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著自家研發(fā)的路子不走,轉頭去買別人的。
最近有個挺受關注的消息,日本從芬蘭買的那種八輪裝甲車,九月已經收到第一輛了。
這事兒不只是換個裝備那么簡單。
日本為何要靠進口芬蘭,來替換手里那些用了幾十年的老裝甲車?
在輪式裝甲車輛領域,日本長期依賴自主研發(fā)與外部引進并行的模式。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便列裝了國產96式輪式裝甲輸送車,該車型成為陸上自衛(wèi)隊輪式裝備的核心力量之一。
隨著時間推移,96式的設計缺陷逐漸凸顯,讓日本陸上自衛(wèi)隊對其愈發(fā)不滿,更新?lián)Q代的需求日益迫切。
最終在幾年前日本敲定芬蘭AMV-XP系列作為替代型號。
從性能參數來看,芬蘭AMV-XP系列確實具備顯著優(yōu)勢。
9月,日本終于收貨,芬蘭AMV-XP大八輪被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選擇芬蘭AMV-XP并非偶然。
該車型已形成成熟的外貿體系,此前已出口至波蘭、斯洛伐克等多個國家,實戰(zhàn)驗證與后續(xù)維護保障體系較為完善,可大幅縮短日本的裝備列裝周期。
不過,這一選擇也暴露了日本國產裝甲車輛技術的短板。
在大八輪底盤的動力系統(tǒng)、防護材料、模塊化設計等關鍵領域。
日本選擇進口他國,可能是尚未突破核心技術瓶頸,不得不依賴外部引進填補裝備空白。
反觀我國新一代大八輪的發(fā)展路徑,則展現(xiàn)了自主研發(fā)的扎實積淀。
與日本斷斷續(xù)續(xù)的研發(fā)不同,我國輪式裝甲車輛走的是“迭代升級、車族化發(fā)展”的穩(wěn)健路線。
雖然以往,我軍裝甲車裝備的手動機械傳動裝置存在性能表現(xiàn)差、操作強度大的不足。
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換裝了自動變速裝置,大大的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從過渡性的92系列大六輪,到08式大八輪定型后衍生出步兵戰(zhàn)車、突擊炮、掃雷車等20多個子型號,形成完整裝備體系。
如今批量列裝的新一代大八輪,延續(xù)了這一發(fā)展邏輯,雖未公開詳細參數,但從公開訓練畫面可見,其車身比 08 式更寬更高,“厚重感” 十足,預示著戰(zhàn)斗全重和防護能力的大幅提升。
這種“厚重感”背后是核心技術的突破。
我國在車載動力、裝甲材料等領域的進步,為裝備升級提供了支撐。
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在主動防御系統(tǒng)、無人武器站等領域的技術成果已在履帶式裝備上成熟應用,這些配置極有可能同步適配新一代大八輪。
在這些裝備迭代進程,更凸顯了自主研發(fā)的重要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