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黑糖文字局,很多文章被刪的極快,請設置為星標以獲取穩(wěn)定推送。
文/程不糖
河南平頂山的萬先生,經(jīng)媒人介紹認識了一個姑娘,流程走得相當標準:相處、戀愛、訂婚。前前后后,萬先生付出了約20萬的彩禮和四金,婚紗照拍了,酒店定了,親朋好友的份子錢估計都已經(jīng)在路上。臨門一腳,婚期將近,女方突然說:
不結了。
理由堪稱年度金句:“嫌他太老實,工資太低。”而在商量退錢時,女方和她的父親更是提出了一個讓生物學和金融學跨界聯(lián)名的條款:之前擁抱過,要扣三萬。
最終,女方現(xiàn)場退還了17萬余。萬先生表面上賠了夫人又折兵,成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笑談。
但要是你換個思路,這筆支出就不再是消費,它變成了一筆極其劃算的風險管理費,一次精準的止損操作,十分值得全國推廣。
/壹/
首先,我們必須毫不吝嗇地,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位獨立女性。
我覺得她可太先鋒了,簡直是浮躁時代里一尊特立獨行的冰雕。你想想看,在多少女性還在為“嫁雞隨雞”的傳統(tǒng)觀念所束縛,還在為“親戚的眼光”所綁架,還在為“沉沒成本”所內耗時。
她,用一句輕飄飄的“不想結了”,就完成了對這一切的超越。
這是何等的勇氣?婚姻在她眼里,早已剝離了搭伙過日子與情感歸宿的陳舊外殼。它升維成了一場個人體驗項目,一張隨時可以入場、隨時可以撕毀的門票。體驗感好,就繼續(xù);體驗感不好,立刻清盤。
至于項目的另一位隊友投入了多少,在一個真正只忠于自己的靈魂面前,別人的感受,是最無足輕重的噪音。
有沒有在哪一個瞬間,你也曾如此渴望過這種不計后果的自由?
她可以坦然地接受你的20萬投資,也可以坦然地在你萬事俱備時釜底抽薪。這個過程里,她沒有任何道德包袱,因為她忠于的,從來只有自己的感覺。
“感覺”,多么美妙的一個詞。它虛無縹緲,卻擁有最終裁決權。
今天感覺不錯,可以訂婚;明天感覺不對,可以退婚。把這看成悔婚,格局就小了。這應該被理解為一場優(yōu)雅的自我凈化。
她精準地識別出“老實”這種品質在未來婚姻市場中的巨大風險?!袄蠈崱?,意味著不懂變通,意味著缺乏驚喜,更意味著……容易拿捏。
所以,別用“騙婚”這種過時的詞匯去定義她。她是一位藝術家,一位以人生為畫布,以他人為顏料,盡情揮灑自己欲望的藝術家。
當然,如此高級的獨立人格,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層面。它需要一套同樣高級的商業(yè)模式來完成閉環(huán),將虛無縹緲的“感覺”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價值。
/貳/
這個三萬元的擁抱費,就是這套商業(yè)模式的點睛之筆。
我不能斷言這位女士曾經(jīng)從事過娛樂服務行業(yè),這是誹謗,風險太高。
但是這個定價邏輯,完全取得了現(xiàn)代商務KTV里的核心精華。“擁抱費”的玩法,和高端KTV里的定價體系,共享著同一個靈魂。
當你帶著客戶進入一個消費場所,公主們不同的服務,自然有不同的價格。倒酒聊天,是一個價;牽手擁抱,自然是另一個價。一切都明碼標價,消費者獲得了對價的服務,服務者獲得了應得的報酬,這是一種多么健康的商業(yè)關系。
現(xiàn)在,讓我們把這個邏輯平移到這場婚戀中來。萬先生在訂婚期間,享受了女方提供的“準未婚妻”服務套餐,但“擁抱”,作為一種升級的、更具親密度的接觸,顯然屬于“增值服務”,需要另外計費。
三萬塊,貴嗎?這里面有品牌溢價,有為萬先生提供“幸福錯覺”的體驗費,甚至還有女方為了提供這個擁抱而承擔的“萬一以后不想嫁了”的風險補償金。這么一分析,是不是覺得邏輯上十分自然完美?
所以你明白了,這家人所做的早已超越了“賣女兒”的范疇。他們真正在做的,是運營一個名為“情感體驗”的個人品牌。
萬先生,只是他們的付費客戶之一。休息休息,就能接待下一波客戶了。
這是一種偉大的商業(yè)啟蒙。它告訴所有還沉浸在“談錢傷感情”這種幼稚幻想里的人們:現(xiàn)代社會,感情本身就可以是錢。那些無法被定價的,只是因為你還沒找到合適的商業(yè)模式。
當然,在這套完美的“前臺”計價系統(tǒng)背后,我們不能忘了那位經(jīng)驗豐富的“客戶經(jīng)理”——媒人。
/叁/
新聞視頻里面那個七十多歲的媒人,面對鏡頭大吐苦水:“我說了1000多對,就這一家事兒多!”
他看上去義憤填膺,像一個維護行業(yè)聲譽的老前輩,臉上寫滿了痛心。
我覺得不能信。
這在這個行業(yè)里浸淫了一千多次交易的老手,他的每一句抱怨,都是精心計算過的營銷話術。
這門生意,撮合成功,一錘子買賣;撮合失敗,尤其是在投入了巨大成本之后失敗,意味著生意可以做第二輪,甚至第三輪。
這場看似失敗的交易,完美地展示了他的核心價值:作為信息中介,他永遠是那個穩(wěn)賺不賠的莊家。市場的混亂,人性的貪婪,才是他這門生意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他的抱怨,矛頭指向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它被公之于眾的這個事實,這破壞了“悶聲發(fā)大財”的行業(yè)規(guī)則。
他口中的“事兒多”,翻譯過來就是“油水足”。
鏡頭前,他哀嘆一個老實人的悲劇。鏡頭后,他或許在慶賀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性的燃料,依然如此充足,足以讓他這門生意,再燒一百年。
當然,這只是一種基于商業(yè)邏輯的推演。那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或許真的只是一個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
或許吧。
當個人、中介都可以在這場情感的“期貨交易”中全身而退甚至大賺一筆時,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套看似荒誕的微觀經(jīng)濟模型,或許正以一種我們不愿承認的方式,為宏大敘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那就是中國內循環(huán)經(jīng)濟的偉大復興。
/肆/
很多人看到這里,可能會感嘆人心不古。但在我看來,這絕對是一種進步。
長久以來,我們總羨慕歐美年輕人那種隨意的社交文化,動不動就擁抱。我們學不來,因為我們骨子里是務實的,深刻地懂得,任何沒有價值交換的行為,都是一種浪費。歐美的擁抱是免費的,廉價的,對GDP的貢獻幾乎為零。
但我們河南的這位女士,她用天才般的商業(yè)直覺,為“擁抱”這個行為,賦予了全新的經(jīng)濟內涵。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品類:“親密接觸溢價”。
想象一下,如果這個模式得以推廣,將會催生一個多么巨大的內需市場。我們不再需要去買那些華而不實的包包和口紅,我們可以直接為“情感體驗”付費。今天買一個“牽手套餐”,明天升級一個“擁抱套餐”,預算充足還能預訂一個“試婚體驗豪華版”。
年輕人不再需要“潤”到海外,我們本土,就能提供全世界最昂貴、最刺激的情感交易市場。當一個擁抱都能價值三萬時,誰還會去關心那些幾百塊的非法色情服務?
這套模式,完美地詮釋了什么叫“擴大內需”。它將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轉化為了可以無限分割、無限開發(fā)的消費項目。
所以,萬先生失去的不是三萬塊錢。他是一位偉大的男士先行者,用自己的真金白銀,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情感證券化”項目,敲響了開市的第一聲鐘。而那位女士,是一位經(jīng)濟學的先驅,一位值得被寫入MBA案例的商業(yè)天才。
我建議,這位老實的萬先生,趕緊想辦法和女方一起合作開直播吧。
從她的未婚夫,變成她的經(jīng)紀人,引導萬千想要入行的少女,燒出自己的第一桶金。
結婚反正短暫,結盟才是永恒。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