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渾,泥沙俱下,可兩岸百姓靠水吃水,一代代人也這么活下來了。話說清朝乾隆年間,河南開封府陳留縣有個張各莊,莊上有個后生叫張大膽。這人三十出頭,是個走街串巷的貨郎,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最煩那些老輩人傳下來的忌諱。
這年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張大膽剛從外鄉(xiāng)賣貨回來,路過村頭老槐樹,看見幾個老人正在燒紙錢。王老漢見他過來,忙招呼道:“大膽啊,今兒個是鬼門關(guān)大開的日子,陰間的鬼魂都回陽間收錢哩。你趕緊回家,在門口撒道灰線,免得野鬼跟進(jìn)去。”
張大膽哈哈一笑:“王老爹,您這都是老黃歷了!我走南闖北這些年,啥忌諱沒破過?不也好端端站在這兒么!”李婆婆插嘴道:“傻小子,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別的忌諱倒也罷了,唯獨這筷子不能立、夜里不吹口哨、路上紙錢不踩不忘,這三樣可是老祖宗血淚換來的教訓(xùn)??!”
張大膽不以為然,擺擺手就往家走。心里還嘀咕:這些老頑固,整天神神叨叨的。
回到家,媳婦王氏已經(jīng)備好了晚飯。桌上擺著一碟咸菜、幾個窩頭,還有一小碗難得見的炒雞蛋。張大膽走了一天,餓得前胸貼后背,一屁股坐下抓起筷子就要吃。
“等等,”王氏攔住他,“先給祖宗供一碗?!?/p>
張大膽皺皺眉,但還是等媳婦盛好飯擺在供桌上。看著那碗白米飯,他忽然想起老槐樹下那些人的話,心里冒出個念頭:我偏要試試立筷子能惹什么禍!他抽出一根筷子,往飯碗里一插,嘴里念叨:“我倒要看看,立根筷子能怎樣!”說來也怪,那筷子竟直愣愣立在飯中,不搖不晃。王氏正好轉(zhuǎn)身看見,嚇得臉都白了:“作死?。】旆畔?!老人說立筷子是召鬼問話的!”
張大膽心里也有些發(fā)毛,但嘴上還硬:“胡說八道!一根筷子能召來什么?”說著伸手要去拔那筷子。就在這時,忽然一陣陰風(fēng)穿堂而過,油燈忽明忽暗。供桌上的碗“啪嗒”一聲倒扣在桌上,立著的筷子滾落在地。王氏嚇得直哆嗦,張大膽也心里打鼓,但強(qiáng)作鎮(zhèn)定道:“一陣風(fēng)罷了,看把你嚇的?!闭f罷拾起筷子,三口兩口吃完了飯。
當(dāng)夜無事。張大膽心想:看吧,哪來的什么鬼怪?
誰知第二天一早,怪事就來了:張大膽照例挑著貨擔(dān)出門,剛走到村口,就看見一隊官差押著個人往縣衙方向去。被押的不是別人,正是村里有名的老實人趙老三。
“官爺,這是咋回事?”張大膽攔住問道。
為首的差役哼了一聲:“咋回事?趙老三昨夜殺了人!”
張大膽大吃一驚:“殺誰了?”
“殺了他東家劉財主!今早發(fā)現(xiàn)時,滿身是血倒在院里,兇器就是趙老三平日砍柴的斧頭!”
張大膽更覺奇怪了。趙老三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實人,劉財主雖然吝嗇,但對趙老三還算不錯,怎會無緣無故殺人?到了縣衙,縣太爺升堂問案。趙老三跪在堂下,渾身發(fā)抖,話都說不利索:“青天大老爺明鑒啊...小的昨夜確實去了東家院里,但、但不是殺人,是去還錢的...”
原來趙老三老母前些日子病了,找劉財主借了三兩銀子。昨夜湊夠了錢,趕在子時前送去——因為劉財主說過,七月十五鬼節(jié),他要在院里祭祖,睡得晚。
“小的進(jìn)去時,院里黑燈瞎火,叫了幾聲沒人應(yīng)。走到堂屋門口,就見東家躺在地上,滿身是血...小的嚇壞了,上前一探鼻息,已經(jīng)沒氣了...正不知如何是好,就聽門外有動靜,嚇得扔下錢袋就翻墻跑了...”
縣太爺一拍驚堂木:“胡說!既見人死了,為何不報官?分明是做賊心虛!來人吶,大刑伺候!”張大膽在堂外圍觀,心里咯噔一下。昨夜子時?那不正是自己立筷子的時候嗎?又想起那陣陰風(fēng)和打翻的碗,不禁后背發(fā)涼。
退堂后,張大膽悶悶不樂地往家走。路過劉財主家時,他忍不住湊近柵欄朝里望。院子已經(jīng)被官府查封,兩個差役守在門口。
“看什么看?命案現(xiàn)場,閑人免進(jìn)!”差役呵斥道。張大膽只好離開,心里卻總覺得這事蹊蹺。趙老三若真是兇手,為何還錢袋都落在現(xiàn)場?這不是自投羅網(wǎng)嗎?
回到家,王氏見他神色不對,問道:“當(dāng)家的,怎么了?”張大膽把公堂上的事一說,王氏臉色頓時變了:“莫不是...莫不是昨夜那立筷子惹的禍?老人說,鬼節(jié)立筷,會招來橫死鬼尋替身...那劉財主別是替你遭了災(zāi)吧?”張大膽一聽,頭皮發(fā)麻,但嘴上還是硬:“別瞎說!哪有這種事!”
是夜,張大膽翻來覆去睡不著。一閉眼就看見那根立在碗中的筷子。半夢半醒間,忽聽窗外有嗚咽聲。他悄悄起身,透過窗縫朝外看——月光下,隱約見個人影在院里徘徊,看身形像是劉財主!那人影頸間一道深痕,鮮血淋漓,雙手前伸,似在摸索什么。
張大膽嚇得魂飛魄散,連滾帶爬鉆回被窩,蒙頭直到天亮。
第二天,張大膽破天荒地去了村西頭的土地廟。廟里主持是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道士,人稱云陽子,年輕時游歷四方,見多識廣。聽張大膽支支吾吾講完立筷子和見鬼的事,老道士長嘆一聲:“你這禍闖得不小?。∑咴率骞黹T關(guān)開,萬鬼出行。你立筷問鬼,相當(dāng)于開了道門請鬼入室。那劉財主橫死,怨氣不散,這是找你求助來了。”
張大膽冷汗直冒:“那、那怎么辦?”
“亡羊補(bǔ)牢,為時未晚?!崩系朗空f,“橫死之鬼若能沉冤得雪,自會安息。你若真想補(bǔ)救,就該找出真兇。”
“可我怎么找真兇?官府都定案了!”
老道士沉吟片刻:“老人常說,鬼魂雖不能人言,但會以其他方式示警。你既被纏上,不妨今夜備些酒菜,焚香告罪,請他顯靈指明線索?!睆埓竽?yīng)q豫再三,一咬牙:“好!我就信您一回!”
當(dāng)夜子時,張大膽在院中擺上酒菜,焚香禱告:“劉財主,若您真是冤死的,就顯個靈,指條明路讓我為您申冤...”
話音剛落,又一陣陰風(fēng)起,香頭明明滅滅。供桌上的筷子“啪”地一聲立了起來,隨后指向西南方向。張大膽順著方向看去,那是劉財主家的位置。他大著膽子問:“您是要我去您家看看?”
筷子突然倒下,橫在碗上。
張大膽心里有了底,連夜翻墻進(jìn)了劉家院子。官府貼的封條還在,他悄悄撬開窗鉆了進(jìn)去。
屋里一片狼藉,地上還有暗紅的血跡。張大膽屏息凝神,四處查看。忽然,他注意到堂屋柱子上有幾道新鮮的抓痕,不高不低,正好齊肩處。抓痕很深,像是人臨死前掙扎時留下的。
張大膽心里一動,模仿掙扎的動作伸手比劃。不對啊,若是面朝下倒地,應(yīng)該抓地面才對;若是面朝上,又夠不著柱子...
他猛地抬頭——除非,兇手是從背后勒住劉財主,劉財主掙扎時手向后抓,才在柱子上留下抓痕!
趙老三是正面砍人,不可能留下這種痕跡。這兇手一定是從背后偷襲的!
張大膽又在墻角發(fā)現(xiàn)了幾片碎瓷片,像是摔碎的茶杯。他小心拾起一片,見瓷片上沾著些許白色粉末。正思索間,忽聽門外有腳步聲。張趕緊吹熄火折子,躲到屏風(fēng)后。
門吱呀一聲開了,溜進(jìn)個黑影。那黑影輕車熟路地摸到供桌下,窸窸窣窣掏著什么。
借著月光,張大膽看清了來人——竟是劉財主的侄子劉奎!這劉奎是鎮(zhèn)上有名的賭徒,欠了一屁股債。只見劉奎從供桌下摸出個小布包,揣進(jìn)懷里就要走。張大膽靈機(jī)一動,捏著嗓子幽幽道:“還得~好苦啊~~”
劉奎嚇得一哆嗦,猛回頭:“誰、誰在那兒?”
“我死得~好冤啊~~”張大膽繼續(xù)裝神弄鬼。
劉奎撲通跪地:“叔、叔父饒命!不、不是我要害您...是那毒藥劑量不夠,您沒斷氣,我、我才補(bǔ)了斧頭...”
張大膽心里一驚,果然有隱情!他繼續(xù)壓低聲音:“為何~害我~~”
劉奎磕頭如搗蒜:“侄兒欠了賭債,債主要剁手啊!知道您藏了一包金銀首飾在供桌下,就、就一時糊涂...那日聽說趙老三要來還錢,就在茶里下了藥,想嫁禍給他...叔父饒命??!”
藏在屏風(fēng)后的縣衙師爺和差役一擁而上,當(dāng)場拿住了劉奎。原來,張大膽白天就去找了師爺,說明了自己的打算。師爺雖然不信鬼神之說,但案件目前還沒有頭緒,只好將信將疑,決定連夜帶人來蹲守,沒想到真兇自投羅網(wǎng)。
案件水落石出。趙老三無罪釋放,劉奎被判斬刑。劉財主得以沉冤昭雪。
事后,張大膽再次來到土地廟感謝老道士。云陽子捋須道:“歷經(jīng)此事,你可知民間禁忌為何而來了?”張大膽鄭重地點點頭:“知道了。這些禁忌不是空穴來風(fēng),都是老祖宗用血淚換來的教訓(xùn),為的是讓后人避開災(zāi)禍。”老道士頷首:“正所謂‘敬鬼神而遠(yuǎn)之’,不是迷信,是對未知的敬畏。人有所畏,方能行有所止。”
從此,張大膽再也不笑別人迷信了。逢年過節(jié),該祭祖祭祖,該避諱避諱。他還把“立筷子招鬼”的經(jīng)歷講給孩子們聽,告誡他們:老祖宗傳下的規(guī)矩,可以不信,但不可不敬。這故事也在陳留縣傳開了,后來周邊地區(qū)都有了“鬼節(jié)不立筷”的忌諱。老人常說?。嚎曜右活^方一頭圓,象征天地;一雙七寸六分,代表七情六欲。這吃飯的家伙什,連通著人間鬼神,可不敢胡亂耍弄哩!
所以到現(xiàn)在,有些地方的老人吃完飯,還習(xí)慣把筷子平放碗上,絕不立插碗中——誰不怕一不小心,又打開了鬼門關(guān)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