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黃浦江畔的設計熱潮因2025上海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東華日”而愈發(fā)澎湃。作為上海十五載構建“世界設計之都”創(chuàng)新實踐的中堅力量,東華大學通過“論壇謀策、展覽呈智、秀演傳韻”三大篇章,將“設計+科技”與“時尚+科技”的創(chuàng)新基因深深嵌入城市發(fā)展的肌理。
從思想交鋒的論壇,到觸手可及的科技設計展品,再到文化浸潤的時尚秀演,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高校在打造產業(yè)創(chuàng)新策源地、賦能人民城市建設中的“東華擔當”,為上海世界設計之都的建設與設計驅動發(fā)展中注入了強勁動力。
激蕩思想
共繪設計驅動未來新圖景
“設計并非孤立創(chuàng)意,而是貫穿生態(tài)、生產、生活的系統(tǒng)性解決方案!”9月27日下午,“生生不息:設計驅動的生態(tài)?生產?生活新未來”科技與時尚智庫論壇座無虛席,一場跨越學界、產業(yè)界、政策界的思想盛宴在此拉開帷幕,將“生態(tài)設計”的議題推向中央舞臺。
“當我們談論自然正增益時,并非僅指‘減少傷害’,而是強調‘增加益處’。將設計視作系統(tǒng)工程:從材料源頭、供應鏈透明度、使用周期直至回收再生,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嵌入集體行動——品牌、工廠、消費者與政策多方協同發(fā)力。每一次選擇都在重新塑造生態(tài)資產負債表,推動時尚行業(yè)從資源索取者轉變?yōu)樯鷳B(tài)修復者?!笔澜缱匀换饡╓WF)北京代表處上海區(qū)域項目總監(jiān)王倩在主旨演講中如是說。
南通富美服飾董事長孫建華分享道:“不爭而善勝,勝在將復雜問題留于企業(yè),將價值回饋給用戶。設計并非簡單堆砌元素,而是依托供應鏈的精簡、工藝的持久與體驗的真實,切實解決具體問題。當產品本身能夠彰顯價值,營銷自然可以歸于寧靜;當細節(jié)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口碑便會成為最強大的流量入口。”
復旦大學張伊娜教授從智庫的視角出發(fā),指出:“從智庫的視角審視消費趨勢,下一輪增長點將聚焦于‘理性可感’:通過數據洞察結構性機會,借助情感敘事連接生活方式。擴大時尚消費的切入點,在于以綠色、國潮及科技面料等微趨勢撬動細分人群;通過提供可負擔的美學與服務,將一次性購買轉化為長期關系?!?/p>
在圓桌論壇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副校長肯·尼爾(Ken Neil)教授、英國諾維奇藝術大學副校長本·斯托弗(Ben Stopher)教授、國際知名可持續(xù)設計專家約瑟夫·普雷斯(Joseph Press)教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未來設計學院院長邱信賢教授、歷峰集團時尚品牌人力資源總監(jiān)楊立偉、上海戲劇學院楊青青教授、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孫捷教授等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AI 與可持續(xù)時尚的多重未來”這一主題。討論圍繞“可持續(xù)時尚”“設計驅動”以及“智能科技”三大議題展開,直面全球范圍內最新的技術倫理、文化傳承與產業(yè)落地之間的矛盾與協同問題,為學術界和時尚行業(yè)提供了富有啟發(fā)性的有效解決方案。活動現場還發(fā)布了2025年度上海時尚引領標桿企業(yè)名單以及“上海時尚出品”創(chuàng)新產品系列。
此外,26日,“原源不斷,生生不息”可持續(xù)時尚論壇緊扣“可持續(xù)”主題,聚焦綠色消費、綠色材料與循環(huán)經濟。28日,第四屆漢服創(chuàng)意與版權論壇將聚焦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挖掘,通過版權保護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和營造良好產業(yè)生態(tài)。兩場分論壇凸顯了東華大學在服務城市生態(tài)建設與文化傳承方面的多維布局與不懈努力。
科技賦能時尚與設計
將“超未來”設計融入未來生活
2025年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2025)上,東華大學的“超時尚——人工智能與可持續(xù)時尚的多重未來”展區(qū)成為備受矚目的“打卡熱點”。展區(qū)內展示了“月壤成纖”“無氟安踏膜”以及會“發(fā)光”的汽車內飾等近30件科技與時尚跨界融合的成果,令觀眾驚嘆:“原來時尚與設計竟能如此‘硬核’?!?/p>
在展區(qū)中,“月壤成纖”技術展品吸引了眾多好奇的目光??蒲袌F隊成功將月球土壤“點石成絲”,這一技術既可作為月球科研站的“建筑筋骨”,又能用于制作柔性艙體,將“太空夢”織入現實。不遠處,嫦娥四號鵲橋天線金屬網模型彰顯實力,這項使中國躋身全球前列的技術,早已在“北斗”“天通”上大放異彩。
綠色低碳成果同樣備受矚目。“服裝-服裝”全生命周期循環(huán)再生技術,為舊衣服賦予了“新生”,全球首套3萬噸級廢舊聚酯紡織品連續(xù)熔體高效解聚及再生生產線成功破解了紡織廢料難題。一件搭載“無氟安踏膜”的沖鋒衣同樣引人注目,這款中國自主研發(fā)的高性能材料突破了傳統(tǒng)防水透濕技術的局限,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fā)并率先實現量產的高性能無氟防水透濕材料項目。東華與蔻馳共創(chuàng)的包袋設計巧妙,利用舊物料拼出宋錦紋樣,為循環(huán)時尚注入了“東方美”。
作為上海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承辦方,東華大學此次展覽不僅展現了科技與時尚的前沿探索,更凸顯了“設計為民”的價值追求。汽車座艙內飾能隨觸摸“吟誦國風光影”,為自閉癥兒童設計的面料,輕觸動物爪印即發(fā)光并播放音樂;在VR嗅覺游戲中,老人揮揮手便能“聞”到花香,邊玩邊鍛煉認知能力。此外,上海第二代綜合桿、城市家具國標,都是東華為“人民城市”提供的貼心設計,使街道更整潔,讓老人和殘障人士出行更加便捷。
作為上海世界設計之都建設的“合伙人”,東華大學憑借“設計+科技”和“時尚+科技”的硬實力,不僅將航天、低碳等大國需求落地,更讓市民生活愈發(fā)美好。這場展覽,不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東華“重服務、強貢獻”精神的生動詮釋。
文化為魂、科技為翼
演繹申城時尚與設計的“過去與未來”
大會主會場的燈光逐漸暗淡,大屏上“星樹冠宇”的數字圖景緩緩展開——白玉蘭的輪廓與星際光影交織,碳基元素向硅基元素動態(tài)演變。一場跨越時空的衣尚東方——“鏡?界”超時尚秀,為大會注入了文化之魂與科技之力。
秀演以《鏡?像》《夢?域》《光?耀》三幕展開,60套作品均出自東華新銳設計師與優(yōu)秀畢業(yè)生之手,每一件都是文化與科技的結晶。設計師運用反光材質與金屬元素,精心打造出“鏡中天地”?!剁R?像》系列以創(chuàng)新構成為核心,不對稱斗篷上的鏡面鑲嵌使光線無限折射,既呼應“以史為鑒”的哲學思想,又融入上?!昂E晌幕钡木马嵨丁N枧_背景中,廣富林遺址的數字影像緩緩流動,讓觀眾真切觸摸到“上海之根”的厚重歷史。
AIGC技術生成的無重力線條在大屏上游走,羽毛織物隨氣流算法舒展?!秹?域》系列堪稱“AI與時尚的共舞”,智能面料實時轉化為煙霧狀生命體,配合鏡面水紋特效,營造出超現實的夢境。這不僅是視覺盛宴,更展現了東華在AI設計、智能面料領域的卓越成果。
《光?耀》系列將秀演推向高潮。水晶鑲嵌服飾在數控燈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宛如上海五大新城的璀璨夜景。舞臺背景中,白玉蘭綻放的數字影像與五大新城地標交織,既傳遞“上海文化”的內核,又展現城市更新的蓬勃活力。更動人的是,秀演音樂皆為東華學子原創(chuàng),旋律中巧妙融入江南絲竹與電子音效,為“海派時尚”賦予了專屬的動人旋律。
多年來,學校充分利用“設計+科技”與“時尚+科技”等學科創(chuàng)新綜合優(yōu)勢,在集聚創(chuàng)新元素、培育設計人才、開展前瞻性研究、強化智庫建設、加速產教融合等多個領域,與上海城市發(fā)展保持深度同頻共振。學校匯聚設計精英,整合優(yōu)質資源,持續(xù)對外輸出卓越的產學研設計成果,為上海打造世界設計之都貢獻“東華力量”與“東華智慧”。
(通訊員:王宇)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