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車家竹 攝影 陳羽嘯
三蘇筆下的巴蜀究竟是什么樣的?9月26日,《東坡大家講?第二季》邀請到三蘇祠博物館文博館員、“豫章趣話”作者翟曉楠,帶來一場主題為:“交由神契——三蘇的巴蜀‘朋友圈’”的講座。
翟曉楠在講座中
在四川眉山三蘇祠博物館中,藏著蘇軾兄弟最真摯的“社交圖譜”,這份“圖譜”中,是以詩書往來、患難與共寫就的深情厚誼。這個跨越千年的“朋友圈”,不僅是文人交游的縮影,更映照出三蘇“交由神契,非以勢利相攀”的人生信條。
“從同窗少年到師長親友,三蘇的巴蜀‘朋友圈’囊括眉州鄉(xiāng)友37人、蜀中賢達56人。”翟曉楠說道?!澳晟贂r,蘇軾與程建用、楊堯咨在學舍聯(lián)句嬉戲,‘庭松偃仰如醉,夏雨凄涼似秋’,童趣盎然;成年后,范鎮(zhèn)愿與蘇軾為鄰,千里寄書關懷備至,甚至誤聞其死訊而痛哭遣使赒濟,真情動人?!北惶K軾笑稱“勿令范十三知”的范祖禹,則是那個總勸他莫要戲謔過度的諍友,親密中帶著敬重。
三蘇祠博物館文博館員、“豫章趣話”作者翟曉楠
這圈子里也有“被敲詐”的趣事。翟曉楠講起:“蘇軾向畫家文同索畫不成,便佯言要到處題‘與可筆’騙人,還威脅拿絕句去官府‘索絹二百五十匹’,字里行間盡是幽默與親昵。而遠在嶺南,親戚程之才千里送蜂蜜和荔枝,一封《與程正輔》道不盡感激與牽掛?!?/p>
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份不避禍福的道義堅守。當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鮮于侁卻執(zhí)意相見,寧可被罷官也不毀友信札,直言:“欺君負友,吾不忍為。”
他們的交往,不在權位高低,而在心意相通。正如李廌所記:“知其交由神契?!边@,正是東坡精神中最溫暖的底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