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隱藏廚神”系列報道②
巷深粉香滋味長
——四代人傳承的湘潭老味道
全媒體記者 吳珊 實習(xí)生 俞欣彤
傍晚5點的雨湖區(qū)白石后街,斜陽透過老樟樹的枝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巷子深處,“舟舟刮涼粉”的招牌并不起眼,卻總有人循著香味找來。周淑萍利落地將一整塊晶瑩剔透的涼粉搬上餐柜,金屬刮子輕觸粉面,涼粉如雪花般均勻落下,變成細(xì)長柔滑的粉條。她的手穩(wěn)而快,每一個動作都凝結(jié)著歲月的沉淀。
周淑萍正在制作刮涼粉。(記者 羅韜 攝)
小推車撐起一個家
“這手藝,是我母親手把手教的,而我母親,是從我曾外婆那里學(xué)來的?!敝苁缙颊f話時目光柔和,手上的活兒卻絲毫不慢。只見她手腕輕轉(zhuǎn),一勺蒜水、一勺秘制腐乳汁、幾滴香麻油,再淋上紅亮誘人的辣椒油,動作如行云流水。特別是當(dāng)她從陶罐中舀出一勺自家特制的油蘿卜丁時,整碗涼粉頓時增添了別樣的風(fēng)味。
30年前,20歲出頭的周淑萍還沒結(jié)婚,就遭遇了下崗。為了生計,她推著小車走上街頭,用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做起了刮涼粉生意?!跋仁俏乙粋€人推車在一大橋旁的大堤上賣,后來發(fā)現(xiàn)工人文化宮門口人流量大,我就開始在那里擺攤?!敝苁缙蓟貞?,擺了幾年,她做的刮涼粉漸漸有了些名氣。后來工人文化宮里開了網(wǎng)吧,客流量更大了。這時丈夫也下崗了,他們干脆固定在文化宮門口擺攤,一擺又是20年?!澳菚r女兒譚舟剛上小學(xué),學(xué)費、生活費的壓力挺大的,沒有特殊情況是不休息的?!?/p>
從此,無論寒冬酷暑,周淑萍必定出現(xiàn)在這里。夏天,汗水浸透她的衣衫;冬天,寒風(fēng)吹裂她的雙手。最難熬的是雨天,她要一手打傘一手刮粉,雨水常常順著傘骨流進(jìn)衣領(lǐng)?!坝幸淮喂未箫L(fēng),傘被吹翻了,粉也灑了一地。我蹲在地上收拾,心里很不是滋味?!?/p>
正是這輛小推車,支撐起了一個家的希望。靠著一天幾十碗涼粉的收入,她不僅養(yǎng)活了全家,還供女兒讀完了大學(xué)。
傳承老味道的秘密
說到周家的刮涼粉,就不得不提那獨具特色的腐乳水。
周淑萍揭開一個老壇子的蓋子,一股醇厚獨特的香氣撲面而來?!耙美隙垢匀话l(fā)酵3個月,再加入十幾種香料密封浸泡。比例是關(guān)鍵,多一分則濃,少一分則淡,這都是我外婆傳下來的配方?!?/p>
這腐乳水色澤紅褐,質(zhì)地濃稠,入口先是豆香,繼而是一股復(fù)合的香料氣息在舌尖散開。與普通腐乳不同,周家的腐乳水更加溫潤,不會掩蓋涼粉本身的豆香,反而能提升整體的鮮味。
如果說腐乳水是特色,那特制油蘿卜丁就是點睛之筆。每天凌晨四點,周淑萍就要開始準(zhǔn)備這些配料。
“蘿卜要選本地白蘿卜,清脆多汁?!彼贿吳刑}卜一邊說,“切成一厘米見方的小丁,先用鹽腌出水分,再擠干,這樣才脆爽?!苯又顷P(guān)鍵的調(diào)味環(huán)節(jié):白糖、米醋、少許花椒和干辣椒,最后澆上一勺熱油,“刺啦”一聲,香氣四溢。這蘿卜丁金黃透亮,酸甜中帶著微辣,既解膩又開胃。許多老顧客都會特意囑咐:“多加點蘿卜??!”因為這小小的配料,讓整碗涼粉的味覺層次更加豐富。
周淑萍的調(diào)味臺上,擺放著十多個瓶瓶罐罐,每一個都有講究。蒜水要現(xiàn)搗現(xiàn)用,保持辛辣;香油要用小磨芝麻油,香氣純正;花生要手工炒制,酥脆可口。而她調(diào)配的辣椒油也很有特色。“辣椒要三種搭配:燈籠椒提香,朝天椒增辣,小米椒配色?!彼龑嵊途従彎苍诶苯访嫔?,用筷子輕輕攪拌,頓時香氣四溢。
“調(diào)味看似簡單,其實分寸很重要?!彼f,“酸要酸得開胃,辣要辣得舒服,麻要麻得恰到好處。每一種味道都要和諧,不能搶了涼粉的本味。”
女兒歸來,老味道的新生
看著母親日漸佝僂的背影,女兒譚舟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決定:“這手藝不能斷在我這一代?!?/p>
“舟舟刮涼粉”就來自譚舟的名字,她用年輕人的思路讓老手藝煥發(fā)新生。她開通了外賣平臺,還通過抖音展示刮涼粉的制作過程。她還創(chuàng)新推出了“刮涼粉套餐”,搭配麻辣燙和油炸貨,讓傳統(tǒng)的刮涼粉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的消費習(xí)慣。
“媽媽總說,味道是根,不能變?!弊T舟說,“但我可以讓更多人認(rèn)識這個根?!比缃瘢〉晟庠絹碓胶?,甚至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品嘗。
暮色漸濃,小店里的熱鬧才剛剛開始。老街坊坐在門口的小凳上,一邊吃粉一邊嘮家常;年輕人舉著手機拍照打卡,分享著這深巷里的美味。看著譚舟熟練地刮粉、調(diào)味,周淑萍眼里滿是欣慰:“這手藝,總算傳下去了?!?/p>
40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一碗看似簡單的刮涼粉,承載的是一個女人的堅韌,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一座城市的味覺記憶。而那特制的腐乳水和油蘿卜丁,就像周淑萍的人生,歷經(jīng)時光沉淀,愈發(fā)醇厚動人。
尋味線索
雨湖區(qū)白石后街四海賓館旁巷內(nèi)10米,有一間民房,“舟舟刮涼粉”就在這里。小店對面還有一個小型的水泥坪,擺放著一些看上去有些年頭的桌椅板凳。人均消費:20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