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月是故鄉(xiāng)明”
但今晚的儀隴(10月6日)
硬是把天上的月亮和人間的煙火
攪和成了一鍋濃得化不開的團圓味兒!
新政老街、紅線里、德園廣場…
但凡能站住腳的地方
都是笑聲疊著笑聲、燈光追著月光
你問是啥子這么鬧熱?
當然是咱們儀隴人自己的中秋重頭戲
——“萬人邀月?全民狂歡”拜月活動!
不扯遠的
小編直接帶你看現(xiàn)場!
傍晚七點,新政老街先“燃”!
主祭和從祭一身古裝開道,后頭跟的是100名兒童,手提玉兔燈、月亮燈,小腳板踩得歡;50名“仙女”提著宮燈,裙擺飄飄。
你猜咋的?走著走著,街坊鄰居也舉著燈籠擠進隊伍里了!一條“燈火長龍”從老街蜿蜒到紅線里、政府廣場、德園廣場,孩子們追著光跑,大人舉著手機追著拍。百家燈籠沿路亮起,紅光映著青磚瓦,恍惚間像穿越回老儀隴人“提燈走月”的那些年。
德園廣場上,拜月儀式一開場,四面大鼓“咚”一聲鎮(zhèn)住全場。
主祭在執(zhí)事護送下登臺,獻蘋果、供石榴、凈手焚香……一套古禮行云流水。最戳心是那句齊聲祝禱:“愿家國團圓,五谷豐登!”
臺下的許女士一家
臉上滿是笑意:
“今晚我們特意來德園廣場看中秋晚會,弟弟、弟媳專門從廣東趕回來團圓!你看這拜月儀式、歌舞表演多鬧熱哦,還有猜燈謎互動,比光在家吃個月餅有意思多了!一家人湊在一塊兒看節(jié)目、聊家常,這才是中秋該有的團圓味兒嘛!”
晚會才是“嗨”點爆發(fā)地!
《明月升》的電子煙花在頭頂炸開,全場“哇”聲一片;《貴妃醉酒》一開嗓,幾個老戲迷在臺下瞇著眼跟唱;等到民樂《廣寒宮》響起,眨眼間全場星光涌動;猜燈謎環(huán)節(jié)更嗨,主持人話沒落音,底下手臂舉得像竹林,搶到中秋禮品的李大姐笑咧了嘴:“比搶紅包還緊張!”
壓軸的燃寶塔把氣氛掀到頂!
5座2米高的竹編寶塔被點燃,火光蹭地竄起,映著月亮都暖了幾分。演員帶著觀眾手拉手跳漢式篝火舞,圈越圍越大——穿著古風服裝的小姑娘、白頭發(fā)的老爺爺、咧嘴笑的游客……全擠在一個圈里轉(zhuǎn),嘉陵江風裹著歌聲笑聲,飄出去老遠。
要說儀式感,還得看分會場!
在今晚的中秋夜,新政老街家家戶戶在街口大門前或庭院中擺上八仙桌,黃豆芽、綠豆芽、麥芽等被整齊放在桌子中間,黃橙橙的一大片,如金光閃閃。
擺在桌子上面的還有花生、大棗、核桃等干果,以及自制的糍粑、月餅等地方特產(chǎn)。
他們將插滿燭香的碩大新鮮柚子懸掛于屋檐下,柚子喻為“護佑”子孫。月神祭拜完畢,大家同坐屋檐下賞月,品茶、吃月餅等地方美食…評比誰家巧芽做得好。
“嫩芽芽,月娘娘,保佑我們風調(diào)雨順,萬事吉祥?!眮砜礋狒[的男男女女,或點一柱香在堆滿巧芽的大方桌前磕頭祭拜,或手牽著手,吃著瓜子、花生米…”
“你一次性就把蠟燭點燃了,來年一定不會天干”唐大爺站在門前,對一個小姑娘高興地說。
相關(guān)科普
新政鎮(zhèn)“巧芽”祭月活動始于唐代,沿襲至今,目前已申報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中秋月圓之夜,開展巧芽祭月活動,祈福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市民快快樂樂度過中秋之夜。
月圓人團圓,天涯共此時
這一夜
儀隴人用滿街的燈籠、
震天的鼓聲、暖心的火塔
把“團圓” “祈?!笨踢M了月光里
如果你錯過了今夜的狂歡
別急——
這份屬于儀隴人的中秋浪漫
已經(jīng)留在手機相冊里、朋友圈話題里
更留在每個參與過的人心坎上
(文末彩蛋來咯、點擊即可賞月哦~)
點擊賞月
心想事成
闔家幸福
視頻攝制 | 饒程
圖片拍攝 | 縣藝術(shù)攝影學會田源、程松平、朱薇
記者 | 朱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