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李思輝 付宸旭
近日,伊拉克摩蘇爾大學藥學院院長亞西爾·法克里·穆斯塔法(Yasser Fakri Mustafa)正卷入一場風暴的中心。
這位曾年產120篇論文的“高產學者”,如今卻被發(fā)現(xiàn)與論文工廠關系密切,遭到愛思唯爾、施普林格·自然等出版集團的連續(xù)撤稿。
亞西爾?法克里?穆斯塔法(Yasser Fakri Mustafa)
1
從“高產學者”到“撤稿大戶”
穆斯塔法的身份頗為顯赫:他不僅是伊拉克知名學府摩蘇爾大學藥學院的院長,同時還擔任《伊拉克藥學雜志》的主編。與此同時,他的學術產出卻呈現(xiàn)出令人費解的突變。
根據(jù)一個研究數(shù)據(jù)庫的記錄,在2008年至2019年的12年間,他每年最多發(fā)表一兩篇論文,甚至整年沒有任何產出。然而,自2020年起,其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開始急劇攀升,并在2022年達到驚人的120篇——這意味著平均每3天就有一篇他署名的論文問世。這種違背常理的“高產”模式,引起了學術圈內人士的質疑。
質疑很快得到驗證。自2022年起,多家國際學術出版商開始陸續(xù)撤回他發(fā)表的論文。截至目前,他名下已被撤稿的論文數(shù)量至少達到16篇,且另有81篇論文在學術討論網站PubPeer上被公開標記存在問題,預示著未來可能有更多論文被撤。
根據(jù)撤稿通知,其問題涉及學術研究的核心倫理禁區(qū),包括操縱作者身份——在論文修訂過程中添加與研究貢獻不符的作者;操縱同行評審——讓與作者存在利益關聯(lián)的“友好審稿人”審稿,以操控發(fā)表流程;無法按要求提供原始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重復使用倫理批準號等。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學術出版的基本規(guī)范。
面對指控,穆斯塔法及其所在機構試圖淡化問題的嚴重性。在回應質詢時,穆斯塔法選擇性地聚焦于3篇由Frontiers出版社撤回的論文,因為這些撤稿通知除聲明調查發(fā)現(xiàn)“嚴重違反了我們的作者政策和出版?zhèn)惱怼蓖?,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細節(jié)。
他聲稱這些撤稿“完全是出于與作者順序相關的行政和程序問題”,并堅決否認存在任何學術不端、數(shù)據(jù)偽造、剽竊或倫理違規(guī)。
他還強調,其研究的“方法論、結果和結論仍然有效且科學可靠”。伊拉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部發(fā)言人海德爾·杰瓦德·阿巴迪(Haider Al-Aboudi)也公開聲援,稱摩蘇爾大學的撤稿事件源于“程序原因”,而非“研究誠信或倫理問題”。
然而,這種歸咎于“程序問題”的解釋,與其他出版商詳盡的撤稿聲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為這場風波留下了更多的懸念。
2
論文工廠疑云
穆斯塔法論文產量異常暴增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運作機制?答案指向了全球學術界的一大毒瘤——論文工廠。
2022年,穆斯塔法論文產量達到頂峰。同年,獨立學術偵探尼克·懷斯(Nick Wise)和亞歷山大·馬加津諾夫(Alexander Magazinov)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首次將其與“作者身份買賣網絡”聯(lián)系起來。這兩位學術偵探通過細致調查發(fā)現(xiàn),穆斯塔法與一些國際合著者共同發(fā)表的數(shù)篇論文,與多個網站上明碼標價出售論文的廣告完全吻合。
他們順藤摸瓜,追蹤到一個位于拉脫維亞的網站。該網站被確認為一個運營中的“論文工廠”。他們將在該網站發(fā)布的廣告中出現(xiàn)的論文與已發(fā)表的論文進行比對,并在PubPeer上公開了他們的發(fā)現(xiàn)。
一份在線的文檔列表詳細記錄了與這個論文工廠網站廣告相匹配的已發(fā)表論文,其中就包含了數(shù)篇穆斯塔法尚未被撤稿的論文。
此事件中最確鑿的證據(jù),來自一篇已被愛思唯爾撤回的論文。該論文的撤稿通知直接關聯(lián)了一則PubPeer上的帖子。該帖子展示了一則Facebook廣告,公開出售該論文。
撤稿通知揭示了論文工廠操作的“標準流程”:該研究最初由伊朗的一位作者單獨投稿,而在修改階段,穆斯塔法和其他幾位作者被添加進作者列表。
這場丑聞可能牽扯到伊拉克學術界的更高層級。在穆斯塔法被撤稿論文的合著者名單中,出現(xiàn)了至少兩位伊拉克大學的前校長。其中一位前校長在2023年有一篇論文撤稿,原因是操縱作者身份和同行評審。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曾有撤稿記錄的學者,如今正擔任伊拉克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部下屬的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的主席。
3
乏力的監(jiān)督措施
面對如此嚴重的指控和證據(jù),各相關方的回應顯得參差不齊,甚至矛盾重重。
一方面,出版界的反應存在較大差異。除Frontiers出版社提供的撤稿信息以外,其他出版商對穆斯塔法的撤稿論文都提供了詳細信息。
例如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一家期刊指出:“作者未能按編輯要求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此外,作者未能提供在本研究開始前已獲得倫理批準的文件證明。本文中所述的倫理批準號似乎與部分作者先前發(fā)表文章中的某個倫理批準號相同?!?/p>
穆斯塔法本人僅選擇性地回應了相關撤稿通知,其所在的摩蘇爾大學也未回復多次置評請求。而他給出的“程序問題”論調,與出版商詳盡的違規(guī)描述構成了巨大反差,難以令人信服。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撤稿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但穆斯塔法的論文依舊在源源不斷地出版。
另一方面,各出版商在調查透明度方面也各不相同。Frontiers出版社宣稱已結束對穆斯塔法的調查,但以保密為由,拒絕透露其發(fā)現(xiàn)的“倫理和作者身份違規(guī)”的具體細節(jié)。
僅有一位出版社發(fā)言人表示:“當調查引起廣泛關注時,我們會與作者及其所在機構進行溝通,并分享相關發(fā)現(xiàn),以支持進一步的審查或行動?!?/p>
出版商Taylor & Francis則表示,仍在對與該院長多篇文章相關的疑點進行“獨立調查”。施普林格·自然被問及是否正在調查此事,兩周后仍未作出回應。
然而,此事引起的學術聲譽損害已然發(fā)生。摩蘇爾大學的一位匿名學者透露,穆斯塔法的問題已經在其同事中引起擔憂?!皩δμK爾大學造成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边@位因害怕遭到報復而要求匿名的學者表示。
參考文章鏈接: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5/09/05/yasser-fakri-mustafa-iraq-mosul-university-dean-paper-mills-retractions/-132752
編輯、審核: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學網編譯,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