?!?/p>
其實我心里清楚,他們不是舍不得我,是舍不得我這個免費帶孩子、還能貼錢的媽。真要是為我好,也不會在我生病的時候不管不顧。
搬去市區(qū)后,我才算過上了屬于好日子。
不用再掏生活費,不用再買這買那,不用再看別人臉色。外甥女每周來看我,給我買吃的,幫我打理家務(wù),比親兒子還貼心。
兒子兒媳后來來過幾次,先是說想讓我回去帶孩子,見我不同意,又說他們也想在市區(qū)定居,讓小孩讀市里的中學(xué),就想著把我縣城的房子賣了,給他們在市區(qū)買新房,甚至還說想買到住的附近,我直接給拒絕了!
現(xiàn)在我算是想明白了,“一碗湯的距離”說得再好,也得遇上懂得感恩的子女才行。像我這樣的,離得近了,反而成兒子的提款機和免費保姆,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還落不著好,這像什么話?
前幾天跳廣場舞的時候,老姐妹們還在說“一碗湯的距離”多好多好,說以后要跟子女住得近近的。
我只是笑了笑沒說話,她們不知道,和子女住的太近,未必全是好處,有時候煩惱和矛盾一樣會很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