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照歸途:月餅里的團圓
■劉志偉
白湖監(jiān)獄管理分局
我的童年,是在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大雜院里度過的。那是一片紅磚平房,家家戶戶門挨著門,窗對著窗。我家有個小小的院子,算是孩子們的樂園。院子一角,那棵老葡萄樹虬枝盤結(jié),中秋時節(jié),葉子已開始泛黃,但藤蔓間垂下的、沉甸甸的葡萄串,卻紫得發(fā)亮,像一顆顆濃縮的夜色。母親總會小心地剪下最大最圓的一串,用井水湃著,留待晚上賞月時品嘗。
最令人期待的,莫過于月餅。那時的月餅,不像如今商場里琳瑯滿目,卻帶著左鄰右舍手掌的溫度。大院西頭的李嬸,做得一手好點心。節(jié)前好些天,她家就飄出炒制芝麻、花生、冰糖餡料的焦香,混合著蒸面皮的蒸汽,彌漫在整個院子的上空。我們這些孩子,會扒在她家廚房門口,看著面團在她手里神奇地變成一個個圓墩墩的餅胚,再用木頭模子“啪”地一扣,上面便印上了“花好月圓”的浮雕,精致如藝術(shù)品。母親總會提前從李嬸那里訂上幾斤,用油紙包著、紅繩系著,鄭重地放在籃子里。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中秋之夜,葡萄架下,那張磨得發(fā)亮的石桌被擦得干干凈凈。母親擺上李嬸做的五仁月餅、綻開晶瑩剔透如紅寶石籽粒的石榴,還有那串水淋淋的葡萄。爺爺會泡上一壺清茶,奶奶搖著蒲扇,講那講了無數(shù)遍的嫦娥奔月。父親和姐姐則忙著把燈泡拉出來,昏黃光暈下,飛蛾撲閃著翅膀。月亮升起來了,又大又圓,明晃晃地掛在葡萄藤的縫隙里,清輝灑滿小院,每個人的臉上都鍍著一層柔光。我小心地掰開一個月餅,冰糖的甜、果仁的香瞬間涌出,那味道,是扎實的、飽滿的,是整個大院其樂融融的煙火氣,是童年關(guān)于“家”和“圓滿”最具體的記憶。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時光荏苒,那個在月光下啃月餅的男孩,如今身穿警服,堅守在高墻之內(nèi)。這個中秋,我是在監(jiān)區(qū)度過的。我走到走廊盡頭的窗前,再次凝望天上的月亮,它依舊明亮皎潔。它曾照見我兒時那個煙火氣十足的小院,如今也照著腳下這片肩負(fù)懲戒與救贖使命的土地。如今雖然老房子不在了,但那份關(guān)于團圓、關(guān)于和睦、關(guān)于愛與付出的記憶,并未隨之湮滅。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我的血脈里流淌,并在我如今的崗位上,以一種更堅定也更深刻的方式得以延續(xù)——那就是,用責(zé)任守護萬家燈火的平安,用教育點燃迷途靈魂中對光明的向往。
這,何嘗不是一種更廣義的“團圓”?
月光如水,靜靜地流淌過城市,流過那片故園,也流進(jìn)這森嚴(yán)的監(jiān)區(qū)。我整整警帽,繼續(xù)我的巡邏。腳步踏在月光上,堅實而平靜。因為我知道,無論身在何方,只要心中保有那份對“圓”的向往與守護,月光所至,皆是歸途。
原創(chuàng)征集
即日起,“安徽司法”推出特別策劃【夜讀】,原創(chuàng)文藝作品均可參與……
我們一直都在等
等一顆熱愛生活 積極向上的心
等一雙善于觀察 發(fā)現(xiàn)美好的眼
等一支妙筆生輝 畫龍點睛的筆
等一篇行云流水 拍案叫絕的文
或許您是一位筆走龍蛇、力透紙背的60后
或許您是一位走南闖北、愛好攝影的70后
或許您是一位熱愛寫作、銜華佩實的80后
或許您是一位個性鮮明、打破常規(guī)的90后
或許您是一位桀驁大膽,勇于創(chuàng)新的00后
我們將在這里,為心懷星辰大海的您提供一個原創(chuàng)作品展示的平臺
我們將在這里感受您最真的思想和最美的心靈
我們一直期待著您的加入 ……
作品要求:
原創(chuàng)作品,內(nèi)容健康;
體裁、形式不限,散文、詩歌、攝影、繪畫、朗誦、視頻等均可。
投稿方式:
郵箱:sft7000@163.com,投稿按“姓名+作品”的方式命名;
郵件中請注明姓名、單位、作品主題內(nèi)容及聯(lián)系電話,作品以郵件附件的形式上傳。
策 劃
安徽省法治宣傳和研究中心
編輯:若七
校對:方航
審核:徐春節(jié)
安徽省司法廳出品
投稿專用郵箱sft700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