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用兵無他妙巧,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p>
用兵其實沒有別的訣竅,就是要保留用不完的精力。
做人也該這樣,要想做好一件事,不能一鼓作氣,因為那樣反倒堅持不了多久。
而是要慢一點,不著急,找到自己的前行節(jié)奏,反而能更快抵達目的地。
慢一點,不是偷懶,不是抄近路,而是在積蓄力量,也是真正的不繞遠路。
慢工出細活,質(zhì)量勝數(shù)量
圖快的東西,往往不經(jīng)用,也用不了幾次。
只要是質(zhì)量上乘的東西,無一不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時間打磨的。
相反,做事的風格總是想著一步登天,老想著一蹴而就的人,結(jié)果都不可能好。
老子說:“大器晚成。”
珍貴的器物需要拿時間慢慢制作才能好,就好像好的結(jié)果之所以“晚成”。
就是因為需要時間的積累,因為需要過程里的沉淀,才能把一些事,一些物打磨好。
說白了,凡事先把基礎(chǔ)打牢了,后面就順利了。
正所謂慢工才能出細活,真正有質(zhì)量的事物,一定更受歡迎的。
但是,這種高質(zhì)量的好,卻需要在背后付出足夠時間和精力的積累和沉淀。
慢行穩(wěn)根基,持久才是真
跑得快的人,其實還真不一定能跑到終點。
就像一開跑就要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去跑步的人,怎么能以這樣的速度跑上一萬米?
因為人生就是一場長途馬拉松,唯有積累起慢跑的經(jīng)驗和技巧。
然后,先不急,慢慢積累。
然后,才能像《荀子》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走穩(wěn)當下的每一步,就走不到千里之外。
正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
人這輩子,學會穩(wěn)扎穩(wěn)打,真的比沖刺更重要。
人生在世,慢一點行走,摸著石頭過河,才能成功地渡河。
否則,如果太過冒進,動不動就沖動起來的話。
那么,最后我們也肯定走不遠,也走得不安全。
慢思出良策,三思而后行
急著做決定,十個有九個會后悔。
因為凡事急著去做,就容易掉進思維怪圈。
然后,很有可能全憑感覺和本能去對待一些事。
說白了,凡事輕率對待,結(jié)果都更大概率事與愿違的。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懂得慢慢思考的人,才能得出良策。
遇到事情,不要緊,不要急,不要亂。
燃盡,多想一會兒,反而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
其實對待一切事情,自己能慢一點,便是最聰明的快。
在這個什么都求快速的時代,懂得慢下來的人是真正的智者。
因為一個人真正的速度,不是說自己一開始跑得多快,而是相信自己最能跑得多遠。
凡事三思而后行,慢一點,再慢一點,然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