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月中旬要搞個大動作,經(jīng)營管理簽證的門檻直接翻了六倍,還得至少雇一個正式員工。
更嚴的是,申請人要么得有三年以上的做生意經(jīng)驗,要么得是碩士學歷,連提交的商業(yè)計劃都得找專業(yè)人士把關(guān)。
這政策要是一落地,不少想靠小成本創(chuàng)業(yè)留在日本的中國人,基本就斷了路。
更有意思的是,這政策的針對性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根據(jù)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的數(shù)據(jù),到去年底,申請這簽證的中國人已經(jīng)有2.1萬多人,占了所有外國申請者的一半還多。
不過里面確實混了些投機的人,注冊個空殼民宿公司,不實際運營,就為了拿身份,時間長了也惹得日本輿論不滿。
可日本政府這一刀切的辦法,看似堵了漏洞,卻把自己逼上了另一條更難走的路,他們好像忘了,自己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能踏實干活、融入社會的人。
日本的人口問題早不是新聞了,是每天都在眼前的現(xiàn)實,政府報告里寫著,勞動力缺口已經(jīng)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再過幾年,服務(wù)業(yè)、建筑業(yè)、護理業(yè)這些剛需行業(yè),到處都缺人。
有人說讓“女性多上班”,可日本女性就業(yè)參與率已經(jīng)快趕上北歐了,潛力基本挖空,又說“鼓勵年輕人多生孩子”,可現(xiàn)在日本年輕人連戀愛都覺得麻煩,更別說養(yǎng)孩子了,繞來繞去,路就剩一條,那就是開門迎移民。
過去幾十年,日本對移民的態(tài)度一直很擰巴,嘴上喊著閉關(guān)鎖國,實際卻沒少靠各種政策找外籍勞動力。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就搞了個技能實習制度,說是幫亞洲國家培訓(xùn)人才,說白了就是找廉價勞動力干活。
現(xiàn)在人口斷崖式下跌,老齡化逼近臨界點,更是離不了外籍勞工,日本厚生勞動省算過一筆賬,到2040年,他們的勞動人口會比2020年少兩成,缺口可能超過1100萬,這意味著要是沒人來補,很多行業(yè)就得停轉(zhuǎn)。
而在所有可能的移民里,中國人原本是最適合日本的,截至去年底,在日外國人已經(jīng)超過370萬,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其中中國人就有76萬,算上老華僑,更是個龐大的群體。
到了2024年,這個數(shù)字直接突破84萬,比2022年翻了一倍,為啥中國人能在日本站穩(wěn)腳?說白了就是“文化默契”。
一個日本網(wǎng)友就說:“跟中國鄰居打交道,不用教他垃圾怎么分類,不用解釋見面為啥要鞠躬,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p>
中國人移民日本,想法都很實在,把生意做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攢錢買個小房子,一門心思搞錢過日子。
就算偶爾有人不守規(guī)矩,也只是小麻煩,本質(zhì)上是想融入當?shù)?,可就是這樣的群體,卻讓日本有些慌了。
不少日本人覺得中國人數(shù)量漲得太快,擔心社群膨脹,于是就有了收緊簽證的操作,可他們沒琢磨明白,把這波最容易融入的人擋在門外,缺的人手該找誰補?
日本政府想到的是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這些東南亞、南亞國家,他們覺得這些地方年輕人口多,愿意出來干活的人也多。
更重要的是,這些移民沒形成像中國人那樣龐大的社群,更容易控制,可真等這些移民來了,日本社會才發(fā)現(xiàn),麻煩比想象中大多了,印尼為主的穆斯林移民,來到日本之后,就開始上街宣示主權(quán)了。
要是去過福岡,可能會在公園或街角看到這樣的場景,幾十上百個看著像東南亞、南亞來的人,把鞋子一脫,鋪塊毯子就坐在地上祈禱,完全不管是不是堵了交通,也不管旁邊有孩子玩耍、情侶散步。
其實福岡有清真寺,比如光之伊斯蘭文化中心,離他們聚集的地方不遠,可他們偏偏要在公共空間里做宗教儀式。
有人認為這是宗教自由,可法律尊重宗教,不代表能隨便占用公共空間,說白了,這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宗教行為,更像是一種主權(quán)宣示。
比街頭祈禱更棘手的是土葬之爭,前段時間宮城縣的電視臺報道,當?shù)啬滤沽稚缛阂笳畡澮粔K專用墓地,按照伊斯蘭傳統(tǒng)土葬。
可日本的殯葬習俗是啥?火葬率高達99.9%,土葬不僅和整個國家的殯葬制度、土地規(guī)劃、公共衛(wèi)生觀念沖突,還戳中了日本人對死亡和潔凈的深層執(zhí)念。
這件事拉扯了很久,穆斯林社群態(tài)度強硬,說這是不可剝奪的權(quán)利,而當?shù)厝毡救巳欠磳β暋?/p>
最后在9月21號,宮城縣知事問遍了全縣的市長、町長,得到一致反對的答案后,不僅宣布放棄規(guī)劃墓地,還說“以后不再受理類似請求”。
這還不是全部,現(xiàn)在東京、大阪、名古屋的清真寺數(shù)量比以前翻了一倍,清真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在一些勞動力集中的團地社區(qū),東南亞、南亞移民還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和當?shù)厝毡救藥缀鯖]交流,隔離感越來越強。
日本一直習慣了社會的高度一致,面對這種文化差異,根本沒準備好應(yīng)對。
以前和中國移民有矛盾,大多能輕松解決,畢竟語言、習慣差得不多,可現(xiàn)在面對的是宗教、飲食、生活方式全不一樣的群體,稍微處理不好,就是摩擦甚至對立。
其實把中國移民和這些東南亞、南亞移民放一起比,差距很明顯,中國移民幾乎是全球公認的優(yōu)秀移民群體,身上有種刻在骨子里的特質(zhì):聰明、堅忍、勤勞,還有溫良恭儉讓的處世哲學。
幾百年前,咱們的先輩扛著鋤頭、拎著飯鍋下南洋、闖金山,一無所有,可幾代人下來,硬是靠雙手和腦子成了當?shù)氐母辉kA層、中堅力量。
更重要的是,中國移民懂入鄉(xiāng)隨俗,我們有自己的文化驕傲,但從不會強求別人接受。
為了融入當?shù)兀敢鈱W蹩腳的外語,愿意適應(yīng)人家的飲食習慣,甚至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種犧牲和遷就,是中華文化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包容和成熟。
可穆斯林文化不一樣,雖然它也有過輝煌,但骨子里的“排他性”很強,教義里常把世界分成我們和你們,一旦遵從教義,就很容易和其他文明對立。
日本以前幾乎沒受過大的穆斯林文化影響,現(xiàn)在突然要接納這樣的群體,等于要重構(gòu)部分社會規(guī)則,這哪是解決勞動力缺口,簡直是給社會埋雷。
現(xiàn)在的日本,其實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境,既想保持社會的單一性、均質(zhì)性,不想被外來文化改變,又不得不靠外來移民維持經(jīng)濟運轉(zhuǎn),怕產(chǎn)業(yè)停擺。
可世界上哪有這么好的事?你拒了愿意融入的人,就得接受帶來沖突的人,你想控制移民規(guī)模,就得承擔勞動力缺口的后果。
以后會怎么樣?沒人能說準,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勞動力缺口越來越大,日本引進的東南亞、南亞移民只會越來越多,文化沖突也會越來越頻繁。
移民從來不是找個人干活這么簡單,而是文化、社會、價值觀的碰撞,選對了移民群體,是給國家添活力,選錯了,就是給社會埋隱患。
日本現(xiàn)在走的這條路,到底是解困,還是挖坑?或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