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qū)活動中心內絲竹悠揚,第13期“橋邊絲語”葫蘆絲課堂如期開課。12名學員手持葫蘆絲,隨著老師的指揮輕按音孔、緩緩換氣,《月光下的鳳尾竹》、《婚誓》等經典樂曲的片段在室內流淌,標志著這一持續(xù)近三個月的公益課堂迎來階段性成果——經過13期系統(tǒng)教學,學員已基本能獨立吹奏1至2首完整樂曲,真正實現“學有所成”。
“橋邊絲語”葫蘆絲課堂是社區(qū)共建單位濟寧市離退休干部服務中心在大石橋社區(qū)設立的文體活動指導服務站項目,邀請濟寧市離退休干部服務中心優(yōu)秀師資開設“橋邊絲語”葫蘆絲課堂。服務站選派5名具有專業(yè)教學資質的離退休干部擔任授課老師,根據參與居民的學習節(jié)奏,采用“零基礎入門+進階提升”分階段教學模式,每周三上午10:00——12:00、下午3:00—5:00在大石橋社區(qū)活動室線下授課。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累計吸引了轄區(qū)退休老人、全職媽媽、少年兒童等不同群體共計130余人。
“剛開始拿葫蘆絲都覺得手忙腳亂,現在能完整吹完《婚誓》,多虧了咱們的葫蘆絲課堂!”62歲的學員李阿姨笑著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她回憶,首期課堂上,多數學員是“零基礎”,連葫蘆絲的構造都不熟悉,老師從“如何握管”“怎么換氣”等最基礎的內容教起,每節(jié)課都耐心糾正指法,還針對不同學員的進度單獨輔導。為幫助大家鞏固練習,老師還錄制了分解教學視頻發(fā)在學員群,方便大家課后復習。
第13期課堂上,指導老師先帶領學員復習了前12期學過的指法組合和節(jié)奏類型,隨后重點指導《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情感表達?!斑@首曲子要吹得輕柔舒緩,換氣時盡量不留痕跡,就像傣家姑娘在月光下漫步?!敝笇Ю蠋熯吺痉哆呏v解,學員們跟著模仿,指尖在音孔上靈活跳躍,悠揚的旋律逐漸變得連貫流暢。課后,12名學員依次展示,從《小星星》的輕快活潑到《婚誓》的溫情脈脈,每個人都完成了1首樂曲的獨立演奏,贏得在場同伴的陣陣掌聲。
“橋邊絲語”葫蘆絲課堂不僅讓居民掌握了一項新技能,更搭建了鄰里交流的平臺,不少學員從“陌生人”變成了“樂友”,課后常自發(fā)組織練習。下一步,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qū)將繼續(xù)推進該項目,計劃開設進階班,邀請學員參與社區(qū)文藝匯演,讓葫蘆絲的悠揚旋律成為社區(qū)文化建設的“新名片”,助力打造“鄰里和睦、文化暖心”的幸福社區(qū)。
(供稿單位:濟寧市任城區(qū)古槐街道大石橋社區(qū) 車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