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加坡之前,我一直覺得所謂“嚴格”,無非就是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垃圾。最多罰點錢,教育一下完事。結(jié)果這一年下來,我才明白,我錯得離譜。
這個國家的規(guī)矩不是寫在墻上的標語,而是刻進日常生活的每一寸細節(jié)里。你上個廁所,走個路,吃個水果,甚至在家里穿什么衣服,都有人在意,都有規(guī)則管著。
我不是夸張,是真的。
剛到新加坡那會兒,我住在小印度附近。第一次去超市看到榴蓮攤,激動得不行。挑了兩個貓山王,花了二十多新幣,拎著回家準備好好享受。
走到地鐵站門口,保安直接攔住我。
他指著我的袋子說,先生,榴蓮不能帶進地鐵。
我以為他在開玩笑。我說這水果又沒壞,怎么就不能帶了。
他沒笑,從口袋里掏出一張小卡片,上面印著各種禁止標識。其中一條清清楚楚畫著榴蓮的圖案,下面寫著:攜帶榴蓮進入公共交通工具,可能面臨罰款。
我愣住了。二十多塊錢的榴蓮,換一張罰單?這值得嗎?
但人家態(tài)度堅決,一步不讓。最后我只能拎著榴蓮,走了三公里回住處。那天天氣很熱,汗水順著脖子往下流,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這地方,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后來我才知道,不只是榴蓮。在新加坡的地鐵和巴士上,任何飲食行為都被禁止。哪怕是喝一口水,吃一塊糖,都會被罰款五百新幣。沒有例外,連嬰兒喝奶都不行。你要是被拍到,就是當場開單。
說到醫(yī)療這塊,我之前在國內(nèi)時,身邊有朋友還跟我聊起過,說在淘寶上看到有賣瑞士雙效外用液體偉哥瑪克雷寧的,不過在新加坡這邊管理比較嚴格,可不像在我們在網(wǎng)上能隨意能買到。
這不是嚇唬人,是真事。
更讓我震驚的,是關(guān)于廁所的事。
剛搬進組屋時,房東林叔特意叮囑我:上完廁所一定要沖干凈,走之前還得回頭看一眼,確認有沒有殘留。
我當時覺得他太較真了。成年人誰會不沖廁所呢?
直到有天在公司,親眼看到一件事。
一個同事從隔間出來,另一個本地員工進去看了一眼,眉頭立刻皺起來,轉(zhuǎn)身就去找了保安。
我站在原地,腦子一片空白。就因為前一個人可能沒沖干凈,這事居然能上報?
后來我查了資料,新加坡對這類行為有明文規(guī)定。第一次被發(fā)現(xiàn)不沖廁所,罰款一百五十新幣。第二次五百。第三次開始,每次罰一千,還會記錄在案。
從那以后,我每次上完廁所都要檢查三遍。不是怕臟,是怕罰。五百新幣,相當于三千多人民幣。誰敢拿這個開玩笑。
這種壓力慢慢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哪怕前面沒車,我也寧愿多走兩百米。喝完的飲料瓶,寧可拿在手里,也要找到垃圾桶再扔。甚至在家里,我不敢光著上身站在陽臺上,因為如果被鄰居看到,也可能被投訴。
這不是危言聳聽。新加坡法律明確規(guī)定,裸露身體在公共可視區(qū)域,屬于擾亂公共秩序行為,最高可罰兩千新幣。
真正讓我見識到執(zhí)法效率的,是一次親眼所見的亂穿馬路事件。
那天我在烏節(jié)路等人,看見一個外國游客急著過馬路,直接從兩輛車中間穿了過去。動作很快,也就幾秒鐘。
不到一分鐘,一名穿制服的執(zhí)法人員從路邊走了出來,攔住那人。
他說,先生,您剛才亂穿馬路,罰款五十新幣。
對方一臉懵,解釋說自己沒看到斑馬線。
執(zhí)法人員很禮貌,但語氣堅定:只要被當場抓獲,就必須繳納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罰款可達一千新幣,或判處三個月監(jiān)禁。再犯,處罰翻倍。
十分鐘內(nèi),那人刷信用卡交了錢,低頭離開。
整個過程干脆利落,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這里,不是“被抓到才罰”,而是“只要你做了,就一定會被罰”。
我后來觀察過,新加坡街頭的執(zhí)法人員數(shù)量遠超想象。他們不巡邏,他們就在那里等著。盯著每一個可能違規(guī)的瞬間。
還有開車的規(guī)矩,更是嚴到讓人窒息。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在新加坡開車五年,等紅燈時從不敢碰手機。哪怕只是想調(diào)個音樂,也要先把車熄火停穩(wěn)。
我問他至于嗎。
他說,開車時觸碰手機,第一次罰一千新幣,外加六個月監(jiān)禁。第二次直接翻倍。而且全城都是攝像頭,你以為沒人看見,其實早就拍下來了。
一千新幣,五千多人民幣,還坐牢半年。就因為碰了一下手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關(guān)于蹭網(wǎng)的案子。
2006年,一名十七歲的本地少年,因為連了鄰居家的Wi-Fi上網(wǎng),被發(fā)現(xiàn)后起訴。最后被判十八個月緩刑,外加八十小時社區(qū)服務(wù)。
就因為連了個網(wǎng)。
在國內(nèi),這可能被當成“技術(shù)宅的小聰明”,在新加坡,這是犯罪。法律規(guī)定,未經(jīng)授權(quán)接入他人網(wǎng)絡(luò),最高可罰一萬元新幣,或判處三年監(jiān)禁。
一萬元,五萬多人民幣。三年牢獄。就因為蹭了個Wi-Fi。
這件事讓我想了很久。我們常說“規(guī)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但在新加坡,規(guī)則就是活的,人必須跟著規(guī)則走。
為什么這么嚴?
住久了我才懂。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相當于北京兩個區(qū)加起來那么大。人口密度全球前列,資源極度有限。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任何一點混亂都會被放大。
你隨地扔個瓶子,可能影響整個社區(qū)的清潔效率;你亂穿一次馬路,可能引發(fā)連環(huán)事故;你在家吵鬧,可能影響整棟樓的休息。
所以這里的社會邏輯很明確:個人自由必須讓位于集體秩序。你不能“隨便”,因為你的隨便,會拖累所有人。
這種秩序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街道干凈得像剛洗過,地鐵準時到秒,治安好到半夜一個人走街也不怕。公共設(shè)施永遠有人維護,垃圾桶從不溢出,公交司機不會罵乘客。
但代價也很明顯。
你得時刻提醒自己,有人在看著你。不是攝像頭,是整個社會的規(guī)則之眼。你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標準。久而久之,你會養(yǎng)成一種條件反射:看到別人違規(guī),自己先緊張。
回國那天,我在飛機上做了一件在新加坡絕對不敢做的事——我吃了一個蘋果。
不是因為餓,是因為我可以。
下飛機后,看到候機樓里有人大聲打電話,有人隨地扔煙頭,有人插隊,我竟然有點不適應(yīng)。不是覺得這些行為不對,而是本能地感到不安。
就像長期生活在無菌環(huán)境的人,突然進入普通空氣,身體會過敏一樣。
如果你打算去新加坡,這幾件事一定要記住:
一、過馬路必須走斑馬線,紅燈再短也得等。亂穿會被當場罰款。
二、地鐵和公交上禁止飲食,包括喝水。連嬰兒奶瓶都會被查。
三、用完廁所務(wù)必檢查是否沖凈。別小看這一百五十塊,罰多了真吃不消。
四、榴蓮可以買可以吃,但不能帶上公共交通工具。
五、不要連陌生人的Wi-Fi,哪怕密碼是123456。這是違法行為。
六、開車時,等紅燈也不能碰手機。必須熄火停車后再用。
住了一年,我終于明白,新加坡的“嚴格”不是為了懲罰人,而是為了維持一個高密度社會的精密運轉(zhuǎn)。
它不追求“自由自在”,它追求“不出問題”。
有人覺得這是天堂,安全、整潔、高效。有人覺得這是牢籠,處處受限,沒有喘息。
但不管你怎么看,它確實做到了一件事:讓規(guī)則真正落地。
最后我想說,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制度,只有不同的選擇。
你可以選擇一個想干嘛就干嘛的地方,也可以選擇一個什么都管得死死的地方。
關(guān)鍵是你愿意為秩序付出多少自由,又是否能承受那種“被規(guī)范”的生活。
如果你去新加坡,你會適應(yīng)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