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家尼采曾說:
“所有偉大思想都是在孤獨中產(chǎn)生的?!?/p>
高質(zhì)量的獨處,能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思想。
而這種獨處,遠不是逃避,而是與自己進行一種深度對話。
最后,獨處久了,那么從中產(chǎn)生的能量,就像深海里的珍珠一樣,總是在寂靜中孕育光華。
獨處養(yǎng)靜氣,靜能生慧
實際上,那些在喧囂中迷失的人,更需要在安靜中找回自己。
就好比一個人的獨處,往往能滋生靜氣。
顯然,在靜氣再次滋養(yǎng)靈魂的時候,自然也能產(chǎn)生智慧。
金元時期,丘處機在磻溪洞穴獨居了六年之久。
每天,他都是雷打不動地對著墻壁打坐,在溪邊靜思。
后來,他寫下這一句:“心安真境界,坐忘妙時機。”
以至于后來成吉思汗慕名召見,問治國之道。
他都如此回答:“敬天愛民,清心寡欲?!?/p>
獨處的時候,一個人最靠近真實的自己。
《大學(xué)》中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
我們只有在知道目標智慧,才能堅定,在堅定之后,人心才能安靜。
然后,靠這一種獨處時所帶來的靜思,則能讓人看清迷霧中的方向。
獨處礪心志,自立自強
我們在沒有人依靠時,一定要靠自己站起來。
在獨處當中,在事情上來磨練自己,強大心智。
如此,在一種自立自強的狀態(tài)下,走向強大。
德國哲學(xué)家康德規(guī)定自己每天下午,準時獨處散步。
他有多準時?鄰居們甚至根據(jù)他的出行來校對鐘表。
而在這雷打不動的三小時里,他構(gòu)思出了《純粹理性批判》。
他說:“自律即自由?!?/p>
在獨處中養(yǎng)成的自律,讓他成為一代哲學(xué)巨匠。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這話說得沒毛病,人在獨處的時候,其實是很幸福的。
只要你能靜下心,沉住氣,勢必能逐步地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事實上,一個人在獨處時的自我錘煉,比任何外在督促都有效。
獨處開智慧,明心見性
我們的確要盡可能遠離人群的嘈雜,然后才能聽見內(nèi)心的聲音。
明代朱載堉放棄了王位繼承,獨自隱居在九峰山。
后來,他就靜靜在簡陋的茅屋里獨處,一心研究律學(xué),后來還發(fā)明了十二平均律。
他曾經(jīng)這樣說,寧與琴瑟為伴,不與權(quán)貴相爭。
在獨處的十九年里,他還寫成了《樂律全書》。
莊子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一個人最高的境界,就在于獨自與天地精神對話,然后慢慢抵達一種更高境界。
人生在世,獨處是一個人命運的轉(zhuǎn)機。
就像冬日里落葉的樹木,看似蕭索,實則是在積蓄來年的生機。
余生,給自己留些獨處的時間,讀書、思考、自省。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當內(nèi)心變得豐盈之際,命運也隨之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