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外蒙古這塊地兒,很多中國人心里都堵得慌。它原本是清朝的領土,面積大得嚇人,差不多156萬平方公里,擱現在相當于東三省那么大。清朝時候,外蒙古被納入版圖,喀爾喀蒙古諸部歸順康熙,之后多倫會盟正式并入,持續(xù)了255年。清末民初,國力衰弱,1911年辛亥革命一爆發(fā),外蒙古王公們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獨立,找俄國撐腰。那時候俄國正忙著擴張,沙俄軍官們直接插手,哲布尊丹巴被推上臺當活佛皇帝,外蒙古從此脫離中央控制。民國政府剛站穩(wěn)腳跟,立足未穩(wěn),哪有功夫顧得上邊疆?結果,外蒙古就這么成了半獨立狀態(tài),名義上還算中國領土,但實際控制權早沒了。
外蒙古獨立不是一蹴而就的。1911年12月,外蒙古在俄國支持下脫離清朝,1912年又血洗科布多,1913年派五路大軍南下侵擾內蒙,北洋軍忙活一年多才勉強趕回去,但科布多永久丟了。俄國十月革命后,蘇聯(lián)忙著內戰(zhàn),十四國干涉軍登陸,蘇聯(lián)東線顧不上外蒙古,這給了中國第一個機會。1919年,徐樹錚抓住時機,率西北邊防軍第一師北上,10月29日進駐庫倫,11月17日外蒙古王公們被迫撤銷自治宣言,名義上回歸中央管轄。這事兒在當時被視為大勝,孫中山都發(fā)賀電,說徐樹錚是愛國將領。徐樹錚這人,皖系核心,精通俄語,野心不小,他不光用武力,還帶了總統(tǒng)令和金銀器物,施壓王公們一夜之間簽呈文。部隊進駐后,設立都統(tǒng)署,解散外蒙古軍隊,收繳武器,表面上看,邊疆穩(wěn)定了。
可好景不長,這機會沒抓住,主要怪軍閥們內斗太狠。徐樹錚是皖系干將,1920年7月直皖戰(zhàn)爭打響,段祺瑞拉他主力南下援戰(zhàn),只留一千五百人守庫倫。徐樹錚本人也得回張家口指揮,庫倫守軍孤立無援。1921年春,外蒙古王公勾結白俄殘軍反撲,中國守軍彈藥短缺,敗退后一部分撤回內地,另一部分退到俄蒙邊界求援。北洋政府這時已被直系和奉系把持,他們對皖系殘余部隊不聞不問。
張作霖本想調三個師入蒙收復,但直系一看奉系動靜,就趁機搶山東地盤,張作霖只好撤兵回關內繼續(xù)爭權。外蒙古亂成一鍋粥,新興勢力邀蘇聯(lián)紅軍入境,紅軍以剿匪名義推進,1921年7月趕走白俄和王公,中國邊境守軍全軍覆沒。軍閥們眼里,國家主權遠不如自家地盤重要,直系奉系互掐,皖系被滅,徐樹錚的努力白費。這次機會溜走,根子在北洋政府四分五裂,中央權威蕩然無存,誰也沒把邊疆當回事兒。
徐樹錚的下場也慘,1922年流亡日本,1925年回北京就被刺客干掉,年僅45歲。他的死跟軍閥恩怨脫不了干系,北洋那會兒,誰得罪人多誰倒霉。外蒙古這邊,蘇聯(lián)紅軍一進駐,就扶植蒙古人民黨,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徹底成了蘇聯(lián)衛(wèi)星國。蘇聯(lián)把外蒙古當戰(zhàn)略緩沖,防中國南下,也防日本東進,控制權牢牢攥在手里。中國這邊,北洋軍閥混戰(zhàn)到1928年結束,國民政府上臺后,也沒力氣北顧,抗日戰(zhàn)爭又爆發(fā),全國上下都忙著保家衛(wèi)國,外蒙古問題擱置一邊。
轉到第二個機會,得說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快結束的時候。那年2月,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密謀,斯大林獅子大開口,要維持外蒙古現狀作為蘇聯(lián)出兵對日的條件。美英點頭,中國沒參加會議,啥都不知道。7月波茨坦公告后,日本還不投降,蘇聯(lián)坐地起價。蔣介石急了,為了讓蘇聯(lián)從東北牽制日軍,減少美軍傷亡,他派宋子文和蔣經國去莫斯科談判。蔣經國跟斯大林有舊識,早年留學蘇聯(lián),兩人談了好幾輪,但斯大林鐵板一塊,說中國自己趕不走日本,就得付出代價。8月8日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紅軍百萬大軍殺入東北,長春一天淪陷。8月14日,王世杰在莫斯科簽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外蒙古獨立公投。日本第二天就投降了,蔣介石后悔不迭,但條約已成,10月20日公投舉行,結果97%支持獨立,1946年1月5日中國正式承認。
為什么這次又放棄?說白了,蔣介石賭不起。抗日八年,國力耗盡,東北是工業(yè)重鎮(zhèn),日本關東軍百萬精銳在那兒,蔣介石指望蘇聯(lián)幫忙速戰(zhàn)速決,省得美軍登陸本土死太多人。條約里,蘇聯(lián)承諾不干涉中國內政,還同意撤軍,但代價就是外蒙古。公投純屬走過場,蘇聯(lián)操控一切,蒙古當局一手操辦,選票百分之百贊成獨立。蔣介石簽字時,日本投降在即,如果多堅持一天,歷史可能改寫,但他選擇妥協(xié),換來蘇聯(lián)出兵,結束八年抗戰(zhàn)。這事兒在國民黨內部爭議大,1953年蔣介石在七大上檢討,說承認外蒙古是他個人責任,但當時中央一致通過,誰也推不掉。
國民政府不甘心,1949年去聯(lián)合國控告蘇聯(lián)違反條約,1952年聯(lián)大表決外蒙古入會,中國投唯一反對票,但無濟于事。1949年國民黨退臺后,繼續(xù)不承認外蒙古獨立,但現實擺在那兒,邊境線固定了。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1950年跟斯大林談過,希望解決外蒙古問題,但蘇聯(lián)一口回絕。1952年,中蘇談判,蘇聯(lián)同意移交中長鐵路,1955年撤出旅順港,收回一些經濟特權,這些都用外蒙古當籌碼換的。外蒙古成了蘇聯(lián)的緩沖區(qū),防中國,也防美國,斯大林睡不著覺,除非外東北和西伯利亞不穩(wěn)。
兩次機會,為什么都丟了?第一次是軍閥內斗,北洋政府像散沙,誰也不管國家大事,徐樹錚個人努力頂不住大局。第二次是國際壓力,蔣介石為速勝抗戰(zhàn),犧牲邊疆主權,賭對了戰(zhàn)術,輸了戰(zhàn)略。外蒙古獨立不是天災,是人禍。清朝時候,滿蒙一家,聯(lián)姻納貢,蒙古人融入大清,但民國亂世,中央弱,外蒙古王公們早被俄國滲透,獨立心切。蘇聯(lián)接手后,推行共產化,蒙古人民共和國成了東歐模式,經濟靠蘇聯(lián)援助,軍隊聽莫斯科指揮。
現在看,外蒙古獨立110多年,蒙古國人口三百多萬,資源豐富,銅礦牛肉出口中國,但發(fā)展慢,夾在大國中間,外交上左右逢源。內蒙跟外蒙文化相通,但歷史分道揚鑣。有人說強扭的瓜不甜,國人心里不服,但現實就是這樣。兩次機會,暴露中國近代弱點:內部分裂,外強壓迫。北洋軍閥爭地盤不爭國家,國民黨為眼前利益賣長遠。教訓深刻,現在邊疆穩(wěn)定,全靠中央權威和外交智慧。要是早點統(tǒng)一,早點強大,外蒙古說不定還有轉機。但歷史沒如果,咱得往前看,守好現有疆土,別再重蹈覆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