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的一個傍晚,北京西郊機場的跑道被余暉染得通紅。一架機身上漆著九顆紅星的米格-15剛剛滑行結(jié)束,趙寶桐跳下艙門,還未來得及摘掉飛行頭盔,地勤就把一封加急電報塞進他手里。這份電報,并非來自前線,而是剛從空軍司令部轉(zhuǎn)下來的“特別邀請”——翌日,他要代表志愿軍飛行員前往中南海參加一次簡單而正式的匯報。
趙寶桐有些納悶。按照戰(zhàn)時慣例,剛執(zhí)行完護航任務的飛行員通常會在機場短暫休整,他卻被緊急召回首都。趕到北長街招待所后,負責接待的干部一句玩笑揭開了謎底:“首長們要聽聽你這位雙料‘王牌’的新想法。”趙寶桐憨厚地點點頭,不曾想到這趟“臨時之行”會改變他的個人生活。
第二天上午,人民大會堂簡短的匯報剛結(jié)束,幾家中央媒體的記者擠到門口守候。年輕的金鳳被同事推了出來,她拿著采訪證,努力克制激動。事先查過資料,她知道眼前這位戴著空軍大檐帽的青年擊落了九架敵機——在國際空戰(zhàn)史里,這樣的數(shù)字足以讓任何空軍博物館騰出最顯眼的位置。金鳳遞上錄音筆:“趙副大隊長,如果讓您給后來的年輕飛行員提一句話,您想說什么?”趙寶桐愣了下,微微低頭:“飛得再高,也別忘了祖國在腳下?!倍潭桃痪湓?,記者滿意而歸。
接下來幾日,北京高校、軍委機關輪番邀請趙寶桐作報告。他擅長在云中機動,卻不擅長在臺上演講。教材、講稿,甚至敘事順序,都讓他頭疼。金鳳得知情況,主動表示愿意幫忙整理材料。夜里十點,團城邊上的小招待所燈光昏暗,趙寶桐把厚厚一摞作戰(zhàn)記錄交到金鳳手中,“這些行嗎?”金鳳拍了拍封皮,“放心,明天就能給你出一份簡明扼要的演講稿?!?/p>
第二天報告順利完成,臺下爆發(fā)掌聲。觀眾散去后,趙寶桐沖金鳳點頭致意,算作感謝。沒想到,數(shù)小時后,他又撥通了報社值班電話:“中午想請你吃塊西瓜?!苯瘌P爽快答應。于是一方小桌,兩碗綠豆湯,一只冰鎮(zhèn)西瓜,英雄與記者第一次真正閑聊。趙寶桐說起機翼上的9顆紅星,金鳳說起自己在上海讀書時的地下交通站經(jīng)歷,短短半小時卻像相識多年。
二人關系升溫的消息,很快飄進了空軍司令部。劉亞樓聽完參謀的匯報,眉頭微皺,隨即發(fā)出指示:“立即核實那位女同志的政治成分,越快越好?!边@句看似冷硬的話,放在當時的語境并不奇怪。趙寶桐是前線主力,情緒、家庭乃至交友都會關乎機密安全,任何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萬無一失。
保衛(wèi)部門的同志用了一天時間把資料送到劉亞樓桌上:金鳳,江蘇人,18歲加入學生運動,上海交大時期入黨,抗戰(zhàn)末期曾在清華園地下報社做過通訊員。資料末尾還附上上海地下黨組織的證明。劉亞樓翻完,松了一口氣,對身邊參謀說道:“好孩子,放心讓他們交往?!贝稳?,他見到趙寶桐時,特地提醒:“你倆好好相處,今后相互扶持?!?/p>
消息傳來,金鳳顯得更為冷靜。她約趙寶桐來到天安門廣場東北角。夏夜風小,地磚還有余溫。金鳳直視他的眼睛:“我有三個要求,你能不能答應?”“你說?!壁w寶桐點頭。“一,堅持獨立工作;二,不當隨軍家屬;三,采訪對象多為男同志,可能深夜收工,希望你不要介意?!壁w寶桐沉思片刻,伸手做了個簡潔的敬禮:“批準,全部同意?!倍潭虒υ挘寖深w心真正靠近。
隨后,趙寶桐飛回前線。臨行前,他把那只切過西瓜的不銹鋼小刀送給金鳳,只說了一句話:“保留它,等我?!鼻熬€空氣薄、戰(zhàn)情急,每一次升空都可能成為最后一次??擅糠隀C翼補上彈孔,他總會想起那把刀,想起北京熱風里清甜的西瓜味。
1954年春,朝鮮停戰(zhàn)談判見到曙光,空軍部隊調(diào)整輪換。趙寶桐被批準回國探親,他與金鳳把婚期定在五月?;槎Y沒有鞭炮,沒有長隊,只有小禮堂里一只話筒和一張黨徽背景布。證婚人宣讀完誓詞,兩人互敬軍功章與記者證,把最隆重的象征別在彼此左胸口。從此,“九星王牌”與“地下筆桿”結(jié)成新的戰(zhàn)斗編組。
婚后,兩人很少同城。趙寶桐輾轉(zhuǎn)于沈陽、哈爾濱、南京幾座軍用機場;金鳳追著采訪任務,常年挎著照相機南北奔波。有人好奇:分開久了,感情怎么維系?趙寶桐笑答:“也簡單,她在報紙上發(fā)稿,我就剪下來貼在日記本,等探親時遞給她簽名?!苯瘌P一本正經(jīng)地補刀:“他那本日記,存了整整三斤重的新聞紙?!?/p>
1965年空軍表彰大會上,劉亞樓已因積勞成疾病重,依舊強撐出席。會后,他特地把趙寶桐夫婦喊到病房。病房里,他聲音不大卻鏗鏘:“當年查你對象,是為了保護你?,F(xiàn)在看來,決定沒錯。”叮囑完畢,劉亞樓揮揮手示意離開。那一幕,成為趙寶桐多年后回憶起“軍人、首長、長輩三重身份”交織的最好注腳。
此后半個世紀,趙寶桐與金鳳一個在軍史里留下傳奇,一個在報紙上留下千萬字通訊。很多年輕人只看到九顆紅星,卻不知其背后還有一次“身份調(diào)查”。劉亞樓的那道命令,看似多余,卻把組織紀律、國家安全與個人幸福緊緊捆在一起,構(gòu)成了那個年代最樸素也最牢固的安全閥。
英雄終有歸宿。2012年冬,趙寶桐病逝,軍委送來挽聯(lián),上聯(lián)寫“九星照汗青”,下聯(lián)寫“筆聲傳歲月”。靈車前,銀灰色米格-15模型靜靜陳列,一旁則放著那把略顯舊色的不銹鋼小刀。很多人不懂其意,金鳳只是輕輕摸了摸刀柄,轉(zhuǎn)身向吊唁的戰(zhàn)友點頭致謝。歲月更迭,故事落幕,但那份彼此信任、組織審慎、個人擔當?shù)慕粎R,早已鐫刻在歷史的側(cè)影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