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前不少人覺得楊冪在口碑和實力上不如趙麗穎,可最近這段時間,楊冪的口碑慢慢實現(xiàn)了逆轉.....
這背后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一件件具體的事堆出來的,能把兩人的差別看得明明白白。
9月24號那天,楊冪參加了一場直播,有人問她 “女演員冬天穿薄禮服會不會冷”,這本來是個很容易 “賣慘” 的話題,可她沒順著說,只輕描淡寫地說 “不用心疼我們,有很多辦法保暖”。
這話沒什么特別的,卻讓人覺得 “通透”,因為她沒否認冷,卻也沒放大這份不適,反而暗里傳遞了一個態(tài)度:既然拿了這份工作的錢,就該扛得住這份工作的難。
要知道現(xiàn)在有很多明星“賣慘”的場面,稍微受了點小傷,就先把傷口拍下來發(fā)出去,等著粉絲來心疼。
更重要是,楊冪不僅有高情商,明星的架子也非常小,在片場中很多主演演完會跟導演或者制片打個招呼就走了。
可楊冪在拍《生萬物》的時候,因為有不少田間勞作的戲份,她跟著當?shù)貛煾祵W插秧、喂豬,殺青后特意找?guī)煾档乐x;群演團隊戲份多,她主動和大家合影,還在社交平臺提了句 “謝謝所有幕后的小伙伴”。
粉絲心疼她素顏拍戲,她只回了句 “演員本來就該這樣”,沒有借機賣慘,也沒有刻意立 “敬業(yè)人設”。
反觀趙麗穎,在類似場景里的反應,總容易引發(fā)爭議。
早年間有人把她認錯成楊冪,她直接在社交平臺發(fā)文反問:
這話里的火氣,讓原本只是 “認錯人” 的小事,變成了 “兩家粉絲互撕” 的導火索。
后來她被傳戀情,沒有正面回應,反而用一句 “算你 mei” 懟回去,粗獷的語氣和她平時 “鄰家女孩” 的形象反差太大,不少觀眾直言 “沒想到她會這么說話”。
如果說日常發(fā)言的差異只是小波瀾,那在作品宣傳上的態(tài)度,直接讓兩人的口碑拉開了距離。
內(nèi)娛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演員參演作品,尤其是大制作,宣傳期的配合度不僅關乎電影票房,更關乎和劇組、導演的后續(xù)關系。
今年上映的《醬園弄》,集結了章子怡、楊冪、趙麗穎、易烊千璽等明星,章子怡作為主演,扛著票房壓力,而配角的配合就顯得格外重要。
楊冪在宣傳期的表現(xiàn),幾乎成了內(nèi)娛 “協(xié)作范本”。
從北京首映禮到上海路演,她一場沒落下,這種敬業(yè)的狀態(tài),導演陳可辛后來在采訪里提過,“楊冪是宣傳期最拼的演員之一。
更難得的是,她懂得 “不搶戲”,紅毯上穿的禮服是別人穿過的 “三手高定”,不是當季新款,就怕蓋過主演章子怡的風頭,和章子怡同框時,始終保持著十幾厘米的距離,不遠不近,既顯親近又不越界。
大合照時直接站到邊角,哪怕雷佳音拉她去中間,也笑著擺手。
路演時提到章子怡,她一口一個 “姐”,說 “跟著姐學到很多,生活里她也很照顧我”,既夸了前輩,又沒顯得刻意討好。
可趙麗穎在《醬園弄》宣傳期的缺席,卻讓很多人費解。
電影去戛納參展時,她沒去,當時還能解釋 “參展的是上半部分,沒有她的角色”,那時候距離院線上映還有幾天,所以很多人都表示理解。
但是距離電影上映只剩幾天,她還是沒露面,連官方宣傳文案都沒轉發(fā)。
更讓人意外的是,預告片發(fā)布時,別人都是有自己的好帶話題轉發(fā),趙麗穎確實工作室代發(fā),還只帶了自己的超話。
章子怡特意去她評論區(qū)留言互動,想帶動熱度,結果她過了一晚上才回復兩個表情包。
更糟的是,她的粉絲還在網(wǎng)上拉踩其他演員,說 “電影高光時刻都是趙麗穎演的”“她才是隱形大女主”。
但其實對于這部電影趙麗穎的演技,有影評人表示 “她的臺詞有點生硬,像在背書,停頓沒找對節(jié)奏”—— 這些評價,多少帶著點 “反噬” 的意味。
其實趙麗穎的演技一直是她的 “底氣”。
2024 年,她主演的幾部劇口碑都不錯,還拿了金鷹獎最佳女主、金雞獎最佳女配,可以說是影視路一路繁花了。
而此時楊冪,很深陷“演技沒突破,還是偶像劇套路”的唾罵中。
可誰也沒想到,2025 年成了兩人口碑的 “分水嶺”。
楊冪接連拿出三部作品,從現(xiàn)實題材劇到文藝片,角色跨度很大,尤其是在《生萬物》里演的農(nóng)村婦女,素顏出鏡,臺詞帶著方言味,讓觀眾眼前一亮 ,讓粉絲知道“原來楊冪也能演這種接地氣的角色”。
而趙麗穎卻栽在了 “劇本選擇” 上,接的兩部劇題材重復,角色沒突破,口碑平平。
有人說,楊冪的逆轉是 “情商高”,趙麗穎的波動是 “性格直”,可往深了想,這其實是對 “內(nèi)娛生存規(guī)則” 的不同理解。
楊冪在圈內(nèi)摸爬滾打多年,早就明白 “實力是根本,協(xié)作是助力”,她會主動給李冰冰披外套,會蹲下來和坐輪椅的張藝謀說話,參加飯局永遠提前十分鐘到,不是刻意討好,而是懂得 “尊重別人,就是給自己留路”。
所以她能靠一句 “李導的戲很適合我” 拿到資源,也能在劇組里被梅婷摟著腰護著鏡頭,成了 “團寵”。
趙麗穎不是沒實力,而是太執(zhí)著于 “靠演技說話”,忽略了其他環(huán)節(jié)。
有次參加活動時,她也不愛和人閑聊,有次左邊坐李現(xiàn)、右邊坐雷佳音,整場活動沒說幾句話,后來還說 “感覺被孤立了”,可明眼人都知道,是她自己沒主動融入。
現(xiàn)在再看兩人的口碑,不是 “誰比誰好”,而是 “選擇決定結果”。
楊冪的通透,是她在行業(yè)里摸爬出來的生存智慧 —— 既不放棄對角色的打磨,也不忽視和他人的協(xié)作,趙麗穎的堅持,是對演技的敬畏,可過于 “自我”,反而讓她的實力沒被更多人看到。
她的新劇《造城者》還沒播,要是劇本選得好,表現(xiàn)穩(wěn)定,口碑說不定還能回來,畢竟觀眾對有實力的演員,從來都愿意給機會。
內(nèi)娛從來不是 “非黑即白” 的戰(zhàn)場,85 花到了這個階段,拼的早已不只是演技或流量,而是 “平衡的能力”—— 平衡專業(yè)與協(xié)作,平衡自我與行業(yè)規(guī)則。
楊冪的逆轉不是偶然,趙麗穎的波動也不是終點。
其實想要在娛樂圈里面長久的走下去,既要守住 “能演好角色” 的根本,也要懂 “讓別人舒服” 的分寸。
畢竟,觀眾愿意為好作品買單,也愿意為真誠的態(tài)度買單,而這,才是內(nèi)娛最樸素的生存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