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隆冬的冀南大地,朔風卷著雪粒抽打在殘破的村落間,一場突如其來的噩耗如冰錐般刺穿了抗日軍民的心臟 —— 八路軍冀魯邊區(qū)抗日武裝的杰出領導者楊靖遠,在與反動地主武裝的戰(zhàn)斗中被俘,竟被兇殘的地主孫仲文用鍘刀活活殺害,遺體更被懸掛示眾,壯烈犧牲時年僅 39 歲。這段被戰(zhàn)火掩埋的悲壯往事,至今讀來仍令人血脈僨張,英雄的熱血與叛徒的猙獰,在冀魯邊區(qū)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幕震撼人心的抗戰(zhàn)悲歌。
1938 年的冀魯邊區(qū)(今河北、山東交界地帶),是日軍鐵蹄反復踐踏的淪陷區(qū),也是國共兩黨及各類地方武裝犬牙交錯的復雜戰(zhàn)場。在鹽山、慶云一帶,地主孫仲文憑借家族勢力糾集地痞流氓,拼湊起一支數(shù)百人的私人武裝 “民團”。起初,這支武裝打著 “保境安民” 的旗號,實則在日軍、八路軍與國民黨頑軍之間投機鉆營。孫仲文其人,肥頭大耳,慣會見風使舵,眼看日軍占據(jù)縣城,便暗中與日偽勢力眉來眼去;又因忌憚八路軍在群眾中的威望,表面上也曾對抗日武裝虛與委蛇。
當時的冀魯邊區(qū),八路軍 115 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蕭華的率領下正大力開辟根據(jù)地,而國民黨頑固派也妄圖在此擴張勢力。孫仲文的武裝成了雙方爭取的對象 —— 誰能將其納入麾下,誰就能在這片鹽堿荒灘上獲得更多籌碼。孫仲文深諳 “待價而沽” 的門道,他一邊接受八路軍 “共同抗日” 的倡議,一邊又與國民黨特務暗中勾結,在兩面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38 年 10 月,為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抗日力量,蕭華派楊靖遠前往孫仲文的老巢 —— 鹽山縣孫八里村談判。楊靖遠是陜西榆林人,早年投身革命,曾在西北軍中從事兵運工作,1937 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赴冀魯邊區(qū)組織抗日武裝,因作戰(zhàn)勇猛、善于做群眾工作,很快成為邊區(qū)軍民愛戴的領導人,時任冀魯邊區(qū)抗日游擊司令部副司令員。
談判桌上,孫仲文擺下酒席,滿臉堆笑:“楊司令大駕光臨,孫某不勝榮幸!我這民團雖是鄉(xiāng)勇,可也是盼著打鬼子的!” 楊靖遠開門見山:“孫先生,如今國土淪喪,民族危亡,唯有國共合作、全民抗戰(zhàn)才有出路。你我同處一方,當攜手御侮,何必龜縮一隅?” 孫仲文拍著胸脯保證:“抗日是大事,孫某明白!只要八路軍不奪我地盤,咱們井水不犯河水,我絕不拖后腿!”
然而,楊靖遠剛離開,國民黨特務就帶著 “河北省保安司令” 的委任狀找上門來。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下,孫仲文立刻撕下偽裝,公開宣布投靠國民黨,隨即調轉槍口,襲擊八路軍的交通站,抓捕抗日干部,甚至將被俘的八路軍戰(zhàn)士活埋,反動氣焰極其囂張。12 月,楊靖遠率部對孫仲文的武裝發(fā)起進攻,試圖清除這一抗日障礙。激戰(zhàn)中,因叛徒出賣,楊靖遠不幸被俘。
孫仲文抓到楊靖遠后,為向國民黨邀功,竟做出了令人發(fā)指的暴行。他命人將楊靖遠押至村頭的打谷場,當眾喝問:“你降不降?不降就鍘了你!” 楊靖遠怒目圓睜,厲聲痛斥:“孫仲文!你這漢奸走狗,甘當日本人的奴才,背叛民族,必遭天誅地滅!我楊靖遠生為抗日人,死為抗日鬼,要殺要剮隨你便,想讓我投降,癡心妄想!”
惱羞成怒的孫仲文揮手示意,幾個兇神惡煞的打手將楊靖遠按在鍘刀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楊靖遠用盡全身力氣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抗日救國萬歲!” 罪惡的鍘刀落下,英雄的身軀被殘忍地鍘成三段。更令人發(fā)指的是,孫仲文竟命人將楊靖遠的遺體懸掛在村口的老槐樹上,妄圖以此恐嚇抗日軍民。
冀南軍區(qū)指揮部內,當通訊員哭著報告楊靖遠犧牲的噩耗時,年僅 22 歲的蕭華司令員猛地站起身,眼中迸射著怒火。他一拳砸在桌上,茶杯震落在地,厲聲下令:“全體集合!給我把孫仲文的老巢端了,為楊靖遠同志報仇!”
1938 年 12 月下旬,蕭華親率八路軍主力部隊,配合地方抗日武裝,對孫仲文盤踞的孫八里村發(fā)起猛攻。這支由地痞流氓組成的反動武裝不堪一擊,八路軍戰(zhàn)士懷著為戰(zhàn)友復仇的怒火,如潮水般沖進村子,不到一小時就將其徹底殲滅。孫仲文在混亂中被八路軍戰(zhàn)士一槍擊斃,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戰(zhàn)后,冀魯邊區(qū)軍民為楊靖遠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鹽山、慶云等地的百姓自發(fā)趕來,抬著寫有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的挽聯(lián),含淚送別這位為民族解放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英雄。一位老大娘撫摸著楊靖遠的遺像,泣不成聲:“楊司令是為咱老百姓死的,咱們世世代代都不能忘了他!”
楊靖遠的犧牲,是冀魯邊區(qū)抗戰(zhàn)史上的一大損失,但他用生命踐行了 “為民族解放奮斗到底” 的誓言。這位曾在西北軍中叱咤風云的硬漢,在冀魯邊區(qū)的土地上播撒下抗日的火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為民族的獨立而吶喊。他的事跡很快傳遍華北抗日根據(jù)地,激勵著更多熱血青年投身抗戰(zhàn)洪流。
新中國成立后,鹽山縣政府在楊靖遠犧牲的地方修建了紀念碑,碑文中寫道:“靖遠同志,為民族解放,為抗擊日寇,壯烈犧牲,其精神永垂不朽!” 如今,雖然硝煙早已散盡,但英雄的故事仍在冀魯邊區(qū)流傳,那把鍘刀下的忠魂,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照亮著后人前行的道路。
回望 1938 年的那個寒冬,楊靖遠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民族氣節(jié) —— 在叛徒的鍘刀面前,他挺直的脊梁比太行山更巍峨;在侵略者的鐵蹄下,他流淌的鮮血比抗日的火焰更熾熱。當我們今天享受和平的時候,絕不能忘記那些倒在黎明前的英雄,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