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發(fā)稿,上映11天的《731》票房達到14.64億,暫時位列2025年度票房榜第五。而一直“小看”這部電影的專業(yè)票務平臺,則又雙叒一次提高總預測票房到15.34億。
我們依然堅持電影定檔之前的那個觀點:
《731》是“被安排”到了9月18日這個檔期,電影本身是吃虧的。觀眾“想看”數字位列第一、電影上映前熱度空前,《731》放在任何一個檔期,票房都是10億起跳。
但9月18這個日期雖然有意義,可是并非很好的檔期,前面暑期檔剛過去,消費者看電影的“預算”花的差不多了;后面國慶檔距離不到半個月,留給《731》的時間并不多。
事實也是如此,到了9月28日,哪怕《731》已經上映第11天,依然還是統領市場的地位,排片占比53.5%,票房占比超過半數。試想一下,如果國慶檔沒這么快來、大片沒這么早殺到,《731》還可以持續(xù)大賣很多天。
電影到底好不好看,在這里就不多說了,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對于所有的好評和差評,個人不能說認可,只能說尊重,包括那些認為“電影的意義已經超越電影本身、是否好看不是最重要的”說法,下面還是聊票房。
《731》的成功有目共睹,盈利也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沒有高片酬演員,男主角姜武現在片酬不低了,可《731》2021年9月份開機,當時的姜武還沒有現在這么火,而且很有可能他的片酬比其他演員更低,這個放到后面說。
制作成本也不會很高。導演趙林山差不多10年前就開始構思電影,2017年6月29日宣布正式啟動,相對電影動輒數千萬、上億的制作成本來說,導演前期單打獨斗的做劇本、籌備資料這些的開銷可以忽略不計。看過電影的都知道,《731》不是大制作電影,場景小且單一,絕大多數戲份都集中在室內置景,拍攝耗時不長,業(yè)界盛傳《南京照相館》制作成本1.5億,相比而言,《731》真正花在制作上的錢有一半就差不多了。
假設最終《731》拿到15億票房,先扣除5%的電影專項基金和3.3%的增值稅,按照發(fā)行協議分給院線和影院之后,片方能拿到38.82%,預計5.3億左右。
電影宣發(fā)上沒有多少投入,也沒有做票補,制作費加宣發(fā)成本滿打滿算劃出去1億,電影也還有4.3億的盈利空間。
到這里不由感慨,要是這部電影都是導演趙林山一個人投資,那他10年的付出和等待,換來超過4億的回報也算值得了。但是他肯定拿不到這么多。
嚴格來說,不但拿不到那么多,反而要比本來能拿到的更少。
《731》背后有4家出品公司和14家聯合出品公司,資本盤根錯節(jié),真真假假的傳言很多,下面只說有根據的事實。
首先,這部電影的大部分預算,都來自國資。四家出品方,領投的是長影集團和保利影業(yè),這兩家不用多介紹,都是國企背景。目前排在第三的環(huán)鷹時代放到后面再說,第四家合作愉快是民企,算是一直陪著趙林山堅持到電影上映的公司。
導演趙林山本人曾透露,他決定拍攝《731》時,去731罪證陳列館拜訪、采風,館長的態(tài)度非常冷淡,原因是不相信他能把電影拍出來。
在《黑太陽731》之后,想把電影拍出來的導演好幾個,結果后面都沒消息了,沒有一個拍成。
拍這個題材的阻力懂得都懂,無需多說,館長是這個態(tài)度,其實資本也一樣,這也是為什么《731》的出品公司里,沒有當下電影行業(yè)主流民營影視公司的原因,沒什么人看好這個題材,甚至有理由懷疑,電影公司老板們根本就不相信這部電影能拍出來,錢扔進去注定打水漂,誰會投?。?/p>
所以我相信導演趙林山為了拍電影抵押房產的說法,他在市場上很難拿到足以支撐他拍完電影的預算。
但是趙林山自己其實也沒多少錢,所以哪怕抵押了房子,他的公司千歲影視都沒能擠進出品方名單里,只能屈居聯合出品方名單中。
對了,前面說過國資,聯合出品方里第二位的哈爾濱演藝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由哈爾濱財政局獨資。
此外,除了若干民營公司外,聯合出品方里還出現了諸如吉視傳媒、吉林廣播電視臺等國企的身影,炒股同時又關注這部電影的人知道,上市集團吉視傳媒,很可能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獲益者,因為憑借《731》概念,吉視傳媒在電影上映前頻頻漲停,股價已經翻倍都不止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網上流傳一種說法,主演姜武拍攝部電影沒有要片酬,而是要了10%的份額,等著票房分紅。
這種說法半真半假?!?31》因為缺錢,拍攝舉步維艱,邀請姜武這樣的大演員,談低片酬或不給片酬,而是轉成份額拿票房分紅是有可能的,但10%這么高可能性不大。
細心的網友可能梳理過《731》背后的出品公司,并沒有姜武的身影。姜武參與的公司,有和姜文共同持股的知者樂乎文化傳媒、??谑镁欧€(wěn)影視公司等股東,大部分持股比例都很高,這些公司沒有出現在《731》的出品名單中。
姜武所屬經紀公司為北京沐山文化有限公司,大股東是米樂,姜武僅持股10%。
重點來了,股東第三位的張望,是《731》聯合出品方眾鑫魔力無錫影視有限公司的大股東,而這家公司同時也參與了姜武另一部主演電影《戲臺》的出品。
到了這里,不難得出結論,和當初郭帆拍《流浪地球》差不多的處境,趙林山四處“化緣”,努力找錢和找資源,最終外景選在了當年細菌部隊試驗場遺址,加上多家國企的鼎力支持,才把電影拍完。
前面說過,《731》2021年9月份開機,到上映期間又是四年。對比四年前后,感覺趙林山老了不止10歲。
就像《長安的荔枝》里李善德說,就算轉運荔枝不成功,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位置。
素材已經拍完的趙林山,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推進。
艱難的審查和修改剪輯肯定有,演員也在說戲份被刪減、拿掉、修改。
電影想要上院線,殺青其實才走完一半。
后期剪輯、調色需要錢,配音、做音效、音樂需要錢,找明星唱主題曲需要錢,甚至就連做片頭片尾的字幕也需要錢。想不起來是哪部電影了,因為沒錢,字幕是導演自己一點點做出來的。
電影做完要投放市場,宣發(fā)成本也非常高。
即便像《731》這樣感覺沒怎么在宣發(fā)投錢的電影,實際花的錢也不少,走各種上映流程要錢、做拷貝要錢、預告片和海報等物料的制作要錢、投放更要錢,發(fā)行公司要和院線溝通要排片、寄各種宣傳物料,甚至有一些可能要給返點之類的,都需要投入,人工也要錢。
這也是為什么段奧娟拿到了金雞獎最佳影片提名,但電影其實遲遲沒能上映,也是因為沒錢,沒法推進。
有理由相信,進入到宣發(fā)環(huán)節(jié),趙林山已經再也找不到、也拿不出錢來了。
怎么辦?只能把利潤再讓出去一部分。
《731》準備上映、啟動宣發(fā)之際,背后資本經歷了微妙的變化。
無論是早期海報(寫著7月31日全球預映)還是此前平臺給出的出品方名單里,原本出品方都只有三家,長影、保利和合作愉快影視科技。此時,導演趙林山的千歲影視相當于位列第四,能拿到相對較高份額,按照現在5.3億票房分賬,就算拿到10%也能有5000多萬,是他熬了10年應得的回報。
但宣發(fā)要推進,就必須要引入一家做宣發(fā)的公司。
趙林山估計是在行業(yè)里轉了一圈,和當初拍攝時的遭遇差不多,大公司的門可能都沒進去。
最終合作的是環(huán)鷹時代。
接一部電影的宣發(fā),好項目是錦上添花,處境艱難的項目是雪中送炭,《731》肯定屬于后者,對于愿意雪中送炭的合作伙伴,理應給更多回報。于是定檔海報中,環(huán)鷹時代登上了出品方名單,位列第三。如果不是保底發(fā)行,就是將發(fā)行費用折算成了份額,等著拿票房分紅,至此,導演趙林山的千歲影視相當于下降了一位,份額勢必被稀釋不少。
當然,就算環(huán)鷹時代拿到比正常宣發(fā)更多的回報也很正常,畢竟有了這家公司的努力,才讓這部電影順利上映,被觀眾看到。
這就是資本,趙林山為電影耗費10年心血,還拉上家人,一家三口一起上陣,但付出心血最多的人,不是得到最多回報的人。
電影的宣傳物料公開了電影里的嬰兒,其實就是趙林山自己的兒子,而飾演梁艾英的李善玉,則是趙林山的妻子。
即將到了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希望導演一家,能分到多一些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