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藍網
2025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開園20周年。9月25日,“人與青山兩不負”網絡主題采風團走進西溪濕地,實地探尋中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在生態(tài)修復、科技護濕與文旅融合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踐。
科技賦能 濕地有了“生態(tài)大腦”
采風團首站來到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2024年3月,杭州西溪濕地智治中心上線試運行,是全國首個中國國際重要濕地數字化項目試點。走進大廳,可見電子屏幕上實時顯示著水質、土壤、大氣和生物活動等多項數據,濕地的“生命體征”一覽無余。
“我們通過數字孿生、物聯(lián)網、大數據等技術,構建了一個‘星空地’一體化的感知網絡。”西溪濕地管理局數據資源科負責人余卉介紹,“全域布設的36套智能感知設備,就像濕地的‘神經末梢’,能全天候監(jiān)測水質、土壤、大氣和生物活動。無人機每月兩次全域掃描,高光譜設備監(jiān)測水質解譯準確率超過85%,這些‘硬科技’是西溪濕地生態(tài)保護的堅強后盾?!?/p>
記者注意到,智治中心還能實時核算濕地碳排放?!斑@是我們‘生態(tài)大腦’的核心功能之一,”西溪濕地管理局數據資源科負責人余卉補充,“結合土壤、植被、水體碳儲量數據,我們能精準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收支狀況,找到保護與利用的平衡點。此外,我們還將生態(tài)監(jiān)測和保護管理相結合,形成了覆蓋全域的智慧化治理網絡,一個大屏就能調度全園,實現(xiàn)從‘人治’到‘智治’的跨越?!?/p>
西溪濕地管理局數據資源科負責人余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治中心不僅是技術集成平臺,更是濕地保護理念升級的體現(xiàn),我們整合了全量數據,通過仿真推演優(yōu)化管理策略,讓保護更精準、管理更高效。例如‘水葫蘆’大量繁殖前,系統(tǒng)就會觸發(fā)警報,我們就可以及時去處理?!?/p>
修復家園 鳥類天堂再煥生機
采風團隨后來到蓮花灘觀鳥區(qū),這里水草豐美、鳥鳴不絕,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及觀賞地之一,也是觀鳥愛好者的集聚地。
“幾年前,這里還面臨水位波動大、淺灘面積不足等問題?!蔽飨獫竦毓芾砭譂竦乇Wo科負責人張巧玲說。“2022年,我們啟動蓮花灘修復提升工程,在西溪濕地全域和蓮花灘區(qū)域鳥類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廣泛征求西溪濕地觀鳥愛好者及咨詢多方鳥類專家的意見,梳理出不同鳥類的棲息需求,通過聲吶掃描、數字建模,實施微地形改造、生態(tài)島營造、植被恢復等舉措?!?/p>
“比如對地形進行微改造,讓坡度變化更加平緩,優(yōu)化適宜不同水鳥棲息的緩坡淺水岸灘,還用松木樁固岸,恢復沉水植物群落,種植黑藻、睡蓮等鄉(xiāng)土物種?!蔽飨獫竦毓芾砭譂竦乇Wo科負責人張巧玲指著遠處一片淺灘說,“現(xiàn)在這里已滿足了各類水鳥覓食、停棲、游泳或行走、營巢、繁育等棲息需求?!?/p>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西溪濕地所記錄的鳥類種數從2005年的69種增至224種,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生態(tài)修復成效顯著。
從生態(tài)修復到文旅融合,從立法保護到數字化管理,開園二十年來,西溪濕地在守住生態(tài)底線的同時,探索出“保護與利用共贏”的發(fā)展路徑。截至2024年底,其累計榮獲“國際重要濕地”“國家5A級景區(qū)”等30余項國家級以上榮譽,年接待游客約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約2億元,真正實現(xiàn)生態(tài)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