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近期迎來了排水量1.8萬噸的美國核潛艇。
同時還帶著154枚“戰(zhàn)斧”巡航導彈。
看似來勢洶洶,但南海的游戲規(guī)則,早就被鷹擊19給改寫了。
9月23日,美國海軍“俄亥俄”號核潛艇悄悄開進菲律賓蘇比克灣。
這艘滿載排水量1.8萬噸的核潛艇,可以攜帶154枚“戰(zhàn)斧”巡航導彈,射程能輕松覆蓋整個南海。
更巧的是,前一天中國福建艦剛官宣三型艦載機彈射成功,菲律賓上周闖黃巖島還被中國海警驅離。
而真正讓這場博弈失衡的關鍵,那就是鷹擊19反艦導彈。
這艘“俄亥俄”號,光聽名字可能覺得就是艘普通潛艇,可真扒開底細,確實有點唬人的資本。
它原本是用來發(fā)射“三叉戟”洲際導彈的戰(zhàn)略核潛艇,2006年改成了巡航導彈核潛艇,專門執(zhí)行常規(guī)精確打擊任務。
170多米的長度,比兩個足球場連起來還長,浮在水面上時重1.67萬噸,潛到水下能到1.87萬噸,活生生的一個水下鋼鐵堡壘。
最讓人關注的是它的火力配置,22個垂直發(fā)射管,最多能裝154枚“戰(zhàn)斧”巡航導彈。
新款的“戰(zhàn)斧”射程超過1600公里,從蘇比克灣發(fā)射,南海里的島礁機場、雷達站,甚至中國東南沿海的一些目標,都在它的打擊范圍里。
菲律賓媒體看到這艘潛艇后表示“威懾力超過兩支航母打擊群”,這話聽著熱鬧,可真要細琢磨,水分不小。
航母打擊群講究的是體系作戰(zhàn),有艦載機、驅逐艦、護衛(wèi)艦搭配,能防空、反潛、反艦。
而“俄亥俄”號雖然導彈多,可本質上還是個移動導彈庫,一旦被發(fā)現,就是個活靶子。
更重要的是,這艘潛艇已經服役四十多年了,就算中間改了幾次,底子還是上世紀的技術。
現在的反潛技術早不是當年能比的,想在南海藏著掖著,沒那么容易。
中國這些年在南海的布局早就不是秘密了,黃巖島、永暑礁、美濟礁這些島礁上,都部署了先進的雷達和聲吶系統(tǒng)。
天上有反潛巡邏機來回飛,海里有驅逐艦、護衛(wèi)艦常態(tài)化巡邏,還有水下無人潛航器到處偵查,“俄亥俄”號想悄無聲息地搞動作,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真正讓美軍坐立難安的,其實是中國潛艇搭載的鷹擊19。
這款在2025年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的導彈,剛亮相就震驚了全球軍事圈。
因為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款投入量產的潛射超燃沖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把美國、俄羅斯的同類產品遠遠甩在了后面。
光看它的外形就不好惹,通體灰黑、彈體修長,乘波體彈頭下方帶著明顯的進氣道,彈徑控制在500毫米以內,粗細和成年人的腰圍差不多,長度約 7 米左右。
別小看這纖細的體型,它的動力系統(tǒng)可是頂尖水平。
鷹擊-19采用“火箭助推+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的組合模式,發(fā)射后先由固體火箭助推器在極短時間內把導彈加速到4-5馬赫,這個速度已經比美軍最先進的標準 6 防空導彈還快。
緊接著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啟動,靠吸入空氣作為氧化劑持續(xù)提供動力,讓導彈在巡航階段保持6-8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
到了末端俯沖時,速度更是能飆升到10-12馬赫,相當于每秒飛行3.4公里以上。
這種吸氣式設計省掉了攜帶氧化劑的空間,能裝更多燃料,讓它的常規(guī)射程輕松達到1500-2000公里。
美軍航母戰(zhàn)斗群的防御半徑通常在300公里左右,“宙斯盾”系統(tǒng)的最大攔截范圍也才200公里。
鷹擊-19完全可以在敵方防御圈外發(fā)起攻擊,發(fā)射完就走,根本不給對方反擊的機會。
更狠的是它的飛行時間,1500公里的距離,按10馬赫的速度算,只要7-10分鐘就能命中目標。
在突防能力上,鷹擊-19更是把無法攔截做到了極致。
它全程在四五十公里高的大氣層內飛行,這個高度既低到讓遠程反導雷達難以探測,又不會觸發(fā)洲際導彈預警系統(tǒng),對方就算發(fā)現了,也可能誤判目標類型。
威力方面,鷹擊-19同樣不含糊。
它搭載了800公斤的高爆穿甲戰(zhàn)斗部,這個重量比美國LRASM導彈的戰(zhàn)斗部重近一倍,比俄羅斯“鋯石”導彈也多出不少。
更厲害的是它的精度,采用北斗三號導航、紅外成像和有源相控陣雷達三重復合制導,末段命中精度能控制在5米以內。
對于航母這種長三百多米的龐然大物,簡直是指哪打哪。
這次“俄亥俄”號來南海,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姿態(tài),想告訴菲律賓“我還在,你別怕”,也想給中國施壓,可實際的軍事威脅并沒有那么大。
中國海軍早就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樣子了,有足夠的實力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不管是在黃巖島、仁愛礁,還是在整個南海,中國都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zhàn)。
南海的問題,終歸需要周邊國家通過對話協(xié)商來解決,靠外部勢力的武力威懾,只會讓局勢越來越緊張。
不管是美國的核潛艇,還是中國的航母、核潛艇和鷹擊 19,都應該是維護和平的力量,而不是制造緊張的工具。
南海不該成為大國博弈的角力場,而應該是合作與發(fā)展的橋梁,這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