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一部《三國演義》,用恢弘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英雄輩出、義薄云天的時代。 三十多年后,當(dāng)劇中的刀光劍影,早已化作歷史的塵埃,我們才恍然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那些扮演英雄的人,在他們自己的人生里,也活成了一部,充滿了忠義、悲壯與無奈的“后三國演義”。
他們,似乎用盡一生,都在踐行著自己角色的宿命。
先說,那場跨越了三十年的“桃園結(jié)義”。
大哥“劉備”的扮演者孫彥軍,在退出演藝圈后,本想投資辦學(xué),卻被商業(yè)伙伴欺騙,卷走了所有學(xué)費。 面對爛攤子,他沒有像某些人一樣選擇跑路。而是像那個“仁德”的劉皇叔一樣,選擇了一肩扛下所有責(zé)任。
他自掏腰包,加大投入,硬生生把一所瀕臨倒閉的民辦大專,辦成了業(yè)內(nèi)的明星院校,自己,也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名譽校長。
大哥,在戲外,終究,還是選擇了“興復(fù)漢室”般的教育事業(yè)。
而二哥“關(guān)羽”陸樹銘,和三弟“張飛”李靖飛的故事,則更是一曲令人肝腸寸斷的悲歌。
晚年的李靖飛,身體狀況急轉(zhuǎn)直下,家庭也屢遭變故。當(dāng)身子骨還算硬朗的二哥陸樹銘,為了給重病的三弟籌集醫(yī)藥費,而奔波于各種自己或許并不喜歡的商演和游戲代言時,我們看到的,早已不是演員陸樹銘,而是那個“義薄云天”的關(guān)云長。
這份情義,比任何劇本,都更動人。
然而,命運,卻也殘酷得,如同劇本。 2022年11月1日,身板硬朗的陸樹銘,突發(fā)心梗離世。僅僅23天后,久病在床的李靖飛,也撒手人寰。
三十年前,他們在桃園,許下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三十年后,他們竟以這樣一種悲壯的方式,在另一個世界,再度重逢。
再說,那些“王侯將相”的無奈與堅守。
“曹操”的扮演者鮑國安老師,德高望重,早已功成身退,安享晚年,一如那個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亂世梟雄。
而“諸葛亮”的扮演者唐國強老師,則走上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 按理說,以他的資歷和地位,早已無需再為生計奔波。可如今,73歲的他,卻依然是各大綜藝節(jié)目里,最活躍的“綜藝咖”,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去迎合年輕人的各種“梗”。
這份“反?!钡谋澈螅瑩?jù)傳,是一份屬于父親的、沉甸甸的“無奈之舉”。
據(jù)說,他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兩個兒子,身體狀況都不太好。大兒子視力不佳,小兒子更是隨時需要人照顧,醫(yī)療開銷巨大。
于是,這位在熒幕上,扮演了一輩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相的演員,在戲外,也為了自己的家庭,選擇了一條“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道路。
我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他作為一個父親的重擔(dān)。但我們,至少應(yīng)該,對他那份,不惜放下“體面”,也要為家人撐起一片天的擔(dān)當(dāng),報以最基本的尊重。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 當(dāng)年那些鮮衣怒馬的英雄,如今,或已老去,或已離去。
但94版《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成為永恒的經(jīng)典,或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制作精良。 更是因為,那一代的演員,是真的將自己的魂,刻進了角色里。以至于,在很多年后,我們看著他們的人生,依然,能看到那些,早已遠去的、屬于英雄的背影。
互動話題:
94版《三國演義》里,哪一位演員的表演,曾是你的“意難平”?對于這些老戲骨在戲外的人生,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