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馀年無長物,所剩是糊涂?!?/p>
年輕時總想爭個是非對錯,中年后才懂,有些話聽過便忘,有些事看破不說。
中年仿若秋季,拋卻了春日的輕狂外露,舍棄了夏日的熱烈奔放,迎來了成熟的溫婉靜好。
于無聲處積攢力量,在裝糊涂里涵養(yǎng)心性,這才是時光饋贈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糊涂,不單是一種能力,更可以治愈萬般煩惱。
01
裝傻是本事
人到中年,誰都經(jīng)歷過那種時刻:
別人夸夸其談,其實(shí)漏洞百出;有人明明理虧,卻非要爭個面子;親友炫耀顯擺,不過為博一句稱贊。
你若句句戳穿,場面便只剩難堪;
你若點(diǎn)頭笑笑,彼此都留下一份從容。
鄭板橋曾嘆:“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br/>
真正的本事,并非事事張狂顯擺,而是于該緘默時緘默,于該裝懵時裝懵。
行事時,不張揚(yáng)外露,知曉藏鋒守拙;
為人時,不斤斤計(jì)較,明白海納百川;
言語時,不口無遮攔,懂得察而不語。
中年人的藏拙,是領(lǐng)悟了話語有限度、關(guān)懷有尺度,如賞花于霧中、尋月于水里,才可處世坦然,活得安閑。
02
糊涂是智慧
人生最難得的,或許不是清醒,而是糊涂。
老伴嘮叨,你笑著聽而不辯,是體貼;
子女選擇不同,你支持而不指揮,是尊重;
朋友言語夸張,你點(diǎn)頭而不拆穿,是修養(yǎng)。
白居易晚年寫道:“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br/>
真正的大智慧,是心里清楚、面上柔和。
不再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聰明,也不執(zhí)著于糾正別人的誤差。
中年以后的“糊涂”,是放下了控制的執(zhí)念,拾起了共情的包容。
03
半醒是境界
年輕時總想表達(dá),生怕別人不了解自己。
中年后卻懂了:
真正的理解,從不靠言語堆砌;
真正的尊重,發(fā)生在靜默相望之間。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規(guī)則而不拘泥;
看得出虛實(shí),但不急于說破;
讀得懂人心,但仍愿意相信。
蘇軾一生坎坷,卻笑說:“但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br/>
這不是消極,而是了悟——人生難得不是聰明,而是懂得什么時候該醒、什么時候該醉。
中年如飲半杯茶,不濃不淡,不滿不空,留一分余地,存一點(diǎn)朦朧,反而更見滋味。
懂得”裝糊涂“,體諒和包容家人,給彼此留下進(jìn)退的余地,幸福也會從中生根發(fā)芽。
04
留一份“糊涂”給自己
人到中年,終究要學(xué)會與生活和解。
不必什么都弄清楚,不必什么都爭明白。
子女的路,讓他們自己去走;
他人的看法,任由他們自己去說;
無關(guān)緊要的爭執(zhí),輕輕放下就好。
偶爾裝一次傻,不是糊涂,是放下;
不作聲、不顯擺、不點(diǎn)破,不是無知,是通透。
如陶淵明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br/>
有些事,說到最后,不如一笑;
有些人,看清以后,不如看輕。
能裝傻的人,往往活得更輕松、更寬闊。
05
今日寄詩
曾國藩在給他的好友胡林翼的信中寫道:“唯忘機(jī)可以消眾機(jī),唯懵懂可以祛不祥?!?/p>
若你也曾于生活里領(lǐng)略過“藏拙”的智慧與“糊涂”的精妙,請?jiān)谠u論區(qū)寫下: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愿我們在中年的旅途上:言語慢三分,回應(yīng)緩一刻,眉目間多一點(diǎn)淡然,心底里留一絲“糊涂”!
今晨的清風(fēng),吹過今古。
我們讀詩,也像千年前的人那樣,把心交托給文字。
*作者:云嶠。本文首發(fā)詩詞天地,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開白。編輯:拾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