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郭邇
9月30日下午,“帶導盲犬夜爬泰山”當事人王營營發(fā)布視頻回應(yīng)網(wǎng)友質(zhì)疑,并講述了自己和導盲犬芬迪之間的故事。她說:“在生活當中我是它的媽媽,一點都沒有虐待它?!彼€表示,希望導盲犬大連基地能盡快公示芬迪的體檢報告和調(diào)查的進度,“希望芬迪能盡早回到我身邊”。
極目新聞此前報道,網(wǎng)友拍到有盲人穿著雨衣爬泰山,一手還牽著白色拉布拉多導盲犬。有網(wǎng)友認為,導盲犬陪爬泰山的行為很不可取。對此,9月18日,導盲犬大連基地在社交平臺發(fā)文稱,基地決定導盲犬芬迪暫停使用,將派專人專車接回基地。24日,該基地的上級單位大連市殘聯(lián)的工作人員則向記者表示,工作人員已到基地確認,導盲犬已經(jīng)接回基地。
王營營發(fā)布視頻回應(yīng)網(wǎng)友質(zhì)疑
就網(wǎng)友的質(zhì)疑,王營營一一進行回應(yīng)。她否認在爬泰山的過程中打了芬迪,“別說我不是故意的,就算是說我碰到他了,也是左右掃了它一下而已,我又不是真打它?!?/p>
對“沒有給芬迪喂水”的質(zhì)疑,王營營解釋,它工作的時候不可以給它喂水,在一些寬裕的地方讓它放松會喂水,平均一兩小時就喂一喂它,“我們?nèi)淌怯薪o芬迪喂水喂食的”。關(guān)于網(wǎng)友提出芬迪體形消瘦的問題,王營營也進行了回應(yīng)。她說,芬迪現(xiàn)在狀態(tài)正好,領(lǐng)回來它的時候還是胖的,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終于給它減下體重。她還表示,回來以后,帶它做了髖關(guān)節(jié)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專項體檢,“是非常健康的”。
王營營還介紹,芬迪非常喜歡出去玩,在爬泰山之前,她和芬迪也一起爬過香山和八達嶺長城,“它都很興奮”。
“芬妮已經(jīng)被基地接走了,這么多天沒有它,其實我挺不習慣的。”王營營說,希望基地能盡快公示它的體檢報告,希望芬迪能盡早回到她的身邊。“其實沒有它,我挺難過的,我們是有感情的,它就像我孩子一樣?!彼f。
王營營表示,這件事給工作的按摩店和同事帶來挺大的困擾,按摩店目前已經(jīng)關(guān)門停業(yè)?!拔椰F(xiàn)在很正式地跟店里提出辭職,希望大家能給同事一條活路,讓他們能繼續(xù)在這穩(wěn)定地工作?!彼f。
視頻最后,王營營說:“我們視障人群也想像普通人一樣,出去旅游,感受世界的美好。希望大家對我們能夠有更多一些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誤解和責難?!?/p>
極目新聞此前報道,鄭州市愛心導盲犬服務(wù)中心基地負責人關(guān)驪告訴記者:“我們絕對不建議在這種非常危險的情況下(雨夜爬泰山)使用導盲犬?!彼€表示,泰山太高了,臺階也很多,可能影響它的髖關(guān)節(jié)健康。
如何避免出現(xiàn)導盲犬被虐待的情況?關(guān)驪以其所在的中心舉例,中心會簽訂導盲犬相關(guān)使用協(xié)議,寫明不能溺愛和虐待導盲犬,并會進行暗訪,只要發(fā)現(xiàn)有虐待行為就會收回。
至30日晚,上述基地暫未公布接回導盲犬芬迪后的進一步進展。
延伸閱讀
一場被視為“虐狗”的攀登:盲人王營營,和她未登頂?shù)奶┥?/a>
失去導盲犬芬迪后,王營營又回到了沒有方向的世界。
她不得不重新適應(yīng)盲杖,走路比之前慢了,還總是磕碰到腳下的水泥墩,有次甚至撞到了電線桿的拉線上。
即便如此,9月22日這天,她也一直在外面奔走,找法律援助、接受媒體采訪——試圖在一片混沌的指責聲中,為自己找尋一個說話的縫隙。這一切的風波,都源于一周前那場17個小時的攀登。她和另一位全盲的同事,帶著芬迪,爬上了泰山。
9月22日,王營營在外出時撞上了電線桿的拉線 新京報記者 孫霖婧 攝
這本是她珍視的第一次遠征:泥土的氣息、瀑布的水流聲、陌生人的鼓勵,以及芬迪引領(lǐng)下每一步的踏實感。她夢想多年,精心準備,以為終于能觸摸“五岳獨尊”的巍峨。然而,這段旅程被切割、放大、重新解讀后,在網(wǎng)絡(luò)上演變成了一場指控“自私虐狗”的風暴。
善意與獵奇、鼓勵與質(zhì)疑,原本是她在生活中早已習慣的雜音。但這一次,聲音匯成了海嘯。質(zhì)疑從犬只福利升級為人身攻擊,從線上漫灌到線下,最終沖垮了她賴以生存的日常:陪伴兩年的芬迪被基地臨時接回,工作的按摩店在無盡的騷擾與舉報中被迫歇業(yè),她也因此提出了辭職。那位難得理解并接納她的老板,也只能在空蕩的店鋪里陷入沉默。
短短數(shù)日,王營營努力掙脫十幾年的自我封閉,才構(gòu)建起的尊嚴與獨立,伴隨著那扇剛剛敞開的世界之門,轟然關(guān)閉。那場泰山之行也因為行進緩慢,只到達了南天門,上面還有玉皇頂,但她的旅程,就此止步。
17小時的攀爬
王營營習慣把頭發(fā)梳成高馬尾,她37歲,經(jīng)常戴著一對金黃色的耳飾,在吉林老家時讓嫂子幫紋了灰色的眉毛,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請人幫忙在網(wǎng)上挑的、適合自己身形的款式。她的衣服不少,但身上這套已經(jīng)罕見地穿了將近一周,上面留下吃飯時不小心沾上的油漬,打破了她一直維持的體面和整潔。
這種反常,源于9月15日的泰山之行。
去泰山前,王營營對這座山的向往,來自他人之口和指尖觸摸拼湊的想象。
在視障文化博物館里,她曾仔細撫摸過山體模型,用觸覺感受的“陡峭”“險峻”,是她對山的最初認知。后來,她又從朋友和網(wǎng)絡(luò)音頻里聽到“五岳獨尊”“帝王封禪”之類的詞匯,想象中的泰山更莊嚴神圣了。
“一定要去爬一次,不爬的話是我一輩子的遺憾。”這個念頭愈發(fā)強烈,以至于當?shù)昀飪晌弧懊餮廴恕蓖律塘恐ヅ捞┥綍r,她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計劃,還成功動員了另一位全盲的同事。
接下來的日子,她在抖音上反復聽各種登山攻略。最終,盡管知道臺階會更多,他們還是選擇了相對安全、兩側(cè)有矮墻防護的紅門路線,“我是個大大咧咧的性格,心沒那么細,當時覺得人家老人孩子都能爬,那我也能爬。”
后來,兩位“明眼人”同事因故沒能成行。9月15日晚上7點,王營營和那位全盲同事一起,抵達泰山腳下。她記得,當時天空飄著雨,但她聽到周圍游客并不少。
登山開始了,她心情不錯,用自己的方式充分感受起這座名山。腳下的臺階讓她對“陡峭”有了實感,聽到有人談?wù)撃ρ率虝r,她就在心里勾勒那些文字的形狀。
一路上,她能分辨出泥土被浸潤后的氣味、旁邊草木散發(fā)出的清香。聽著水聲,想象著那是“一層一層的小瀑布”。這些都是與按摩店里截然不同的感官體驗——那里常年彌漫著藥油和消毒水的味道,耳朵里是早就聽膩了的背景音樂。
王營營左手握著導盲鞍的牽引繩,芬迪的專業(yè)與可靠是她全部的倚仗;右手握著登山杖,試探著前方的臺階。雨時大時小,打濕了芬迪的毛發(fā),緊緊貼在身上。
她的背上,是一個超過40斤重的登山包。除了她自己的簡單衣物和飲水,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芬迪:它的專用睡袋、清潔用的免洗液、折疊水盆、擦身體的大毛巾和專門擦拭爪子的小毛巾,還有用來補充體力的零食和肉干。
9月18日,王營營向記者展示她的登山包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那塊讓芬迪可以隨時趴下休息的防潮墊,捆在了背包最外面,方便隨時取用。攀登途中,她會在休息點購買礦泉水,冰鎮(zhèn)的留給自己,常溫的留給芬迪。大約每隔一小時,她就會取出那個折疊水盆,喂芬迪喝水。
在每個月僅有的3天假期里,她渴望多帶芬迪出來,和它一起分享這些美好的東西。站在某個開闊處,一陣山風吹來,她甚至會想起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她顯然無法“一覽”,但那種站在高處的心境,她覺得自己體會到了。
泰山景區(qū)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從紅門出發(fā)徒步到中天門再到南天門,全程大約8公里,約6700個臺階,整個過程正常人需要4~6小時左右。
但王營營說他們的攀登持續(xù)了17個小時,“這是因為每爬升一兩層高,我們就坐下歇歇,鋪開防潮墊,讓芬迪趴在上面恢復體力?!蹦菑垘Щ乇本┑膲|子上,還清晰地留著芬迪的腳印、毛發(fā),以及未干的雨水痕跡。
她不知道的是,兩個盲人帶著導盲犬爬山實在太過顯眼。這段她珍視的旅程,也進入了別人的鏡頭——一段芬迪在雨中濕透前行的視頻、一個她休息喝水而芬迪坐在旁邊的畫面、一瞬間登山杖揮向芬迪的影像……
最初的視頻是一位導游拍攝的。她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是在南天門下面的路段,遇到的王營營一行,“當時看他們爬泰山,覺得很不容易,所以拍下了一段視頻發(fā)在抖音。配的文案大概說的是盲人爬泰山很不容易,很勵志。”
但一段時間后,很多人來私聊、評論,說導盲犬不能爬泰山,她有些壓力,就把文案改了,“勵志的同時,一定要珍惜導盲犬資源,保護它不受傷害?!?/p>
視頻很快被風傳、剪切,變成從連續(xù)的、完整的17個小時中剝離出來的片段,這些連同她握著的手機,都將成為一場風暴的核心“證據(jù)”。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每一步,即將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在網(wǎng)絡(luò)空間被賦予了超出她想象的復雜含義。
“安全牢籠”
在芬迪到來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王營營的生活都被牢牢釘在“兩點一線”上:從宿舍到按摩店,再回到宿舍。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周而復始。
因為出行難題,按摩店的包吃包住是一份基于現(xiàn)實考量的“安穩(wěn)”。但時間久了,安穩(wěn)就成了一個“安全的牢籠”——她不敢走出去,外面那種很大程度上靠視覺經(jīng)驗設(shè)計、建立起來的世界,會讓她無所適從,還有置身于巨大未知中的恐懼感;她更怕路人的眼光,“總覺著走在路上所有人都盯著你,連盲杖都不好意思拿?!痹谒睦?,那根探路的棍子,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醒目記號。
必要的出門成了需要看人臉色的事。想買衣服,只能托朋友隨便帶一件;想買瓶洗發(fā)水,要等同事有空陪著去;就連洗澡,都得麻煩別人接送。后來,她干脆把自己關(guān)在宿舍里,哪怕放假,也寧愿躺一整天聽小說、電視劇,或者發(fā)呆。
“你想走出去,還得麻煩人,不如不出去。”那種深藏的自卑與敏感,把她與外界隔開。
王營營現(xiàn)在的雇主婁偉,也是一位視障人士,在開了快10年盲人按摩店后,總結(jié)出了盲人群體最大的特征:“封閉?!彼娺^一個員工,連續(xù)一個多月都不出門,哪怕是在陽光明媚的春日,“拽都拽不出去?!?/p>
但王營營又有些不同,她骨子里并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小時候,失明也阻止不了她像男孩子一樣爬樹、上房頂。在盲校時,周圍都是視障同學,她徹底放開,養(yǎng)成了風風火火的性格。
2006年中專畢業(yè)后,她和大部分全盲的同學一樣,進入按摩行業(yè),隨后輾轉(zhuǎn)在東北多地工作。這段時間,她似乎接受了命運——按摩店里的方寸之間才是盲人的世界,外面無論好壞,都是“明眼人”的,她可以路過,但無法停留。
但安于現(xiàn)狀的平靜之下,總有什么在硌著她。她說那是一種按捺不住的念頭,也是對更廣闊空間的模糊渴望。只是橫亙在面前的,是一道由隔閡和自卑共同筑起的高墻,它一度困住了她邁出第一步的所有勇氣。
最終,那份對“寬闊”的想象還是贏了。它推著她,作出了一個具體的決定:去大連。沒有別的原因,僅僅因為那里靠海?!按蠛?yīng)該是寬闊的”,她想象著,書上說藍色是純凈的,“和天空一樣。”
海風是吹到了,可待久了,熟悉的人一個個離開,憋悶感又圍攏上來。后來,她聽說北京的無障礙做得更好些,又決定動身。
“那時候想法可簡單了。”她笑著回憶,“找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既能賺錢還能當旅游?!彼⒅衅溉旱男畔?,一通通電話打過去詢問,最終成功應(yīng)聘上了北京的一家按摩店。
可顛簸到了北京,新鮮勁兒一過,她發(fā)現(xiàn)日子又繞回了老路。不過是換了個城市,從一張按摩床,換到另一張按摩床。那道無形的圍墻,似乎再一次加固了。
真正的轉(zhuǎn)機,是被“逼”出來的。在北京,她順利拿到了行醫(yī)資質(zhì),應(yīng)聘到了房山一家醫(yī)院的理療科。沒過多久,疫情來了,吃飯、取快遞都再無人可依仗,她只能拿起盲杖。
那段日子,她“逼著自己往前挪”,一個人去吃飯、趕公交,走得磕磕絆絆,跟著導航撞上過墻,問路時遭遇過冷眼。
有一次,她掉進了一個大坑,摔了一身泥,在坑里轉(zhuǎn)了大半天,也沒能走出去。在某個瞬間,她想象著自己的狼狽模樣,忽然想明白了什么,兀自笑出了聲。
“以前總在意別人咋看自己,那次想通了,不用在意那些,我又沒做錯什么?!?/p>
她開始主動“往外闖”,換了份市里的工作。下班后不再窩在宿舍,而是計劃著留出“找路的時間”,拿著盲杖去試聽古箏課。每周六上午休半天假,她會去附近的奧森公園參加跑團,哪怕往返要趕時間也樂意。她慢慢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能做的事,比想象中多?!?/p>
芬迪,我的眼
導盲犬芬迪的到來,更徹底地改變了她的生活。
十幾年前,王營營就夢想得到一只導盲犬,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愿。直到2018年,她再次申請,排了5年隊后,終于輪到自己。
9月19日,王營營帶著芬迪出門上廁所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為了去導盲犬基地接受40天培訓,她辭掉了醫(yī)院的體面工作。不過一切都值得,芬迪,這只當時3歲的拉布拉多犬,帶來的遠不止是出行安全。它極大拓寬了王營營的生活半徑,成了她的“眼睛”,讓她那些難以兌現(xiàn)的想法重新有了可能性。
最直接的改變是,她必須每天遛狗,“等于逼著自己動起來?!?/p>
店里的同事周明記得,平時上班之前、中午休息、晚飯時間以及下班后,都見過王營營遛狗?!胺业蟿倎淼昀锏臅r候比較胖,王營營就給它減肥,多遛多吃,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芬迪稱一稱體重?!?/p>
更深刻的變化發(fā)生在細微處:晚上睡覺,芬迪就在床邊不遠處,它均勻的呼吸聲替代了死寂,讓她感到踏實;有次深秋時節(jié),她在路邊等車,一陣涼風吹過,她蹲下來緊緊抱住芬迪,狗身上傳來的溫暖讓她眼眶發(fā)熱,“那種互相靠著的感覺,比任何安慰都管用?!?/p>
它甚至成了她的“社交搭子”,路人會因這只溫順的大狗主動搭訕,“真可愛?!币酝鶈柭窌r可能遭遇的沉默與尷尬,被自然的對話代替。
這給了她久違的底氣。“以前出門總小心翼翼,怕給別人添麻煩,現(xiàn)在帶著芬迪,哪怕在大樓里迷路,也只覺得是新體驗,很自由?!睍r間久了,只有和芬迪在一起時,她才覺得自己是一個完整的、能夠獨立掌控生活的人。
帶著芬迪找工作,她沒有任何挑剔的資本。在招聘群搜索著信息,她一個個打電話過去,不問待遇,唯一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接受導盲犬”。
王營營就是這樣遇到的老板婁偉。她記得第一次到店里,就聽到老板吹著口哨、發(fā)出 “嘬嘬嘬”的聲音逗芬迪玩兒。后來,婁偉會在王營營工作時向客人解釋,有一只導盲犬陪在旁邊,很乖很溫和,詢問客人是否介意。
王營營懸著的心,在這里踏實落地。這家小小的按摩店,成了她和芬迪意外的避風港。芬迪也很快成了“團寵”:后勤做飯的大姐會偶爾給它投喂一塊黃瓜或白菜葉,清新口氣、補充維生素;有時它擋在過道,年輕的員工會半開玩笑地說,“大哥,麻煩給讓個路唄”;隔壁店鋪的老板會在客流高峰時,主動過來帶它出去上廁所。
9月19日,芬迪躺在王營營腳邊睡覺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王營營每月5000多塊的工資,會拿出1000塊左右花在芬迪身上,為它買衣服、零食、玩具,還有一把戴在它脖子上的銀鎖。周明回憶,今年前段時間,王營營還向店長請假,帶芬迪去檢查,去年也是如此。
每個月僅有的三天假期,也變得如同珍寶。她帶著芬迪爬長城、爬香山,去北戴河和家人一起旅行。
她也開始認真地列一份愿望清單:帶芬迪去坐一趟郵輪——為此她甚至開始訓練它在特定袋子里上廁所;帶芬迪吃遍全國的美食……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第一次在她面前具體地展開。
而泰山之行,則是這份計劃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行。
“盲人爬什么山”
從泰山歸來,王營營背包里那張供芬迪休息的防潮墊,還沒來得及徹底清理。另一條平行的軌道上,一場審判已然就緒。
她登山的幾個片段被放在網(wǎng)上——芬迪雨中濕透的毛發(fā)成了“虐待”的證據(jù),她喝水而芬迪坐在一旁的瞬間被解讀為“漠不關(guān)心”,登山杖一次碰到芬迪的揮動更是被定義為“暴力”。
曾在大連導盲犬基地做過志愿者的網(wǎng)友小瑞,看到這些視頻后瞬間血壓飆升,心疼、氣憤涌上心頭。“我懂她想沖破缺陷、看廣闊世界的渴望,但芬迪不是工具。”
“雨天路滑,臺階又陡,那么高強度的攀爬,它的關(guān)節(jié)能受得住嗎?”更讓小瑞不能接受的是,在她看來,王營營明明可以找人陪爬,卻選擇了犧牲芬迪的健康,“她根本不珍惜芬迪?!?/p>
社交媒體上,小瑞的帖子獲得了2800多個贊,800多條評論。更多關(guān)于此事的評論不斷出現(xiàn),“該不該帶導盲犬爬山”“為什么不請一個領(lǐng)爬員”成為爭議焦點。
在國際導盲犬導師李苑甄看來,這些問題的答案,不能僅憑幾個網(wǎng)傳視頻片段就簡單判定。
她所在的基地,就沒有明確要求導盲犬不能爬山?!皫と郎角埃仨毺崆翱紤]犬只的年齡、身體健康狀況、是否有合理的休息安排,確認其是否經(jīng)過對應(yīng)的體能訓練。”李苑甄反復強調(diào),“導盲犬爬山”爭議的關(guān)鍵,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有沒有做好充分準備”。
對王營營來說,山洪般的質(zhì)疑涌來時,她感到的首先是一種不解和撕裂。
外界很難理解她對“完整”和“獨立”近乎執(zhí)拗的追求。對她而言,質(zhì)疑者提供的、看似更“合理”的選擇,恰恰觸碰了自己最敏感的神經(jīng)——“需要別人幫忙”的日常,是她付出巨大代價才掙脫的——那是一種因盲人身份而不得不“低三下四”求人,并被“特殊照顧”的不自在。
“被人領(lǐng)著,雙方都會拘謹”,那種感覺會時刻提醒著她的“不同”,而芬迪提供的,是“心安、自在、默契,以及完全信任的安全感”。
9月18日晚,芬迪與王營營在互動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她也堅定地認為,就像警犬、搜救犬一樣,“芬迪首先是工作犬,其次才是寵物,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是它的第一要職。”
對于網(wǎng)上每一個指控,她都有細節(jié)飽滿的解釋:關(guān)于淋雨,她認為山路險峻,強迫芬迪穿上它不習慣的雨衣,會影響工作狀態(tài);握著的手機不是在直播博流量,而是在聽軟件里關(guān)于沿途的講解;那段“打狗”視頻,她承認了自己的操作不規(guī)范,“是我以為芬迪當時分心了,用指令馴導它。只不過當時執(zhí)行手勢指令時,右手握著的登山杖誤碰到芬迪?!?/p>
王營營說,今年5月她曾在北京農(nóng)學院為芬迪體檢,檢查結(jié)果顯示一切正常,才帶芬迪去爬了泰山。返京后,她又帶芬迪到動物醫(yī)院檢查,兩張X片提示芬迪的髖關(guān)節(jié)稍有磨損,醫(yī)生說這是一只5歲拉布拉多犬的正常狀況。
她沒來得及解釋。這場原本基于對導盲犬的愛護,還算理性的討論,很快失控。
她的社交賬號被扒出,過往帶芬迪去海邊、爬長城的快樂記錄下,充滿了“虐狗”“虛偽”的謾罵。再往后,有人發(fā)起行動,呼吁大家集體致電導盲犬培訓基地,要求“強制接回芬迪”。
9月20日下午4點,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的兩名工作人員趕到北京,臨時帶走了芬迪。
“接回芬迪是針對這兩天網(wǎng)絡(luò)上發(fā)酵輿論的調(diào)查?!币幻ぷ魅藛T告訴新京報記者,“我們這幾天接到了很多電話,壓力很大。”
分別前,王營營蹲在路邊,抱著芬迪流淚,然后給工作人員深深地鞠了一躬,她害怕這是和芬迪的最后一面。
9月20日,王營營在路邊與芬迪告別 新京報記者 秦冰 攝
兩天后,她找出那根臨時的盲杖出門,在地上左右劃拉,不一會兒就在磕絆中被電瓶車軋壞。
很快,線上的暴力開始波及線下。有顧客上門,情緒激動地質(zhì)問婁偉:“芬迪都被接走了,為什么她還在這兒?”
“難道盲人連擁有正常生活的權(quán)利都沒有嗎?”婁偉曾試圖向客人解釋,但他發(fā)現(xiàn),這早已不是對一件事的爭論,而是有些人對盲人群體的不理解,甚至厭惡。
“盲人爬什么山?”在一條帖子的留言下,他看到這條評論獲得了高贊。
風波之后
惡意以超乎這群視障者想象的方式持續(xù)擴散。
店里的電話開始遭遇無休止的“轟炸”,一接通就掛斷。有人在大眾點評、美團的店鋪下留言:“這家店虐狗,以后別去了”,到后來評論越來越不堪入目。還有人偷拍店鋪付款碼,支付1分錢后,備注“虐待芬迪”。
一些會員過來要求退費。接著,按摩店不斷被投訴,婁偉每天應(yīng)對各個部門的調(diào)查,被迫準備各種材料,最后不勝其擾,只能關(guān)門歇業(yè)。
王營營不想連累老板,主動提出了辭職。短短一周,她幾乎失去了曾經(jīng)努力換來的一切——陪伴自己兩年的芬迪、安穩(wěn)的工作、一位理解自己的老板,還有看起來已經(jīng)走上正軌的生活。她曾付出極大的勇氣才走出按摩店大門,以及剛剛?cè)フJ識、感受世界后,想要與之產(chǎn)生連接的愿望,都被輕易奪走了。
9月22日,王營營在尋求法律援助 新京報記者 孫霖婧 攝
她甚至失去了容身之所。9月23日晚,王營營暫時離開了北京,回到吉林老家。
她向媽媽撒謊,說網(wǎng)上那個被罵得體無完膚的人不是自己,哥哥也在一旁默契地幫腔。他們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散步,王營營配合媽媽擺出各種拍照的姿勢,用手去觸摸冰涼的池水、粗糙的樹皮,還有柔軟的花草。在某個瞬間,她又覺得“世界還挺美好的”,這讓她一度打消了曾閃過的輕生念頭。
心里的不甘,還有對外界的微弱希望,又推著她,在老家只待一天后,又回了北京。
這幾天晚上,她躺在已經(jīng)閉店的按摩床上休息,或者借住在朋友家。白天,就又失去了方向。她去找了律師,這一次不是為了打官司、討公道,而是試圖發(fā)聲、澄清,讓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
至于以后,她不知道會怎樣,還能不能在這個行業(yè)里生存,又該如何謀生。
談到這些,她停頓了下,陷入悔恨,“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我一定不會去爬泰山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