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君
9月29日,國慶前夕,東風猛士科技推出了猛士M817 Max+版,官方指導價36.99萬元。作為與華為深度合作的豪華智能越野SUV,這次的Max+版在續(xù)航上完成了關鍵補全,也讓“智能越野第一車”的定位更為清晰。
一臺更能跑的智能越野車
用戶對新能源越野車的擔憂無非三點:續(xù)航短、充電勤、戶外用電有限。Max+版正是針對這些痛點而來。它搭載50.4度寧德時代電池,在純電模式下可以跑到215公里,是目前越野車里“唯二”能突破200公里純電續(xù)航的車型。
對于日常通勤的人來說,這意味著一次充電足夠支撐一周上下班往返,既減少了頻繁找充電樁的煩惱,也能把每個月的用車成本壓下來。而在綜合續(xù)航上,Max+版達到了1365公里,已經超過了不少燃油SUV的加滿油行駛能力。官方舉的例子是“從北京到上海全程不補能”,雖然有點宣傳意味,但數據確實在同級里領先。
戶外用電自由
露營是新能源車的天然場景之一。Max+版支持最大6kW的對外放電功率,可以持續(xù)8小時。換句話說,從早上的咖啡機到晚上的投影儀,都能不間斷供電。對喜歡露營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便利,更是一種“戶外生活方式”的完整體驗。
“鐵血猛士”遇上“滿血華為”
智能化部分依舊是猛士系列的核心標簽。Max+版延續(xù)了與華為的深度綁定,搭載乾崑ADS 4(參數丨圖片)智駕、鴻蒙座艙5等全套方案,號稱“全球首款全棧華為越野SUV”。在實際體驗層面,ADS 4更像是城市通勤的利器,能解決高峰時段的跟車、變道、側方停車等場景。鴻蒙座艙則讓車機和手機無縫銜接,后排孩子喊一聲語音助手,也能直接觸發(fā)車機響應。
對于越野愛好者來說,底盤和動力才是硬實力。Max+版的底盤依舊延續(xù)了“磐石”架構,空氣懸架可升降,最小離地間隙達到333毫米,綜合功率505kW,扭矩848N·m,越野脫困的智能E鎖也在配置清單里。這些硬件讓它不僅在城市能開得輕松,在山地、沙漠、碎石路上也有足夠的通過力。
越野也要舒適
與傳統(tǒng)硬派越野車不同,猛士系列一直強調“智野合一”。Max+版延續(xù)了這一點。它有NAPPA真皮座椅,帶按摩、加熱和通風,配合丹拿18揚聲器音響和256色氛圍燈,讓越野不再是“苦行”,而是另一種移動的豪華生活。對用戶來說,這其實是新能源越野車和傳統(tǒng)越野車最大的分野——不再是“吃苦耐勞”,而是“既能翻山越嶺,又能舒服地躺平”。
智能越野的細分戰(zhàn)
從產品陣容來看,猛士已經有了Pro、Max和Max+三個版本,分別對應“入門即滿配”“豪華舒適”和“超長續(xù)航”。這種矩陣式打法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覆蓋從城市通勤、周邊露營到無人區(qū)穿越的全場景需求。
但行業(yè)層面來看,新能源越野車仍然是一個細分小眾市場。不同于新能源轎車和SUV的價格戰(zhàn),越野車更多的是品牌調性和用戶圈層的較量。猛士選擇把自己放在“智能越野第一車”的位置,用華為的智能和自身的硬派基因疊加,確實走出了一條差異化道路。
關鍵問題在于,36.99萬元的定價能不能讓更多用戶買單?對追求越野體驗的人來說,這是能和坦克、路虎等傳統(tǒng)選手直接比較的區(qū)間。而新能源的優(yōu)勢在于“通勤可用、越野可野”,Max+版在續(xù)航和用電上補全短板,確實有機會贏得一部分嘗鮮用戶。
猛士M817 Max+版是一臺典型的“加法車型”,把純電續(xù)航、綜合續(xù)航和用電能力拉到一個新高度,讓智能越野的標簽更落地。對東風猛士來說,這不僅是產品的豐富,更是品牌形象的鞏固。
新能源越野的市場還很小,但潛力不容忽視。對于那些既要在城市通勤,又想周末翻山越嶺,還希望露營時能帶齊一堆電器的人,Max+版可能就是一個既能“更城”,又能“更野”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