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nèi)容源自《人質(zhì)》一書作者伊萊?沙拉比的紀實敘述,記錄了他2023年10月7日遭哈馬斯俘獲后,歷經(jīng)491天囚禁的經(jīng)歷與感悟,為外界了解人質(zhì)在加沙的遭遇提供了第一手視角。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武裝分子闖入伊萊?沙拉比位于貝里基布茲的住所。
當時,沙拉比與妻子莉安、女兒諾婭和雅赫爾躲進安全屋,仍被武裝分子發(fā)現(xiàn)。
他被捆綁后拖往加沙,途中不僅要對抗哈馬斯武裝分子,還需掙脫一群狂喜的平民暴徒——涵蓋男女老少,暴徒試圖將其撕碎,最終由哈馬斯分子出面驅(qū)散。
當時沙拉比尚不知妻女已遇害,“妻女仍活著”的念頭,支撐他熬過了491天的囚禁。
起初,沙拉比被關押在加沙一戶富裕人家的地下室。這戶人家的男主人曾在以色列從事建筑工作,能說流利英語及簡單希伯來語。
樓上,這家人維持著正常生活,吃飯、做作業(yè)、祈禱;樓下,沙拉比被繩索緊緊捆綁,肩膀終日酸痛。
在這戶人家被囚的51天里,沙拉比逐漸熟悉了看守。
這些看守中,有人是警察,育有八個孩子;有人經(jīng)營沙拉三明治攤,偶爾會提及自己的家庭與工作。
因懂阿拉伯語,沙拉比能清晰聽到他們討論意識形態(tài):有人聲稱“所有土地屬于巴勒斯坦人,猶太人應遷往摩洛哥或也門”,有人則反復宣揚哈馬斯教條,否認以色列國的存在。
不過他也發(fā)現(xiàn),部分人加入哈馬斯并非僅因意識形態(tài),更覬覦組織所擁有的金錢、權力與地位。
但沙拉比明確,那些闖入他家、殺害妻女的兇手,核心動機是凌駕一切的盲目仇恨,這種仇恨甚至超越對生命的敬畏。
2023年11月27日,即沙拉比被囚的第52天,他與另外六名以色列人質(zhì)被轉(zhuǎn)移至地道,生存條件急劇惡化。
地道內(nèi)污水橫流、蠕蟲遍地,惡臭難以忍受;看守的行為愈發(fā)殘忍,他們用iPad反復播放10月7日的暴行錄像,畫面中的殺戮場景讓看守們興奮不已。
沙拉比等人的腿常被銬住,有時甚至互相銬在一起,毆打與羞辱成了常態(tài),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獲釋前一周。
最終,沙拉比與奧爾?利維、奧哈德?本?阿米一同獲釋,卻遭遇了一場刻意羞辱的鬧?。好癖姴环掷仙?,高聲呼喊,三人被押上舞臺游行。
他們還被迫重復反對以色列的言論——沙拉比甚至違心地表示“期待與妻女團聚”,彼時他仍未知曉妻女已離世的真相。
如今,特朗普政府正推動全面和平協(xié)議,但仍有以色列人被哈馬斯關押,沙拉比迫切期盼這些人質(zhì)能早日歸國。
他強調(diào),世界必須明白:唯有擊敗哈馬斯及其關聯(lián)組織的殺戮意識形態(tài),才能實現(xiàn)持久和平;真正的變革,需要摒棄崇拜死亡的文化,重新喚醒人們擁抱生命的渴望。
沙拉比慶幸自己得以存活,也計劃努力重建生活,更希望所有人都能走出陰霾。
隨著2023年10月7日暴行兩周年臨近,他同樣期盼最后一批人質(zhì)——包括自己哥哥約西的遺體——能早日回到以色列。
文章以沙拉比的親身經(jīng)歷為脈絡,呈現(xiàn)了人質(zhì)在加沙的囚禁環(huán)境、看守群體特征及獲釋遭遇,同時傳遞出他對和平的迫切渴望與對極端意識形態(tài)的反思。
從紀實角度而言,這段敘述為外界了解巴以沖突中個體的苦難提供了具體視角,而其中關于仇恨與和平的思考,也折射出巴以沖突長期難解的深層癥結(jié),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反思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