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秋季入伍的我,到1986年10月正好兩年,整個80年代的義務兵都是三年制,那時侯部隊規(guī)定滿兩年才可以探親。于是我打了報告,很快就得到了連隊的批準。
準備好行裝,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鄉(xiāng)的路。行程中還是穿著軍裝,兩年的軍營生活,我完成了老百姓到合格軍人的轉(zhuǎn)變,成長為一名老兵。
快接近我的家鄉(xiāng)——湖北省國營西大垸農(nóng)場時(現(xiàn)為白鷺湖農(nóng)場),我感到好親切、好熟悉。像久別的游子投入母親的懷抱一樣
。難怪唱歌都說: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這種感覺只有出過遠門或長期在外的人們才能感受得到。
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走進家門,與親人團聚,一切都是那么溫馨,那么親熱。雖然只出去了兩年,我們的農(nóng)場、我的家都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地,農(nóng)場辦起了好多工廠,商貿(mào)有公司,分場職工露著笑臉喜迎豐收。
家父也調(diào)到總場機關工作,弟弟招工去了沙市。該走動的親屬都見面之后,我決定去沙市看下弟弟。
農(nóng)場距沙市(現(xiàn)為荊州市沙市區(qū))約100公里,沙市當時屬于中等城市,以輕紡工業(yè)為主,“活力28.沙市日化”,更是響當當?shù)钠放啤?/p>
聽父親說,弟弟初中還沒畢業(yè),16歲就報名招工到了沙市印染廠。在家時還養(yǎng)了一頭豬,放學了還割豬草,去城里上班之前,把豬仔賣了,大部分錢給了家父,自己帶了幾十塊錢就進城工作了。
那時侯都學“李鐵梅”——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回家探親一定要見一見兩年沒有見面的弟弟。
來到沙市,找到了他工作的印染廠,正值中午下班,看到兄弟穿著工衣、隨著人流走出來,穿著軍裝的我很明顯,他也看到了我……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午飯,我們就在廠職工食堂吃,弟弟拿出飯菜票打了兩份飯,就這樣簡單的解決了溫飽。回想起來,至今覺得大鍋的飯菜好香,蠻好吃。一切都是滿滿的、甜蜜的記憶。
吃罷飯,弟弟說:你還沒來過沙市,下午我陪你看看,已經(jīng)請好了假。我感到也好。
我們來到江邊,十月份的荊楚大地還是秋高氣爽,微風吹拂著江面,看著寬闊的長江不由得心曠神怡。汽笛聲時時嘟嘟作響,來往的大小船只朝著自己的目標航行,真是百舸爭游。
挖沙的大船,不停地揮動著巨臂,從江水中陶挖著沙石。有釣魚的人們也滿載著收獲的喜悅。
我們兄弟沿著江堤邊走邊聊,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語。本來弟弟是完全可以讀完初中上高中的,我知道他的想法,當時家里條件不好,再說也不愿意放棄那次招工的機會。
其實我也一樣,18歲高中畢業(yè),笫一次驗上了兵,但要去的人很多沒有走成。笫二年又驗上了還是沒有當上兵,就在工廠做了兩年合同工。
第三次驗兵時,我都20歲了,武裝部長還是對我特別關照,最終當上了兵。
說著走著,快要到飯點了,弟弟說,吃了晚飯我們?nèi)タ磮鲭娪?。我問,有沒有演唱會。他說正好有一場演唱會,是西安市歌舞團的。
我一聽非常高興,就看演唱會了。
來到市中心的沙市劇院,兄弟買好門票,我們在左靠前的位置坐下,這個位置還是很好的。
演出晚上七點整開演,對于西安那個城市我并不陌生,我當兵的部隊是笫二炮兵技術總隊,駐地洛陽,兩次去青海參加國防施工,都經(jīng)過西安并停留。也有西安和陜西藉的戰(zhàn)友,從戰(zhàn)友囗中得知,周至縣的刺繡,在當時就非常有名氣。
所以,我對西安還是很有感情的。
演出開始,燈光、舞臺背景都很到位,觀眾也是座無虛席。報幕員用他流利的普通話報告演出節(jié)目。節(jié)目一波接一波。有舞稻、魔術、小品、獨唱……等等。
報幕員報告又一個節(jié)目之后,幕布往兩邊徐徐展開,只見一身材火辣高大、打扮時尚靚麗的女歌手面向觀眾走來,手拿麥克風激情說道:在我唱這首歌之前,希望廣大的沙市觀眾推我一把。
隨著音樂的曲調(diào),這是一首咱湖北利川民歌--《龍船調(diào)》。女歌手唱道:
正月里是新年哪呦喂
妺娃子去拜年哪呦喂
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
陽鵲叫啊捎著鶯鴿啊
捎著鶯鴿
下面兩句是帶著腔調(diào)的獨白,一問一答。
哎,妺娃要過河,
是哪個來推我嘛?
答:我就來推你嘛!
可是這個答“我就來推你嘛”、臺上沒有聲音配合,而是女演員把話筒對著臺下的觀眾。停頓兩秒鐘,場上鴉雀無聲。馬上,有反應快的觀眾猛然醒悟:我來推你,我來推你嘛。全場轟然大笑,這句我來推你的臺詞激起了觀眾的熱情。
接著第二段,歌手說到:……妹娃兒要過河,是哪個來推我嘛。等女歌手話音剛落,前排男士都爭先恐后的大聲叫喊:
我來推你,還是我來推你嘛!
部份觀眾也和著:我來推你,我來推你嘛。此時全場沸騰,達到最高潮,在興奮與歡快中,歌手深情演唱落下惟幕。
從這個“推”字,我們可以看到歌手的機智,她把一句“我來推你”的臺詞,拋給了觀眾。
記得央視原著名主持人楊瀾,在一次節(jié)目主持時不慎摔倒,只見她起身說道:看來人有失足,馬有失蹄。她在尷尬的場景下,幽默地化解了自己所處的危機。
從這個“推”,我想到,要不是武裝部長在定兵中的作用,我也當不了這個兵。是那個部長“推”了我一把。
在部隊,老兵的傳幫帶,教員的嚴格要求,首長的關懷與教育,無不是起到“推”手的作用。把我們這些兵煉成鐵,制成鋼,去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使我們的國防強大強壯,抵御一切來犯之敵。
所以,我當三年兵不后悔。那一身綠色的軍裝,是我永遠的回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