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津日報)
轉自:天津日報
“十年磨一劍,雙劍二十年。紅墻照碧水,青霜映紫電。書齋通田野,學海探神山。杏壇無窮業(yè),光華在明天?!弊蛱?,記者在正在布展中的天津大學馮驥才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門廳看到這幅字,正是馮驥才為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馮研院)建院20周年新寫的。其中,“雙劍”指的正是馮研院和博物館。
“我希望賦予博物館文化厚度”
馮驥才寫的“摯愛真善美,關切天地人”,掛在博物館門廳,也印在他心上?!拔蚁M谔旖虼髮W建設這樣一個博物館,獨特、精致、有深度,而且受學生歡迎。這是我的熱愛,也是我的使命。”馮驥才表示,因為熱愛,所以即便已經83歲仍然堅持工作,“每天夜里十二點多,我還要看工作人員給我發(fā)的工作進度。有時候,老伴兒還說我,你別回消息了,讓孩子們也早點睡。我的團隊很優(yōu)秀,我們都沒有功利的想法。這么拼命,就是因為熱愛。你要愛你的孩子,你肯定舍不得撒手不管?!?/p>
博物館的外部施工已經全部完成,目前正處于布展階段。大門口的雕塑《天馬》踏在一片草坪上,昂首揚尾,仿佛在說“歡迎你來探索這個神秘寶藏”。從大門進來,院內景象煥然一新,澄心池內,錦鯉游弋,水榭寬敞透亮,不銹鋼雕塑《李白》豪放飄逸。澄心池邊,《徐志摩》《老子》《神鞭》等雕塑線條流暢,神韻各異。陽光盒子里,雕塑《挑山工》正挑著擔子沿著臺階向上攀登……處處細節(jié)氤氳著人文氣息。
對于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博物館,馮驥才精益求精?!敖鹕囊旁诎咨纳厦妫@樣才好看?!痹诓┪镳^序廳,他看見展柜里的展品,讓工作人員調整位置,力求以最美姿態(tài)呈現。“其實我這不是一個博物館,而是一個博物館群,是‘學院博物館化’理念的具象化。我希望賦予博物館文化厚度?!彼芨吲d,能將自己的理想博物館揭開一角,讓記者來感受。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條美的長河”
當天,記者參觀了大體布展完工的“美的歷程”“海外名人手跡”展,“四駕馬車”展覽的繪畫、文學板塊,瑞安木活字印刷術非遺博物館。在“美的歷程”展廳,價值不菲的低反射玻璃,帶來的超清晰“無玻璃感”,讓一件件帶著歲月痕跡的雕塑,纖毫畢現地呈現在記者眼前,甚至連雕像的眼睫毛都能看清楚。為了盡可能讓人感受歷代雕塑之美,有些展品甚至采用了無展柜保護的“裸展”形式。遠古之渾樸天然、秦漢之大氣浪漫、南北朝之靈動飄逸、唐之雄強陽剛、宋之溫文爾雅、遼金元之剛勁俊健、明之敦厚內斂、清之精致繁華,這里仿佛一條流光溢彩、風情萬種的中華民族雕塑歷史長河,彰顯著中華民族文化斑斕的美及其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
“從美學角度看,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條美的長河,景象萬千,時而雄奇險峻,時而放弛飄逸,時而雍容沉靜,時而平和雋永。我們民族漫長的歷史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變化著的美的歷程。在各種藝術中,雕塑最能清晰地體現這種時代的美的嬗變。”馮驥才講述著“美的歷程”展覽的由來。他希望將這里打造成大學通識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鮮活課堂,學生們可以在這里感受中華民族美的誕生、各個時代的嬗變而產生的各自不同的美,從而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推開一扇汲取世界文明精華的窗口
“海外名人手跡”展是馮驥才精神世界的獨特一角,因為手跡是借助紙筆留下的心緒與情感,是人的生命痕跡,從中能感受到這些精彩生命的氣息。其中第一個展品與眾不同,是一個黑色小手提箱。原來,當年,馮驥才就是拎著它輾轉世界各國,將收集來的各種海外名人手跡帶回來?!澳切┰羁逃绊懭祟惿鐣奈膶W家、科學家、思想家、藝術家,不僅學識淵博、造詣高深,還眼界開闊、心靈豐富。”馮驥才希望通過這個展覽,為觀者推開一扇汲取世界文明精華的窗口,從而開闊視野和胸襟,“所以這個展覽,就是為了開闊學生的眼界、豐富他們的情感、提升他們的修養(yǎng),希望學生們在大學校園里不僅積累知識,還愛美、懂美,熱愛生活。”
“四駕馬車”展覽的繪畫、文學板塊匠心相連,呈現了馮驥才的生命史、文學世界和繪畫天地,特別是文學板塊,分為家世、生命長河、文學天津、版本·譯本、創(chuàng)作分期、代表作、系列專題展等,展出了馮驥才數十年寫作生涯中大量的版本、譯本、手稿、手繪、日記、手記、信札、作品首發(fā)報刊、照片等當代文學珍貴的史料、實物、音像資料。在某種意義上,這里堪稱一個當代文學和文化的活態(tài)現場。馮驥才的文學觀是:“記錄心靈的歷史和歷史的心靈,挖掘人性和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個性的語言與文本?!?/p>
“文學是綿延不斷的繪畫;繪畫是瞬息靜止的文學。書房是一個一己的世界,又是一個放得下整個世界的世界;畫室則如洞一樣私密,家一樣自由,神仙一樣神奇。”盡管他的“四駕馬車”皆有重要建樹,但馮驥才始終視文學為自己的主業(yè),將作家視為自己最重要的文化身份。在他看來,自己的繪畫是“散文化”的,而他為了文化遺產搶救工作甚至幾乎中斷文學創(chuàng)作,其實來自一種作家立場,而非學者立場。
每次走進天津大學校門,馮驥才都會想:“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為什么會在天津這片土地上誕生?為什么沒在別的地方誕生?這一定跟天津的獨特文化有關。更深刻的理由,還需要我們去探尋?!?/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