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比亞迪完成了37萬余銷量,截止到8月底,比亞迪的銷量達到了286萬臺。
這個數據拿出來,非??植?,相比去年同比增幅23%,按照這種增速,9、10、11、12月還能貢獻接近150萬臺的銷量成績。
換句話說,今年比亞迪還是國內的頭部車企。
23%的同比增速,遠遠超過了整個行業(yè),乘聯(lián)會的數據是,1-8月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增幅是10%左右,比亞迪不僅跑贏了大盤,而且還是遠遠跑贏了大盤。
這是一件非常厲害的事情!
但回頭想想,比亞迪好像也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動作,今年也沒推出幾臺新車,也沒有搞什么大事情,但銷量就是猛猛上漲。
為什么?因為比亞迪在產品設定的時候,從一開始就是為服務工薪階層來的。
一個是,產品都不貴,貴了大家買不起。比如說海鷗(參數丨圖片)、海豚、秦PLUS、元PLUS等車型,定價很合理,絕大多數人努努力就能買得起。
定價不高,讓比亞迪能順利覆蓋全維度的用戶群體,買車的時候可以看看比亞迪,哪怕不買,也能看看。
另一個,比亞迪的電動化策略非常精準,電池、電機、電控、車機系統(tǒng)全部都是自主設計、研發(fā)、生產、供應、總裝。
結果就是,穩(wěn)定性強、使用體驗感出色、故障率低。
電車最大的特性就是省錢、可靠,比亞迪在經濟性能路線上,配合著幾萬、十幾萬的價格,算是把省錢這件事兒做到了極致。
全世界所有消費者買車,核心需求就是兩個:省錢、代步。
這一方面的標桿是豐田,豐田在全球擁有超過1000萬臺的銷量,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豐田都可以讓車主用非常省錢的方式開車,這就是大家買豐田的理由。
比亞迪的目標,其實和豐田的目標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豐田走的是油車路線,比亞迪走的是新能源路線,從結果來看,比亞迪的新能源路線在國內,越來越受歡迎。
9月份的數據是,大概有55%的人在購車時會選擇新能源車,剩下的45%則會買油車。
沒錯,按照比亞迪的說法,買油車的人才是少數派,買電車的才是主流,不管是EV純電,還是PHEV插混、REEV增程,總之買“帶電池包”的車,是未來的一個主要發(fā)展方向。
退一步來看,從奔馳、寶馬,到大眾、豐田,再到科技板塊的華為、小米,哪個企業(yè)不來插一腿?目的不就是因為在這個新能源市場中,存在巨大的機會嗎?
這就是未來?。?/p>
電池包供電給電機,讓電機在內燃機工作效率最差的路況中驅動車輛,發(fā)動機則在自己的舒適區(qū),驅動車輛或者發(fā)電。
這套邏輯沒錯,豐田當時也是這么做THS混動的。只是比亞迪選擇加大電池包的容量,純電續(xù)航里程更長,所以更受歡迎。
而且,比亞迪今年1-8月的銷量還有另一個信號:智能化屬性很強了。
之前我們說過,比亞迪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全球化出海的問題,另一個則是撕下智能化不夠強的外衣,好沖擊高端市場。
很有意思,8月份比亞迪智能駕駛輔助車型的銷量占比達到了90%。
每賣出10臺比亞迪,就有9臺有不錯的駕駛輔助配置,在終端消費的時候,“智能化”和“電動化”兩個屬性,已經被比亞迪牢牢捆綁在一起了。
這對智能化的成長起到了巨大的意義。
畢竟幾乎所有的中國企業(yè)都在做智能化,目的不僅僅是給中國市場帶來更好的智能化用車生活,還可以強化電動化板塊的產業(yè)鏈,在未來的全球市場中,中國供應鏈的價值會遠遠高于海外市場。
這是另一層深意。
總之,比亞迪為銷量增長注入了核心技術動力,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無論是智能化、電動化,還是逐步發(fā)展的全球化。
對于任何一個工薪階層來說,買比亞迪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一個是省錢,好開,另一個是耐用、穩(wěn)定,所以國內消費者在提及比亞迪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有口皆碑。
否則每年超過400萬的銷量,是如何達成的?不就是消費者用錢包,真金白銀支持出來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