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的時候,關于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做了一些修改,新規(guī)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決定》共2條,第一條是在普通簽證類別中新增K字簽證,發(fā)給入境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
第二條是規(guī)定申請K字簽證,應當符合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規(guī)定的外國青年科技人才的條件和要求,并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目前我國有C簽證,主要發(fā)給乘務、航空、航運任務的機組人員,乘務人員等,D簽證主要發(fā)給入境永久居留的人員。F簽證是針對入境從事交流、訪問、考察等活動的人員的。J簽證發(fā)給外國新聞機構的記者,L簽證是旅游簽證,M是貿易簽證,Q主要是中國人配偶在國外,來華團聚簽證,R給國家需要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
S簽證發(fā)給境內長期工作的外國人的家庭成員。X發(fā)給留學的外國人,Z發(fā)給境內工作的外國人。
新增了一類K簽證,網上的爭議很大,但是我看沒有必要。因為嚴格的國籍管理制度不是一個長期的制度,是二戰(zhàn)后才在各國興起的制度,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口可以自由在各國流動,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寫過一篇《我的叔叔于勒》,里面的于勒叔叔就在船上,在不同的國家務工。
十九世紀的中國華工可以自由到拉美務工,也可以去美國務工,甚至還有清朝農民去北海道種地,種的太好了,遠遠超過日本人,羞的日本天皇都要把他樹立為典型,激勵日本人種地這樣的稀奇事件。
移民管理制度的興起主要是伴隨各國日漸嚴格的統(tǒng)治搞起來的,主要目的一方面就是斷絕人才交流,隔絕文化,把人鎖死在自己的國內,另一方面是為了嚴防外國間諜活動。第三方面就是為了防止第三世界富起來。
在這個制度出現之前,一個地方的工資高,可以立馬吸引很多外國的人來這里務工,外國當地為了留下勞動者,必須要提高工資。
一個地方壓榨太狠,立馬會有大批人跑出,歐洲人就這樣大批涌入美洲。
過去四十年我們見多了進城務工的農民,也見多了越來越多人的城市化,這個過程也發(fā)生在世界各地。吸引外國科技人才來華,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畢竟我們不能閉關鎖國,真要閉關鎖國,那江浙滬也要搞禁止外地人落戶了,上海市的GDP完全夠發(fā)達國家的標準,這么搞一下,肯定是不好的。
上海人看外地人的態(tài)度和美國的白人看黑人的態(tài)度差不多,難道上海這樣的地域歧視是好的嗎?
上海人看外地人也是高犯罪率,也搶走了工作機會,也試圖拐走上海本地女人,這樣的排斥難道是好的嗎?
沒了外地人,上海就不是繁華的上海,因為外地來的人才在建設上海,是各路外地的好漢,把上海建設成了美好的大都會。招外國人才來華,本身不是問題。
問題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負責審批這個簽證的人的執(zhí)行,真的是帶來了外國的人才,還是帶來了什么別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