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
長達13天的封閉,終于迎來反轉(zhuǎn)。
中國剛和俄加強北極航線合作,波蘭宣布放行中歐班列。
前腳還通知開放無期,為何短短幾天就改變話術(shù)?
在這場關閉口岸的博弈中,我國原來早就新增了40個口岸。
“無人機”事件,波蘭封喉
9月25日凌晨,波蘭邊境的探照燈突然亮起,邊防人員連夜移除路障 。
中斷13天的波白邊境口岸正式重啟,300多列滯留的中歐班列終于鳴笛啟程。
而就在7天前,波蘭內(nèi)政部長還強硬宣稱 “口岸將關閉至安全恢復”。
再回看13天前,這里因 “無人機入侵” 徹底封關,卡住了亞歐大陸90%的陸路貨運動脈。
一邊是突然封關的強硬,一邊是連夜開閘的妥協(xié)。
這場牽動全球供應鏈的博弈背后,揭開了中國的 “破局底牌”。
2025年9月9日晚,波蘭領空突然出現(xiàn)大批的無人機,隨后波蘭軍方聯(lián)合北約防空系統(tǒng)緊急攔截。
對此,波蘭總理圖斯克公開指責 “19架無人機來自俄羅斯”,并將矛頭指向俄白將于12日舉行的 “西方- 2025” 聯(lián)合軍演。
3天后,波蘭單方面宣布關閉與白俄羅斯接壤的所有邊境口岸,理由是 “保障國家安全”。
波蘭突如其來的這道禁令,瞬間擊中全球供應鏈的要害。
要知道,近9成中歐班列需經(jīng)波蘭入境歐盟,波蘭馬拉舍維奇樞紐更承擔著中歐班列絕大多數(shù)的貨物換裝作業(yè)。
據(jù)悉,禁令一出300多列滿載貨物的列車滯留在白俄羅斯邊境。
車廂里既有TCL波蘭工廠急需的電子零部件,也有德國汽車廠商的精密配件,還有銷往歐洲的電商商品,總價值超 13 億美元。
歐洲率先感受到了疼痛。
德國巴斯夫集團為趕工期,不得不將零部件轉(zhuǎn)由空運,運輸成本暴漲;法國化妝品企業(yè)因原料斷供,部分熱門產(chǎn)品開始下架。
歐洲鐵路貨運協(xié)會測算,僅封關一周,綜合物流成本就上漲15%,歐盟 250 億歐元貿(mào)易額面臨凍結(jié)風險。
波蘭這一舉動,也中傷了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的中歐班列,一時間中國跨境商人苦不堪言。
而在波蘭關閉邊境口岸之初,中方也亮明態(tài)度。
9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林劍第一時間表態(tài)。
直指中歐班列是“中歐合作的重要成果”,呼吁波方盡快恢復通行以維護全球產(chǎn)業(yè)鏈穩(wěn)定。
5天后,我國外交部長王毅又親赴華沙,與波蘭副總理兼外長西科爾斯基舉行會談,還會見了總統(tǒng)納夫羅茨基。
以為局勢會迎來破冰。
但沒想到的是,當?shù)貢r間9月18日,波蘭內(nèi)政與行政部長凱爾溫斯基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強硬表示。
波蘭與白俄羅斯的邊境口岸將保持關閉狀態(tài),直至局勢恢復安全。
邊境口岸這件事再度陷入擺停狀態(tài)。
但出人意料的是,時隔幾日后,局面突然出現(xiàn)轉(zhuǎn)折。
口岸再開,恢復通行
9月23日,波蘭總理圖斯克突然宣布將于 “9月25日重啟口岸”。
今日據(jù)央媒報道,波蘭邊境路障連夜移除,滯留班列開始有序通關。
在這場13天的博弈中,波蘭最終低頭妥協(xié)。
而波蘭這次關閉口岸的舉動,恰好檢驗了中國 “十四五” 以來口岸建設的成果。
據(jù)海關總署數(shù)據(jù)顯示,“十四五” 以來我國新增和擴大開放口岸 40 個,總數(shù)達到311個,形成了 “東中西協(xié)同、海陸空聯(lián)動” 的格局。
其實在波蘭走不通后,中方就同步亮出的 “替代底牌”。
波蘭選擇持續(xù)關閉口岸之際,23日寧波舟山港的 “伊斯坦布爾橋” 貨輪裝滿4200個標箱啟航,正式踏上了單程預計18天的全球首條中歐北極集裝箱快航航線。
里面有義烏的小家電、浙江的光伏組件,還有歐洲急需的儲能柜,直奔北極東北航道。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 “中歐北極快航” 18天就能到英國弗利克斯托港,不僅比走波蘭的鐵路線快一周,成本還低 12%,碳排放更是少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西邊的動靜。
中吉烏鐵路吉爾吉斯斯坦段的3座超10公里隧道正在掘進,這條鐵路能從中國喀什出發(fā),經(jīng)中亞、黑海進歐洲,壓根不碰波蘭,建成后還能讓貨運距離縮短900公里。
封關期間,經(jīng)哈薩克斯坦 - 里海的南線班列運量已經(jīng)暴漲30%,雖然冬天時效受點影響,但足夠證明波蘭的 “門戶地位” 不是獨一份。
而且波蘭關閉口岸后,在北邊中俄也開始聯(lián)手,雙方開發(fā)的北極航路已進入實質(zhì)運營階段,印證了 “東方不亮西方亮” 的布局成效。
波蘭的關停,許多國家開始另找出路。
9月25日清晨,第一列中歐班列緩緩駛?cè)腭R拉舍維奇樞紐,換裝工人迅速登上列車,這個沉寂13 天的物流樞紐重新恢復了忙碌。
波蘭總理圖斯克在口岸重啟儀式上強調(diào) “這是基于安全與經(jīng)濟的雙重考量”,但外界更清楚,這場博弈的結(jié)局早已注定。
博弈落幕,敲響警鐘
對中國而言,這次邊境口岸事件。
再次證明:供應鏈的安全,從來不是靠別人 “手下留情”,而是靠自己 “未雨綢繆”。
這場 13 天的博弈落幕了,但全球化供應鏈的進化從未停止。
當波蘭連夜移除路障的那一刻,或許已經(jīng)讀懂了一個道理:在互聯(lián)互通的今天,“卡脖子” 不如 “搭便車”,合作共贏才是永恒的正道。
新京報2025年9月25日報道波蘭與白俄羅斯邊境路障已拆除 口岸重新開放通行
海關部署2025年9月9日報道“十四五”以來,全國新增和擴大開放口岸40個——311個口岸,開放通道再擴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