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這件“重量級”文物
不僅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
中外的密切交流
上面的兩句銘文更是我們的共同心愿
一起認識至正大銅鐘
△至正大銅鐘 東莞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
01
國泰民安的“硬核”祝福
這口銅鐘自元代鑄造,保存至今
鐘體完整,鐫制精良
最為引人注意的
則是四周間隔分布的銘文
其中兩句為“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這是我們始終不變的深深祝福
這口銅鐘是個兩米多的“大高個”
一米多的大口徑
重量大約有2500公斤
什么概念呢?
一般成年雌性亞洲象的體重是2000~3500公斤
感受一下這個“大塊頭”
△ 近距離感受一下
鐘體雖然巨大
但是絕對不會顯得粗重
自有精致的氣韻
線條流暢、圖飾簡潔
鐘面未見鑄接縫隙,可謂渾然一體
頂端的鐘鈕則是生動的蒲牢造型
在鐘身銘文上有一處
“鑄造匠人彭德明”的字樣
把工匠的名字刻在所鑄的器物上
反映了中國古代“物勒工名”的制度
通過“責(zé)任到人”來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監(jiān)督”
如果你去過收藏這口鐘的
東莞市博物館
對這口大銅鐘應(yīng)該有些印象
博物館標識就是以它為原型設(shè)計的
02
這口大銅鐘
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除了銘文
銅鐘所用材料
也是后世研究的焦點之一
據(jù)東莞市地方志《東莞市志》記載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伊朗友好代表團來華訪問時
提及東莞的這口鐘的用料中
有波斯人捐贈的原料
并特別說明這件史實在伊朗有記載
伊朗代表所說的原料叫“鍮”(tōu)
意為“直接得到的銅”
表示一種黃色有光澤的礦石
可以理解為黃銅礦或是純度較高的自然銅
銅鐘因此成為波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
與中國進行商貿(mào)往來、文化交流的
重要歷史見證
彰顯著通達四海的胸懷
03
文物中的美好寓意
你注意到了嗎?
許多文物中都有美好的寓意
比如這件景泰藍帶座臥象
寓意“太平有象”
象征著四海升平、吉祥安寧、五谷豐登
而織錦中一些“表白”可以說很直接了
比如“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讓我們有了一種與古人跨時空的對話
而在“望四海貴富壽為國慶”錦上
除了“360°全方位”祝福外
“國慶”的字樣也更顯應(yīng)景
鐘聲穿越數(shù)百年
歲月在變
我們的熱愛與祝愿不變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