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四年,我走不下去了?!?/p>
9 月底,一名印度留學(xué)生在 Reddit 發(fā)帖,題為《四年后離開加拿大——債臺高筑,無家可歸……求助》。
他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在加拿大待了四年后,我痛苦地決定離開。這個國家給了我希望,但我再也無法在這里安頓下來了。(我的簽證已經(jīng)過期,逃不掉了)事實上,我在印度已經(jīng)一無所有——沒家人,沒房子,沒工作,也沒支持系統(tǒng)。我的父母去世了,想象中的生活也不復(fù)存在了。
我深陷債務(wù)泥潭:我欠了$8000加元的加拿大信用卡債務(wù)(我無力償還)。我在印度也欠學(xué)生貸款(我會用我最后的積蓄先還這筆)。我感到崩潰、沮喪,徹底迷失了方向。我愛加拿大,但孤獨、經(jīng)濟壓力和不穩(wěn)定的生活讓我崩潰。
求助請問:如果我離開加拿大時信用卡債務(wù)未還,怎么辦?如果我回加拿大會不會有法律后果?這會對我在印度的生活造成影響嗎?加拿大的銀行/催收人員會在跨國追究我的責(zé)任嗎?有人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是如何應(yīng)對的?我知道逃債并非理想狀態(tài),但我沒收入,也沒辦法還債。我不想聽人批評,只想聽聽那些理解我的人的真心建議。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jié)局。加拿大曾是我的夢想,但有時生活會逼你放手?!?/p>
帖子一經(jīng)博主 @Shazi 轉(zhuǎn)發(fā)到 X 平臺,迅速引爆輿論,瀏覽量超 20 萬。
X
有人勸慰:“早點回去吧,沒人會追究?!?/p>
有人冷漠:“可憐的混蛋?!?/p>
有人憤怒:“這就是個騙局。印度人來到這里,欠債累累,然后逃回自己的國家,留下真正的加拿大人來為他們欠下的債買單?!?/p>
原本只是個人的經(jīng)濟困境,卻點燃了加拿大社會對 留學(xué)生群體、金融體系漏洞、國家移民政策的多重情緒。
1
加拿大人憤怒的背后
在數(shù)千條評論中,有的直白到刺眼:
“我認識的印度人都在笑,他們會欠下很多債,然后把車停在機場走人?!?/p>
“你們的債務(wù)最終將由我們納稅人來償還,就像你們剛來時領(lǐng)到的所有免費救濟一樣?!?/p>
還有人冷嘲熱諷:“等著吧,他們會在印度接到催債電話,就像我們天天接到印度口音的詐騙電話一樣?!?/p>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fēng)。早前,就有印度人在 TikTok 上公開教大家“領(lǐng)完政府補貼就回國”,有人在離境前套取現(xiàn)金。這種 “欠債走人” 的做法,不僅讓加拿大本地人感覺自己成了冤大頭,也撕開了制度上的裂縫。
那印度留學(xué)生欠下的 8000 加元,會不會真的追到印度?
根據(jù)加拿大司法部門:債務(wù)追討屬于民事糾紛,政府不會直接介入。債權(quán)人可以起訴,申請扣押工資、凍結(jié)賬戶,但這只適用于加拿大境內(nèi)。
加拿大與印度沒有直接司法互助協(xié)議。理論上可以找國際催收公司,或去印度法院起訴,但成本高昂、難度巨大。換句話說,他很可能安然無恙。
Gov of Canada
除非涉及欺詐、惡意欠款,才會影響未來的簽證和入境。否則,多半就是一場爛尾的債務(wù)。
加拿大的移民體系因此背負罵名:“本地年輕人欠債跑不掉,留學(xué)生卻能拍拍屁股走人。”
2
制度裂縫:從加拿大到歐美的印度潮
故事講到這里,本來只是加拿大的煩心事,但也讓人想到了最近另外的一個重要消息。
10 月 1 日起,中國將正式實施全新的 K 字簽證。定位是“吸引外國青年科技人才”,最大亮點是:不需要中國境內(nèi)的邀請或聘用合同,申請人可以憑自身條件直接來華。換句話說:門檻更低、流程更快。
這個消息在國內(nèi)并沒掀起太大波瀾。可是在印度,卻炸開了鍋。被媒體直接稱它為 “中國版 H-1B”。
圖源:timesofindia
要理解為什么印度媒體如此敏感,必須先看看他們在其他國家“用透”簽證的歷史。
在美國,H-1B 簽證本是科技精英的通行證。理論上,硅谷要引進的是“頂尖工程師”、“稀缺科學(xué)家”。
圖源:times
然而現(xiàn)實呢?根據(jù)美國移民局的數(shù)據(jù),2024 財年,印度人占了 71% 的 H-1B 配額。一大批印度外包公司——Infosys、Wipro、TCS——專門研究“簽證套利”:他們會在內(nèi)部動員數(shù)千名員工同時遞交申請,利用“一人多抽”的策略提高中簽率。
圖源:U.S Immigration
中簽后,真正的人才不一定留下來,而是被派去美國客戶公司做外包項目。美國本土程序員抱怨:“這不是人才流動,這是批發(fā)式勞工派遣?!?/p>
美國國會多次開聽證會,直指 “H-1B 已被印度人濫用”。一些科技公司甚至公開承認,自己被迫依賴印度外包商,因為他們控制了簽證配額。
于是,“高端人才簽證”變成了“低價勞動力輸入”,連川普時期的移民顧問都說過一句狠話:“H-1B 不是人才通道,是印度外包的提款機?!?/p>
圖源:canada.express
在加拿大,情況同樣??焖偻ǖ溃‥xpress Entry)技術(shù)移民,原本要吸引全球各地的高技能人才,結(jié)果印度人占比長期保持在 40% 以上。
2024 年,加拿大的國際學(xué)生中,印度人突破 30 萬,是所有留學(xué)生的三分之一。
圖源:qqnews
大量印度學(xué)生不僅沖擊了教育體系,也讓本地住房、就業(yè)市場吃緊。溫哥華和多倫多房租暴漲,一部分原因正是留學(xué)生需求激增,而其中印度群體占了頭部。
圖源:psw
在英國,印度留學(xué)生更是超過了中國學(xué)生,成為最大留學(xué)生群體。英國的畢業(yè)生簽證,被印度學(xué)生戲稱為“穩(wěn)賺不賠的回本票”。
圖源:x.com
再往歐洲大陸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幾乎每一條熱門移民路徑,都能看到印度人迅速成群結(jié)隊。巴黎街頭的印度外賣騎手,羅馬郊區(qū)的印度雜貨鋪,構(gòu)成了“看得見的印度化”。他們的優(yōu)勢不僅是語言和人口基數(shù),更是集體行動的高效:一旦政策放松,他們就能形成規(guī)模效應(yīng),迅速改變一個國家的移民格局。
有人諷刺說:“印度人對于簽證的敏感度,就像資本家對于套利的嗅覺?!蹦呐轮皇且粋€細微的政策縫隙,都能立刻被他們研究透、用到極致。特點非常鮮明:哪里有政策窗口,哪里就有龐大的印度流入。
他們把簽證當成 職業(yè)跳板:先留下幾年,攢履歷,再謀綠卡;或者利用補貼、工簽家屬政策,把成本降到最低。
3
K 簽證會不會“印度化”?
回到中國的 K 簽證。它的初衷很清晰:吸引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推動科研和創(chuàng)新。
那么,如何界定“青年科技人才”?這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了。
圖源:timesofindia
不管如何,在部分印度人的眼中,這無疑是一扇“新門”。
圖源:timesofindia
加拿大人憤怒的不是 8000 加元,而是“不公平”;中國人擔心的同樣也是這個。
在全球化的簽證游戲里,個人的夢想、國家的政策、社會的承受力,總是糾纏在一起。加拿大人罵罵咧咧,留學(xué)生落荒而逃,唯一能做的,或許是:在吸引全球人才的同時,守住制度的底線,守住公平的天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