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柏林, 陽光透過云層, 柔和地灑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的玻璃幕墻上 。 在這座連接中德文化的橋梁內(nèi),一段關(guān)于勇氣、人道 主義 與和平的記憶正被喚醒。當(dāng)?shù)貢r間 9月29日上午10時30分 ,《 世界記憶 和平愿景 ——約翰·拉貝等德國人士見證的南京大屠殺 》 主題展覽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展廳 開展 。當(dāng)時光的指針指向這個難忘的時刻,兩個民族共同書寫的人道主義篇章在展廳內(nèi)熠熠生輝。
本次展覽共展出110余幅珍貴歷史圖片、22件(套)實物展品,并配有視頻、音頻資料及2處場景互動裝置。通過“二戰(zhàn)中的南京大屠殺暴行”“人道主義救援”“維護和平的共同愿景”三部分,展覽生動再現(xiàn)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講述德國友人約翰·拉貝、卡爾·京特等親歷者的人道主義行動,呼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
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何文波在致辭中指出:“紀(jì)念這段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回望,而是通過文化與記憶的橋梁,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讀懂中國人民在侵略戰(zhàn)爭中承受的苦難、對和平的執(zhí)著堅守,以及人類在面對共同邪惡時的正義共鳴,從而凝聚起超越時空的精神共識?!?/p>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楊琤琤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始終沒有忘記拉貝先生對生命的大愛和對和平的追求,與拉貝家族的情誼跨越百年延續(xù)至今。和平來之不易,歷史不容忘記,應(yīng)共同銘記歷史,攜手面向未來,做正確歷史記憶和人類良知的守護者,做友誼與合作的推動者,使和平與正義的薪火代代相傳?!?/p>
國際友人約翰·拉貝的曾外孫克里斯托夫·賴因哈特在致辭中動情地回顧了家族記憶和他的尋根之旅。他回憶了曾外祖父被蓋世太保帶走審訊的往事,也見證了家人為公布塵封60年的日記而打破沉默。多年來,他并未真正理解曾外祖父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直到親赴南京,在紀(jì)念館里,在南京的舊居門前,他才終于找回生命中缺失的拼圖。他親眼看到、聽到、感到中國人民將約翰·拉貝視為親人,這份銘記,是對歷史最好的告慰,大愛從未被遺忘。
開幕式上,在“南京市民的感恩與拉貝家族的回響”環(huán)節(ji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館長周峰向克里斯托夫·賴因哈特贈送中國國家檔案局主編、國家記憶與國際和平研究院出品的《拉貝日記》全譯本《拉貝日記:敵機飛臨南京》,象征著南京人民對拉貝家族跨越時空的感恩之情。賴因哈特先生向紀(jì)念館贈送了有關(guān)約翰·拉貝的歷史和紀(jì)念資料。
出席展覽開幕式的還有,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前總書記、國務(wù)委員會前主席埃貢·克倫茨,柏林東方出版社社長弗蘭克·舒曼,德國柏林普魯士協(xié)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柏林報》出版人霍爾格·弗里德里希,歷史學(xué)家、前東德統(tǒng)一社會黨中央檔案館館長英格·帕爾東,路德維希菲爾德市德中友好協(xié)會主席佩特拉·萊曼,前德國外交官兼駐上??傤I(lǐng)事、同濟大學(xué)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沃爾夫?qū)ち_爾,德國作家、畫家沃爾夫勒姆·維克特。
在展覽留言區(qū),德國柏林普魯士協(xié)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寫道:“莊嚴紀(jì)念這位偉大的中國友人,這位為中國人民、全人類及和平事業(yè)作出不朽貢獻的英雄——約翰·拉貝?!钡聡榜v華大使埃爾溫·維克特曾為《拉貝日記》的出版牽線搭橋。他的兒子沃爾弗拉姆·維克特表示,日記的出版讓南京大屠殺和當(dāng)時的國際人道救助行動重新進入公眾視野并引發(fā)討論,也提醒人們銘記歷史、以史為鑒。
德國柏林普魯士協(xié)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撰寫留言
本次展覽由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指導(dǎo),中國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五洲傳播中心承辦。
·編 輯:李雪琦
·審 校:李 凌 潘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