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尋古:徐州必玩景點的沉浸式漫游
徐州的晨光總帶著云龍湖的水汽與地鍋雞的香氣,第一次站在龜山漢墓的甬道前觸摸千年石壁時,我便懂了為何這座被稱為 “彭城” 的古城,能藏著如此多的兩漢傳奇。它不止有漢墓的神秘、山水的壯闊,更藏著古寺的禪意、老街的煙火與美食的滾燙。
龜山漢墓:石壁間的兩漢傳奇
多數(shù)人奔龜山漢墓而來,只為打卡 “中華地下宮殿” 的盛名,卻不知真正的震撼藏在清晨的冷霧與甬道的精準(zhǔn)刻度里。我趕在霜降的清晨抵達,漢墓研究員李叔已在墓道口等候:“要趕在八點前進墓,這會兒游客少,墓內(nèi) 16℃的恒溫裹著千年寒氣,能更清晰地看見石壁上的鑿痕,像在聽漢代工匠的鑿石聲?!?/p>
最動人的是走進南甬道的時刻:長 56 米的甬道筆直如尺,兩側(cè)石壁的誤差不足 5 毫米,李叔指著壁上的凹槽:“這是當(dāng)年工匠用‘失蠟法’校準(zhǔn)的痕跡,兩千多年前沒有精密儀器,卻能打造出如此精準(zhǔn)的通道,連現(xiàn)代工程師都嘆服?!?行至 “楚王棺室”,巨大的黃腸題湊木整齊排列,李叔輕撫著木段:“這是用金絲楠木制成,每段都有編號,當(dāng)年要上千工匠耗時三年才能搭建完成,你看木頭上的榫卯,至今還嚴(yán)絲合縫?!?/p>
傍晚的龜山漢墓格外肅穆,夕陽為墓道外的漢闕鍍上金邊,李叔說每逢中秋,這里會舉辦 “漢月懷古” 活動,演員穿著漢代服飾演繹楚王生活,“燈籠映在石壁上,像給千年漢墓鍍了層暖光,連寒氣都少了幾分”。龜山漢墓的妙處,在于這份 “奇” 的厚重 —— 鑿痕的精密、烙饃的筋道、狗肉的醇香,都藏著兩漢的工匠智慧。
云龍湖:山水間的彭城畫卷
云龍湖的魔力,藏在清晨的游船與小南湖的荷香里。這片 “徐州西湖”,我在夏至的午后探訪,游船師傅王哥已在碼頭等候:“要乘手劃船逛小南湖,夏天的荷花剛開,粉白的花瓣映在水里,像撒了滿湖的胭脂,比杭州西湖多了份北方的壯闊?!?/p>
最動人的是劃過荷風(fēng)島的時刻:荷葉挨挨擠擠,荷花從葉間探出頭,王哥指著遠處的云龍山:“那是‘徐州第一山’,蘇東坡當(dāng)年在山上的放鶴亭飲酒賦詩,你看山頂?shù)碾娨曀?,和山景融在一起,像幅現(xiàn)代與古典的合璧畫?!?行至 “蘇公塔”,七層磚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王哥說:“這是為紀(jì)念蘇東坡建的,塔內(nèi)的石碑刻著他的《放鶴亭記》,登塔能俯瞰整個云龍湖,雨天時,湖面的云霧繞著塔尖,像仙境一樣?!?/p>
傍晚的云龍湖格外熱鬧,市民們在湖邊散步、跳廣場舞,王哥說每逢國慶,這里會舉辦 “龍舟賽”,“鼓聲震天,龍舟在湖面飛馳,岸邊的觀眾喊加油,比過年還熱鬧”。云龍湖的妙處,在于這份 “闊” 的靈動 —— 荷香的清甜、地鍋雞的滾燙、湖水的澄澈,都藏著彭城的山水情懷。
徐州博物館:文物里的兩漢風(fēng)華
徐州博物館的驚喜,藏在金縷玉衣的光澤與漢畫像石的紋路里。這座 “兩漢文物寶庫”,我在周末的上午探訪,講解員張姐指著一件金縷玉衣:“這是西漢楚王的殮服,用 2000 多片和田玉、1500 克金絲制成,每片玉的邊角都打磨得光滑,金絲細得能穿過針眼,是國寶級文物?!?/p>
最動人的是走進 “漢畫像石展廳” 的時刻:石上的 “車馬出行圖”“樂舞百戲圖” 栩栩如生,張姐指著一幅 “孔子見老子” 畫像:“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孔子畫像之一,石上的人物表情生動,衣紋像流水一樣飄逸,漢代工匠用‘減地平雕’手法,把故事刻進了石頭里?!?/p>
行至 “銀縷玉衣” 展區(qū),張姐笑著說:“這是王后的殮服,用銀絲編織,比金縷玉衣更精巧,你看玉片上的小孔,都是手工鉆的,兩千多年前的工藝,比現(xiàn)在的機器活還細致?!?/p>
閉館時路過 “互動體驗區(qū)”,孩子們正在仿制漢畫像石,張姐說:“每周都有文物修復(fù)體驗課,讓大家親手感受漢代工藝,很多孩子玩了之后,都對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 徐州博物館的妙處,在于這份 “沉” 的厚重 —— 玉衣的溫潤、畫像石的生動、文創(chuàng)的精巧,都藏著兩漢的璀璨文明。
云龍山:古亭里的文人雅韻
云龍山的魅力,藏在放鶴亭的清風(fēng)與興化寺的鐘聲里。這座 “徐州之魂”,我在春分的上午登山,山僧釋永明已在山門口等候:“要走‘東坡路’登山,沿途的古柏能遮天蔽日,春天的山桃花開得正盛,粉嘟嘟的能映紅半邊山?!?/p>
最動人的是走進放鶴亭的時刻:亭內(nèi)的石桌石凳保留著古貌,釋永明指著亭外的石碑:“這是蘇東坡寫的《放鶴亭記》,當(dāng)年他與山僧對飲,放鶴于山間,寫下‘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的名句,現(xiàn)在讀來,還能感受到當(dāng)年的雅趣?!?行至興化寺,千年古槐枝繁葉茂,寺內(nèi)的石佛依山而鑿,釋永明說:“這是北魏時期的石佛,高 11 米,佛身的彩繪雖有斑駁,卻仍顯莊嚴(yán),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寺里會舉辦‘觀音廟會’,香客能排到山腳下?!?/p>
傍晚的云龍山格外寧靜,夕陽為古亭鍍上金邊,遠處的徐州城燈火漸次亮起,釋永明說要是住一晚,“清晨能聽見鳥鳴和鐘聲,看日出從云龍湖上升起,像在畫里一樣”。云龍山的妙處,在于這份 “雅” 的禪意 —— 鐘聲的悠遠、茶香的清醇、古亭的幽靜,都藏著文人的山水情懷。
戶部山古民居:老巷里的彭城煙火
戶部山古民居的韻味,藏在青磚灰瓦的院落與老街的小吃里。這片 “徐州歷史活化石”,我在初秋的午后探訪,居民劉阿姨在 “崔家大院” 門口等候:“要逛‘下街’的老巷,這里的民居保留著明清風(fēng)格,‘一明兩暗’的格局,夏天涼快,冬天暖和,老徐州人都愛住這兒。”
最動人的是走進 “余家大院” 的時刻:木質(zhì)門窗上的雕花栩栩如生,院內(nèi)的石榴樹結(jié)滿果實,劉阿姨說:“這樹有百年歷史了,每年秋天都結(jié)果,甜得像蜜,以前大院里的孩子們,就圍著樹摘石榴吃?!?/p>
行至 “戶部山夜市”,小吃攤的香氣撲鼻,劉阿姨推薦我吃 “sha 湯”:“這是徐州早餐名吃,用雞湯熬制,加雞蛋、花生、海帶,撒上胡椒粉,冬天喝一碗,渾身暖和,我從小喝到大?!?午后在 “老徐州特產(chǎn)店” 買羊角蜜,外皮酥脆,內(nèi)餡是豆沙,劉阿姨說:“這是徐州傳統(tǒng)點心,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備,甜而不膩,老人孩子都愛吃?!?/p>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