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83歲所寫下的這7個字,雖然不能以書法的角度賞析,但是,依然能夠感受到這種強(qiáng)大的氣場,尤其是那種恢弘的氣勢。
這7個鋼筆字跡,是1976年4月30日,毛主席親筆寫給華國鋒的,這是毛主席聽取了華國鋒的回報后,寫下的7個鋼筆字跡,實(shí)在是罕見。
眾所周知,毛主席的一生,是奉獻(xiàn)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wù)的一生,是夙夜在公的一生,是我們的大救星,他的日常書信,電報手稿,以及一些公文批示,都是非常經(jīng)典的書法作品。
毛主席的書法自成一體,獨(dú)步書壇,我們知道一點(diǎn),在20世紀(jì)10大杰出書法家評選中,毛主席的書法位列其中,可見,其書法實(shí)力,是多么強(qiáng)大。
并且,在長期的發(fā)展中,毛主席的書法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崇,尤其是得到了后人的推崇,也成為當(dāng)下時代審美,很多年輕朋友,都在學(xué)習(xí)他的書法,基于此,他的書法還被朋友們稱之為“毛體”。
相信,毛體書法也將會寫入歷史書卷,會影響到一代又一代人,而這7個鋼筆字跡,我們決不能再以書法的形式去欣賞了,只有膜拜,只有崇敬。
我們看到,開篇的第一個“慢”字,就已經(jīng)寫的很慢了,尤其是左邊的部分,是能夠感受到的書寫狀態(tài),不過,兩個點(diǎn)筆,還是采用了這種一筆帶過的形式。
而右邊接下來的筆畫,你會發(fā)現(xiàn),是一種一筆寫就的形式,這種形式,也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書寫是思路清晰的,從筆畫的走向上,就能夠看到這樣清晰的筆路,讓人佩服。
同時,我們也看到,最后一個筆畫,還是巧妙地采用了這種反向捺的形式,這種意境感,我們是能夠感受到的,不僅如此,我們也能夠看到這種反捺的狀態(tài),不是嗎?
而對于第二個重復(fù)的“慢”字,采用了最為常見的一種寫法,簡單好認(rèn),兩個點(diǎn)筆替代,不過,“來”字的書寫,不僅規(guī)范,而且也彰顯出非凡的氣勢,并且這個字最大的一個特點(diǎn),線條上,還有明顯的粗細(xì)變化,并且,過度也是十分自然的。
從這個字上看,這種書法范,依然是有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字寫的很是高大,那種大境界,也表現(xiàn)的十分完美。
“不”字,前兩個筆畫,不僅連在一起,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撇筆還是蠻有力量感的,不過,最后的兩個點(diǎn)筆,卻寫的十分隨性。
“要”字的書寫,對于不少朋友來說,可能也是一個難點(diǎn),不是太好認(rèn),不過,下面的部分寫的還是非常明顯的。
最難以辨認(rèn)的兩個字,就是最后兩個字,這兩個字應(yīng)該是“著急”,而最后的一個“急”字更難,不過對于喜歡書法的朋友,還是能夠順下來的,即使難以辨認(rèn)。
相信,這7個鋼筆字跡,對于很多朋友來說,都是一種非常新鮮的存在,也是偉人難得一見的筆跡,更是一種無價之寶。
看到這7個鋼筆字跡,好似,在我們的頭腦中,又浮現(xiàn)出偉人伏案工作的畫面,這種畫面感,始終在我們頭腦中出現(xiàn),這就是我們的大救星毛主席。
每每看到毛主席的字跡,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還是那句話“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每每欣賞毛主席的字跡,都讓我們感動,這是偉人留給我們最好的內(nèi)容。
記得關(guān)注筆者喲,后續(xù)為大家呈現(xiàn)更多紅色文化系列,記得分享轉(zhuǎn)發(fā)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