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農歷八月初六,街上月餅攤多了,中秋要到了。
老輩人嘴里有句農諺:“八月初六陰,大伙吃不飽?!标幊脸恋奶?,擱過去可不是啥好兆頭。農耕時候沒水庫沒大棚,雨水全憑老天爺給。
八月初六要是陰著,老輩人就犯愁——明年莊稼怕缺水。另一句農諺更讓人歡喜:“八月初六晴,農夫笑哈哈。
”大晴天曬得人暖乎乎,老輩人就拍腿樂——明年雨水該足了。我老家張大爺總說,他年輕那會,八月初六晴,第二年玉米能多打半車。
可現(xiàn)在跟過去不一樣了,機井能抽水,大棚能擋雨。前年老李家地里八月初六陰了整宿,人家開著水泵澆了三天,玉米照樣壓彎稈。
但農諺真就沒用了?
去年鄰縣遇怪事——八月初六陰,接著倆月沒雨。沒澆上水的地塊,小麥出苗率不到六成,減產近三成。您說這農諺是湊巧,還是真有門道?
有人說現(xiàn)在科技強,農諺該扔了;有人說老理兒是寶,得留著。
我覺著吧,農諺像老輩人的“天氣預報本”,記著多年的經驗。就像咱做飯,老菜譜不一定頓頓用,可遇上生手,照著炒總錯不了。明兒要去地里轉,我還得瞅瞅天——八月初六的云,到底啥樣。
您那今兒是陰是晴?
留言說說,咱一塊嘮嘮這農諺準不準。
得說句實在話:農諺是經驗,收成還得看天看技術,可老理兒里的智慧,丟了怪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