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事,本不過是一場碰撞。車與車,人與人,大抵如此。
嘉興南湖法院的判決書下來了,薄薄的幾頁紙,卻比鋼鐵還沉。
阿茍作為原告向被告阿正索賠一萬有余,最終法院只認下一百余元的債。這其中的差額,竟比那摩托車與電動自行車之間的距離還要遙遠了。
阿茍索賠一萬有余,證據(jù)清單上列得分明:誤工費、修車費、醫(yī)療費、交通費,一筆一筆,算得極是精細。這般算計,倒叫人想起舊時的賬房先生,戴著玳瑁眼鏡,將算盤珠子撥得噼啪作響,一分一厘都不肯放過。
錢財之事,原是該算清楚的。但若算得太盡,未免就顯得局促了。人的格局,往往就在這些細微處見得分明。胸懷寬廣者,縱有損失,也只一笑置之;若是斤斤計較,分毫必爭,縱是得了錢財,卻失了氣度,反倒不美。
法院的判決也是妙極,那一萬余元的訴求,最終只認下一百余元。這其中的差距,豈止是銀錢數(shù)目?分明是兩種人生境界的寫照。
世間事,原來不必算得太盡。留幾分余地,存幾分寬厚,于己于人,都是一種解脫。
阿正看那訴狀上寫得密密麻麻,醫(yī)療費、維修費、交通費、誤工費,樣樣俱全。然而細看之下,那醫(yī)院的診斷書上不過寫著“軟組織挫傷”五個字,X光片照例是“未見明顯異?!绷鶄€字。醫(yī)生開了幾貼止痛的膏藥,本是仁術,卻不想成了索價的憑據(jù)。
據(jù)阿正說事故之后,自己和阿茍還有過一番爭吵。阿正說,對方說了許多不中聽的話,甚至以“看上去不像內出血”為幸,語帶譏諷。人的言語,有時比車輪更易傷人。肉體上的淤青終會消散,言語刻下的痕,卻未必能輕易褪去。
法院是明白的。那判決書上寫得好:“原告提供的醫(yī)療就診記錄不具有民事賠償證據(jù)效力”??梢娔琴N在身上的膏藥,未必真值這許多錢;那口中的疼痛,也未必真需這許多日的工歇。
我常想,人為何總喜將小事化大?或許是因為在這世上,許多人已習慣了將一切都折算成金錢。疼痛要折價,時間要折價,甚至連對他人的尊重,也要折價計算。卻不知在這折折算算之間,早已將自己的人格也折了進去。
那摩托車或許確有損壞,但據(jù)被告說,什么尾箱、車架,本非這次碰撞所致。這倒令我想起舊時的匠人,總是將新傷舊痕一并修補,索要工錢。如今這般做法,竟也用到了官司上。
法院的判決是公正的,只認那確鑿的損失,不認那虛浮的索求。一百余元,買得幾貼膏藥,也買得一次教訓。
只是我不知道,當一個人為了多得幾文錢,不惜在公堂之上夸大其詞,甚至口出惡言,他日夜深人靜時,可會撫摸自己的胸口,問一問那里可還安好?
物質的損失易補,心靈的殘缺難修。一場小事故,兩種人生。法院判得了銀錢的多寡,卻判不了人心的輕重。
車輪軋過的路,總會留下痕跡。人心經過的事,又何嘗不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