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對于我們?nèi)梭w而言,究竟有多重要?關(guān)于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從中醫(yī)的《十問歌》里找到答案,其開篇第一句就是“一問寒熱二問汗”,由此可見,汗液在病情診斷過程中,其實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對汗液嗤之以鼻,因為汗液會讓身邊感覺不舒服,尤其是對很多化了妝的女性來說,還很容易影響美觀。但其實適當(dāng)出汗也并非壞事,出汗不僅可以散熱,而且還能散寒,同時也是祛除體內(nèi)水濕病邪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凡事皆有度,如果經(jīng)常出汗、過度出汗,那此時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中醫(yī)認為,五臟化液,我們?nèi)梭w五臟分別對應(yīng)著不同的體液,眼淚為肝液、肺液為涕、腎液為唾、涎為脾液,而心液為汗,汗歸心臟統(tǒng)攝,而心臟又具有主血的功能,所以,中醫(yī)也就有了汗血同源的說法,因此出汗過多,會對心血造成極大損耗,甚至還會耗傷心氣,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即在大汗淋漓之后,常常感到虛脫,這其實就是與不正常的出汗傷及心氣有關(guān)。
在臨床上,其實有很多病癥的出現(xiàn)都與出汗有關(guān),在中醫(yī)里,最常見的出汗異常有兩種,一種是自汗,另一個便是盜汗。自汗是指在沒有劇烈運動的情況下,無緣無故出現(xiàn),這極有可能是心氣虛、固攝不足心液所造成的;而盜汗的重點就在于“盜”字,汗液如同盜賊一樣,常常會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出現(xiàn),但一醒來,出汗就停止了,這則是因為心陰虛,陰虛容易生成內(nèi)熱,陰津被擾不能內(nèi)守。
那么,我們究竟應(yīng)該怎樣做才能保留這些津液呢?在中醫(yī)里,就有一個極其簡單的小藥方可以發(fā)揮此效,此方劑僅用到了一味中藥材,那便是浮小麥。在古人看來,五谷之貴,由于小麥大多在秋季種植冬季生長,而春生夏實,故具有一年四季的中和之氣,而浮小麥其實就是指植物小麥還未成熟的穎果,多是那種不成熟、不飽滿的癟籽。
浮小麥的作用有哪些?浮小麥,味甘性涼,主要歸入心經(jīng),具有固汗止表、益氣、除熱的效果,在《本草筌蒙》里也說過:“斂虛汗獲效如神”,不僅如此,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關(guān)于這味藥材的記載,“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由此可見,這味藥材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在醫(yī)家眼中,藥用價值卻極高,功效也非常值得古人肯定,而且無論是盜汗還是自汗,都能用這味藥來試加以調(diào)理。
那么,這種普通的中藥材究竟如何發(fā)揮止汗功效的呢?首先,浮小麥具有益氣固表的效果,能夠?qū)⒑挂航o統(tǒng)攝住,以避免隨便流出,如此便就能治療氣虛自汗;其次,浮小麥具有涼性,因此便能夠滋陰清熱,可用于緩解陰虛盜汗。其實,在中醫(yī)里,還有一個用到浮小麥的經(jīng)典方劑,那便是收錄在《和劑局方》中的牡蠣散,此方將浮小麥和牡蠣、黃芪等中藥同用,以緩解病癥。
不過,浮小麥的功效并不僅限于治療汗出異常,在醫(yī)圣張仲景眼中,浮小麥還是很好的除煩藥,這味藥材藥性輕浮,能上走入心,因此,具有養(yǎng)心除煩的效果,而且張仲景有一名叫“甘麥大棗湯”的方劑,就是將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味藥材煎煮,可專門用于緩解更年期女性的心煩熱燥,不少人在使用這個方劑之后,病癥都得到了緩解。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復(fù)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