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自閉癥的孩子,做父母的心里難免五味雜陳。我見過太多這樣的家庭,嘗試過各種康復訓練,吃過不少西藥,可孩子的情況總是起起伏伏,甚至讓人心灰意冷。但在我們中醫(yī)看來,這并非無解之癥。
早在古籍《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中,就有關于“五遲”的記載,比如“齒不生候”、“數歲不能行候”、“頭發(fā)不生候”等,指的正是孩子在發(fā)育上的遲緩,而這恰恰與許多自閉癥孩子的表現相似。
我行醫(yī)近四十載,發(fā)現不少自閉癥孩子體內都有“痰邪”作祟——這不是咳嗽時能咳出的那種痰,而是“無形之痰”,是由體內濕氣積聚而成的痰濁。
小孩子若是先天不足,脾胃運化無力,濕氣無法正常排出,便容易生痰。痰濕一旦郁積在體內,尤其是上蒙心竅,就會影響孩子的神志和語言表達,表現出沉默寡言、行為孤僻、目光呆滯,甚至喃喃自語、言語含糊的情況。
中醫(yī)講究“扶正祛邪”,治病得從根上抓起,健脾化痰、開竅醒腦、調和氣血,三管齊下。
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廚房里常見又頗有藥用價值的食材——冬瓜。
可別小看這冬瓜,它在祛濕化痰上可是個好手,在我們中醫(yī)圈里,還有個外號叫“痰濕挖掘機”呢!
今天,就給大家說個簡單實用的食療方——冬瓜開竅飲。
材料:冬瓜15克(帶皮帶子),石菖蒲10克,益智仁9克。
做法:三味一同入鍋,加水煮沸15分鐘,取清湯飲用。
冬瓜,能利水清熱、排濕化痰;石菖蒲,擅長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益智仁,則溫脾攝涎、助力語言表達。這個方子,對于因痰濕阻滯導致的語言遲緩、認知障礙,有著很好的輔助效果。
門診醫(yī)案
我曾經接診的一個孩子,小志,男孩,9歲。這孩子三歲還不會說話,后來勉強能蹦出幾個字,但也只是機械地重復別人說的話,毫無交流可言。
平時目光飄忽,總是躲著人,喜歡一個人待著,不愛跟同齡孩子玩。還經常毫無征兆地哭鬧,傻笑,讓家里人束手無策。會自言自語,說的啥,也聽不懂。吃飯睡覺倒還行,但大便不好,總是稀溏,粘馬桶。
刻診:孩子瘦瘦的,臉色發(fā)黃,眼神呆滯,舌頭胖大,邊上還有齒痕,舌苔白膩,嘴里帶點酸腐味。愛吃甜的,可一吃就脹肚子,肚臍周圍摸著發(fā)硬。脈象濡滑,像小志這樣的孩子,我見過不少。
他的情況,就是“痰濕蒙蔽心竅”作怪。我給他開了個方子:法半夏、陳皮、茯苓、竹茹、枳實、石菖蒲、遠志、郁金、益智仁、冬瓜皮等。
另外,我還囑咐家長,除了喝藥,還可以配合冬瓜開竅飲,每周喝上三次。
7天后小志的變化挺明顯,大便成形了,自言自語減少,目光接觸也多了。說明脾胃運化好轉,心竅漸開。我調整了方子,去竹茹,加黨參、炒麥芽,進一步健脾助運。
三診:這次見面,孩子媽媽說,小志會模仿簡單的家務了,還會主動拉大人的手示意需求,新增5個生活常用詞!這說明痰濕在化,腦子更清楚了。
接下來,我用六君子湯合孔圣枕中丹繼續(xù)調理,配合感覺統(tǒng)合訓練,3個月后,他已經能進行簡單對話了。
什么道理?
小志天生脾胃弱,消化不好,食物沒法正?;?,濕氣就變成痰?!蹲C治匯補》說:“痰迷心竅,則昏憒不知人?!?痰濕上擾大腦,孩子就神志不清,反應慢;痰堵在舌頭上,說話也慢;痰郁在肝臟,情緒也不穩(wěn)定。
這病的根本在脾胃,痰濕是表象。
治療上,先清痰開竅,改善狀態(tài);然后再通過健脾養(yǎng)脾,從根本解決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