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曉丹
天才只是極少數,絕大部分學霸,其實并沒有特別超群的智商,而是勝在內心穩(wěn)定,能夠更好地專注在學習內容本身。
很多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學習的障礙也從來都不是“學不會”,而是內在的戰(zhàn)爭。
打開書本的那一刻,心里就會涌上莫名的煩躁,其實,煩的壓根不是知識和題目,而是下意識地想要逃離自己曾經歷過的挫敗。
聽課時,總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跑出來干擾,焦慮自己聽不懂,也擔心老師會突然叫自己起來回答問題,更害怕自己答得不好惹別人笑話。
平時拿起手機就放不下,也不是因為“貪玩”,而是想找到一件能夠完全抓住自己注意力的事,來逃避現實的困難和壓力。
做目標、列計劃,躊躇滿志,可一到執(zhí)行就開始擔心這個、顧慮那個,怕最后成績不理想,自己會很丟臉,怕努力了也沒結果,力氣白費,還會證明自己不夠聰明。
看到周圍的同學都在埋頭學習,心里就開始發(fā)慌,可越焦慮,越學不進去,還充滿了負疚感,既沒得到放松,也沒學好。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想要好好追趕了,一看自己落下那么多,又開始泄氣,甚至感到絕望,“我肯定學不會了”。
就像想摘完果園里全部的蘋果,可費力氣摘了半天,一眼望去,還是有數不清的蘋果沒摘,瞬間崩潰!焦慮、完美主義、自我否定、過度規(guī)劃、恐懼失敗……這些來自內心深處的雜念和干擾,真的很致命。
它們會大量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和認知資源,讓孩子還沒真正開始學習,就已經疲憊不堪、沒有力氣了。
而同樣的精力,有些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地投注在學習內容本身,學習效率高,也更容易出成績,帶來學習的正向循環(huán)。
學習本質上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
很多家長總抱怨當下環(huán)境太卷,只盯著別人的成績、別人的努力看,卻忽略了真正的對手,從來不是別人,唯有孩子自己。
孩子需要有足夠的能量,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心力和動力,而不會很快枯竭;還需要有強大的勇氣,直面自己的失敗,想辦法戰(zhàn)勝困難,而不是輕易退縮;更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彈性,想贏,但也不怕輸……而作為家長,真正重要且有效的,不是天天盯著孩子學,不停地給他施加壓力、制造恐慌,而是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不內耗的環(huán)境,讓他能夠放松、充電,重蓄力量。孩子只有贏了自己,才能贏得未來。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李曉丹
宏觀經濟研究院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